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冶古鎮——姜橋

大冶古鎮——姜橋

姜橋街位於大冶市金湖街辦,距市區約十公里。該地因有座「姜橋」而得名,早在700多年前,最先來這裡安居落業的家族以「姜」姓為主,據《姜橋重修記》記載:姜橋乃冶南通道也,其地有河橫路而過,初以踏石過河,頗有不便,繼而架木為橋,時遭山洪衝垮,商旅艱難,居鄉不利。明初洪武年,有姜公維遠立志修橋,以圖永逸……。後來「左」姓家族人丁繁衍較快,現在姜橋一帶90%的居民姓左,「姜」姓人家基本消失,但「姜橋」、「姜橋街」的名稱一直沿襲至今。

姜橋街門樓

姜橋

姜橋橫跨於河道之上,橋身為石拱形狀,橋體的立柱和涵洞由規格統一、打磨精緻的大青石堆砌而成。近20米長的橋面上,鋪著大小不一的青石板,光亮照人。橋上通道的左邊有木質構架的店鋪,右邊有塗著紅漆的立柱八根,分列兩排。頂棚同樣是木質構架的橫樑和木櫞,呈大三角型。

老街起點——行建門

老街南街

老街北街

姜橋村地處大冶城關至大冶南部殷祖、劉仁八等地區的中心地帶,交通位置十分顯要,水路、陸路穿越而過,而姜橋又是跨河而過的唯一通道。當地的居民因地而居,因勢而業,紛紛做起了商貿生意。

老街店鋪

古剎——東嶽廟

鼎盛時期的姜橋街,有7家釀酒作坊,16家豆腐作坊,其它的像醬園、染坊、織布坊、打鐵鋪、當鋪、賭場等等,更是不一而足,應有盡有。歷經多年的演變,這裡逐漸形成了購物、休閑、娛樂的商貿服務一條街。商賈雲集,終日叫賣聲絡繹不絕,為解放前大冶南區的一方重鎮。

左氏宗祠內景

巷道

民居木雕

姜橋街,因路而繁華,也因路而沒落。1958年後,大冶城關至大冶南部的主幹線路重新改造修建,向東偏移,不再橫穿人口、村莊密集的姜橋街而過,姜橋街的人氣逐漸淡化,隨之店鋪也逐漸拆減。

泰山石

五六十年代的糧倉

現在姜橋老街,更像是座落一隅的鄉村居民區,除了街道兩邊間或存在著一些木板相連但門鎖緊閉的店鋪,在破敗坍塌中依然承載著往日的記憶以外,這裡不再是商貿重鎮的版本了。水泥路面代替了原來的青石板,部分新建的樓房「擠」走了舊日的商鋪,寥寥無幾的走街串巷的村民,一派靜謐的農家生活。

姜橋美景

水鄉風光

姜橋老街繁華之時,曾聚集了大批傳統藝人在此謀生,隨著繁華褪去,這些傳統手工藝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現今的姜橋老街,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依然堅守著他的老手藝。他就是左名井,打鐵打了50多年,是方圓有名的鐵匠。現在,附近的農民需要打制、修補什麼農具,基本都是找他,爐火旁的「咚咚」聲喚起人們對姜橋老街的記憶。遺憾的是,自己年齡大了,又沒有年輕人願意接班從事這一行業,他的鐵鋪關門是遲早的事情。

鐵匠藝人

姜橋龍燈

龍燈飛舞

姜橋村,還是黃石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姜橋龍燈的原生地。姜橋龍燈與眾不同,一般所見的舞龍,多為十餘米的布龍,而姜橋龍燈則為百餘米長的燈龍、雙龍:「一曰乾龍,黃色,三十九節;二曰坤龍,紅色,三十八節,謂之為天、地二龍。」前後左右伴有龍門、麒麟、獅子、大象、十二生肖、福祿壽喜等傘燈百尊。每年元宵節前後出燈,前置四面大鑼四面大鼓為開道;後置小打壓陣燈為壓陣。每當出燈,上至殷祖、劉仁八,下到大冶、黃石,千人出動。至各灣先到祖堂賀案,再到各戶,後到曬場舞燈。兩龍中間設一珠燈,兩龍頭隨珠翻飛,龍身隨龍頭舞動,傘燈於周圍轉動,鑼鼓喧天,銃炮如雷,熱鬧非凡。各色燈具閃爍,形如真龍飛舞,集觀賞、體育協作於一體。

龍燈鬧元宵

坍塌的民居

現在的姜橋老街,剝離的青磚,殘破的布瓦、腐朽的木櫞、變形的飛檐……同大多數古建築群一樣,老房子歷經風雨的剝蝕,破舊坍塌的現象較為嚴重,不少居民把老房子拆了重建,於是新舊間隔中,整體面貌不為統一。

大冶周庄

夢裡姜橋

從2012年起,結合鄉村旅遊休閑產業快速發展形勢,姜橋村啟動了千年古鎮旅遊區建設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400萬元,清淤疏通姜橋港渠1300餘米,重建姜橋門樓,修復古建築群,美化綠化亮化村莊環境,將著力把姜橋古鎮打造成為「湖北周庄樣板」、「楚天第一水鄉」。千年古姜橋如今面貌一新,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風的民俗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大王鎮上劉庄「天國狀元」故居
大王鎮大王殿

TAG:落風的民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