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患水·治水·親水——里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

患水·治水·親水——里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

患水·治水·親水——里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新華社王存理、凌軍輝、楊紹功2018-05-22 11:48

里下河不是一條河。這片位於江蘇長江以北,橫跨泰州、鹽城等多個市縣萬餘平方公里的濕地平原,堪稱「窪中之窪」。

從十年九災到魚米之鄉,從人水相爭到退漁還湖,千年來,里下河因水而生又因水而變,重新定義著人和水的關係,探索一條親水樂水的生態發展新路。

九龍口,因九條河流在此匯聚而得名,是里下河的最低點之一。

患水·生水:千年「鍋底窪」成水鄉「聚寶盆」

因九條河流匯聚而得名,鹽城市建湖縣西南的九龍口,是里下河的最低點之一。

初夏時節,一望無垠的蘆葦盪鬱鬱蔥蔥,泛舟、踏青、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魚乾、野菜、鹹鴨蛋……村民用當地特產招待遊客,這是他們退漁上岸後的重要收入來源。

時光回溯幾十年,景象迥異。建湖縣水利局局長陳遠立說,九水合流,逢雨必澇、逢旱必災。新中國成立後,大批水利工程投入使用,水患之窪才變成有水利調蓄功能的自然濕地。

九龍口是里下河變遷的縮影。在泰州,幹了50多年水利的董文虎老人告訴記者,里下河平原四周海拔4.5米,中心海拔只有1米左右,是典型的「鍋底窪」和「洪水大走廊」,遇到里運河決口或連續降大雨,四水投塘,一片汪洋。

千年以來,里下河人的命運始終和水糾纏在一起。人們挖泥築圩、連圩成片,從水中「奪」來了這塊來之不易的濕地平原。治水持續了900多年,里下河才基本化解旱澇之患。

現代化的建湖縣五港口水利站,串起周邊數條河流,形成了調蓄旱澇、保豐收的「穩定器」。

站在建湖縣五港口水利站,放眼四周綠油油的田野,盎然春意、勃勃生機撲面而來。這座2012年完工的水利站,灌溉著周邊3萬畝良田。正是大規模治淮和持續農田水利建設,讓里下河告別了十年九災的歷史。

里下河地區河湖密織,13000多條總長12000公里的河流遍布全境。歷史上水系以東西走向為主,隨著一批控制型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境內水系逐步調整為南北走向。

「水患消除讓我們魚米之鄉的優勢得以凸顯。」興化市委書記李衛國說,全市糧食年產140萬噸,是全國糧食產量十強縣,淡水產品年產量30萬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治水·還水:退漁退圩重現濕地湖泊

從幾年前的衛星地圖上看,里下河的平旺湖被圩堤切割成大大小小的養殖區,自然水面幾乎沒有,讓人很難相信這裡曾是廣袤的湖泊。現在,這裡正努力恢復湖泊舊貌。

興化市缸顧鄉東羅村,退圩還湖後,河湖水系顯露清晰脈絡,鄉村旅遊迅速發展起來。

平旺湖邊的缸顧鄉東羅村,「碧水東羅」標語隨處可見,修葺一新的村禮堂門口,挖掘機正在緊張挖除圩堤。缸顧鄉黨委書記施康振指著施工現場對記者說,通過退圩還湖,平旺湖要增加7000多畝水面,「碧水東羅」很快將成為現實。

現在的「退」是因為之前盲目的「進」。據江蘇省水利廳統計,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治淮取得初步成效以來,由於大規模圍墾種糧、圍網養魚,里下河地區的湖泊面積從近1000平方公里,縮減到現在的60多平方公里。

圍湖造田、養魚不僅造成水面大幅減少,還堵塞了防洪排澇通道,另一種水患又重新來襲:「四水投塘」使污染物易進難出,不少河道水質降至劣V類。

里下河,人與水的關係再次變得緊張。

「水是里下河的靈魂,沒有水就不是里下河。」2017年6月,《泰州里下河地區生態經濟示範區發展規劃》評審會上,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環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的多位專家發出了警告。

生存需求倒逼里下河生態轉型。

「對於里下河而言,高質量發展就是生態發展。」泰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夏朝雲說,泰州將把規劃區域內80%的鄉鎮劃為適度發展和限制開發區。到2020年,退漁還湖將使泰州數十萬畝湖泊漁業養殖面積壓縮到15萬畝以內。

里下河地區的興化市,蟹農駕著一葉扁舟在蟹塘上經過,像這樣的蟹塘正在減少。(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不僅漁業在退,其他「不達標」的產業也在退。近三年,泰州市先後否決了投資總額達40億元的37個項目進駐。這些項目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冶金、廢棄物處理,被堅決攔在了生態區之外。

「否掉項目很可惜,但我們相信環境好了,會有更好的項目進來。」在里下河最大的淡水湖大縱湖邊,興化市中堡鎮鎮長劉華斌顯得頗為自信。近年來,大縱湖實施退漁還湖,350多戶養殖戶、1.98萬畝水面養殖全部退出,湖區水質恢復到Ⅲ類標準。

親水·樂水:人水和諧的生態新路

里下河大規模圍養被禁止後,養魚大戶陳榮國為了突破水面空間有限、養魚品質不高等瓶頸,引進了一種在水槽里養魚的技術。採用循環凈水裝置,一個110平方米水槽產量超過20畝魚塘。

「既然要轉型,就要直面困難,尋找解決辦法。」陳榮國說,如今,這種連片水槽養殖技術已經成為江蘇省重大科技推廣項目。

興化千垛油菜花景區,晨霧瀰漫在垛田之間。

油菜花長在垛田上,垛田「浮」在里下河的水上。每年四月前後,興化千垛菜花風景區遊人如織,水中菜花芳香撲鼻。這個因油菜花而走紅,繼而發展成國內著名景點的地方,每年500多萬遊客撐起了依水看花的「新經濟」。

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高品質鄉村旅遊……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正跳出傳統工業化老路。

里下河溱湖濕地,朝陽升起霧靄綿綿。

「我們正努力探索一條生態環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發展新路,加快把里下河地區打造成詩意棲居大公園、水韻江蘇新樣板。」泰州市市長史立軍說。

生態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里下河腹地的溱湖濕地已經發展成5A級景區,40多種候鳥來此過冬,每年吸引遊客近300萬人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在線 的精彩文章:

重磅!海南聚力推動海南大學「雙一流」建設
「五一」小長假儋州共接待遊客9.8萬人次 同比增長9.8%

TAG:海南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