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地方志文化品牌」,上海準備這樣挖掘「資源寶庫」
近日,《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在上海發布。該計劃明確了上海市相關單位、部門在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決策部署中的責任分工。其中,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在「人文歷史展示專項行動」中與市委宣傳部、市作協共同負責:實施「上海著名歷史事件」宣傳普及計劃,梳理上海著名歷史事件,挖掘重大歷史事件題材,做好普及宣傳教育工作。
原文:《全力打響「地方志文化品牌」》
作者:上海地方志辦公室博士 陳暢
一座極其豐富的「資源寶庫」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與西方古文明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書同文」,中華民族的歷史是通過統一的文字代代傳承的。一直以來,地方志與國史、家譜共同成為傳承和彰顯中華文明的三大載體,保存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明進步,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因為「橫陳百科、縱述史實」之故,地方志被稱為「一方之全史」,能「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地方志不僅通過文字記述來傳承和彰顯中華民族的歷史,數千年連綿不斷的地方志編修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優良文化傳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地方志和地方志編修,一直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品牌」。
隨著上海市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地方志及其編修這一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品牌」,也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地完善更新。首先體現在地方志工作機構體系和工作格局上。目前,上海市地方志按照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的「一納入、八到位」要求,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地方志工作機構體系和具有特色的工作格局——辦、館、所、刊「四位一體」,即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通志館、當代上海研究所和兩本公開發行的期刊雜誌(《上海地方志》與《上海灘》)。這「四位一體」的工作機構各司其職,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以修志編鑒著史為主;上海通志館以收藏、普及和開發利用1949年之前的上海近代史志為主;當代上海研究所以研究1949年後上海當代史志為主;《上海地方志》與《上海灘》兩本期刊雜誌分別作為地方志理論研究平台和普及宣傳平台,分別對應地方志的編修、收藏、研究和宣傳工作。毋庸置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日益完善的地方志工作機構體系和工作格局,必將有助於上海市地方志的「存史、育人、資政」功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必將有助於上海市地方志事業在《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擔起責任、發揮作用。
上海地區,今存最早志書為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的《雲間志》。上海地方志中輯存了大量的古代上海史料。至清,各縣均修有縣誌,鄉鎮里志編修也很發達。民國時期,編纂志書總計252種,流傳至今的有132種。新中國成立後,首輪編修的社會主義新方誌,「一綱三目」,1.5億字,系統、詳實地梳理了上海有史以來幾千年歷史文化,被贊為「首次市情大調查」。目前正在編修中的上海市第二輪新編地方志書分為「上海市志」、「上海市級專志」和「上海市區縣續志」三個系列,243部,全面聚焦上海改革開放發展史。無疑,上海地方志已是一座極其豐富的「資源寶庫」。
不斷提升地方志的開發利用層級
就上海市地方志的「資源寶庫」和其「存史、育人、資政」功能而言,如果做好理論研究和開發利用等工作,應該可以在「把上海固有資源利用好、優良傳統發揚好、文化基因傳承好」中發揮作用,也應該可以在「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中發揮作用。對豐富的地方志資源進行全面梳理,理清歷史發展脈絡,深入挖掘有價值的素材和歷史記憶,有助於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打好基礎,形成體系,並發揚光大。
就筆者所知,上海市地方志在聚焦修志編鑒寫史主業,全力做好二輪修志工作的同時,面向社會不同群體,聯合各方力量,採取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地方志「資源寶庫」的開發利用水平和層級,全力打響「地方志文化品牌」。
第一,創新保護性開發利用。如根據上海特點,與上海社科院歷史所聯合翻譯出版「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獻叢書」,現已出版《上海故事》和《上海租界及老城廂素描》兩部;在《上海府縣舊志叢書》完成點校出版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索引編製和啟動補遺工作;整理編校出版《民國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已出版)、二、三、四冊。
第二,拓展普及性開發利用。編纂《上海六千年——上海地方志普及讀本(中學生版)》;編輯出版「上海地情普及系列叢書」,《海上紅韻》已於2017年出版發行;《上海灘》雜誌刊發廣大讀者喜聞樂見的文章,僅2017年內即刊發300餘篇,其中被各類媒體轉載70餘篇;出版《文化名人筆下的上海風情》,《上海灘叢書》名人卷、著名建築卷等;與東方網合作開展「口述歷史」系列活動等。
第三,推進研究性開發利用。利用修志編鑒著史成果和積累的豐富資料,謀劃發起《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改革開放40年大事研究》項目,被列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委託課題;出版《當代上海研究論叢(第4輯)》;完成《長江三角洲發展報告·區域合作》;推進《上海與跨世紀發展研究》和《2018長三角發展報告·志願者》等。
第四,開展上海各區特色性開發利用。如2016年底起,金山區地方志辦公室全面啟動「楓涇阻擊戰」課題研究,積極發掘歷史資源,深入探尋上海抗日救亡中的金山記憶,受到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普陀區地方志辦公室以建區70周年為契機,全面啟動《普陀城區史(1947—2016)》的編研工作,留存地方歷史記憶,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大局,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7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成果購買制:「一石三鳥」解決科研經費報銷難題
※稅改之後:「美國優先」經濟學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