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懷遠 師者匠心——記文化學者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王泰筌
中國氣派,中國精神,中國方案,中國故事,這些都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時代的文化未來,堅定文化自信,倡導學以致用影響當下,以愛好者和傳播者的身份,開辦國學公益講座,義務助學,心懷大愛,走在新時代的前沿。
他就是文化學者,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王泰筌教授。
古風懷遠,追夢恕忠
王老師的童年是在祖父的蠅頭小楷和家裡一本本線裝書的熏陶下度過的,也許從那時起,就在他心底埋下了國學種子。
講台是王老師學生時代的夢。
因為有夢,高考選擇了文科。而他的父親卻一輩子堅信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一直把八級工匠的身份看得比自己廠長位置都神聖。老人家對他的成長干涉很少。這次,卻語重心長地問他:「孩子,以後你靠什麼養家糊口?」
他振振有詞地答道:「我去當教書匠,教小孩子認字。」
王老爹充滿擔心地注視著眼前要去當教書匠的兒子。
1989年,他以優異的文科成績,成為長春六中被吉林大學哲學系錄取的首個保送生。當年吉林大學的開放式辦學理念和哲學系眾星閃爍的學術氛圍,特別是中國哲學讓他找到了山溪入海的感覺。從吉大理化樓到南區逸夫圖書館,他如饑似渴地啃起了一本本國學經典。那時,傳統文化並不是香餑餑,很少有人問津,熱衷或深度學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日積月累,反其道行之的他卻成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那年冬季,瑞雪隆冬,讀莊子的逍遙遊,他找到了虛室生白的感覺,他在讀書筆記里寫道「孔子親,老子玄,莊子仙」,那一年,王老師才19歲。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他從本科到碩士再到考博士,在學生時代博覽群書,鑄就他三十年後站在講台上旁徵博引,典故信手拈來的睿智和洒脫的授課風格。
雖然,王老爹未能見到兒子在講台上的教授風采。但是老人家留下的遺言:「靠人品做事,憑本事吃飯!」卻成了王老師人生的座右銘。
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職業是黨報記者,他把國學經典融入生活和工作中。成為高級記者後,忙碌之餘,一冊冊古籍善本,他依然讀得如醉如痴,《論語》《道德經》《易經》是他的最愛,百看不厭,不離不棄三十載。面對一本本讀書筆記,他自嘲地說:「四書五經未讀通,可憐白髮生」。
「布衣不暖茶山行,古樹溪畔櫻。霧涼冷艷吐納爽,竹杖道友情。高聲吟,低語誦,斷舍非沽名。若喚閣主騎鹿騰,不計千萬程」這首《醉桃源》小令出自王老師筆下。他的學生偷著說:「老師看豎版文言文線裝書比讀白話文還順,用文言文寫文章更出彩兒。」
從記者到新媒體老總,在新聞崗位做得風生水起時,一場重病,讓他經歷了瀕臨死亡體驗,頓悟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告別繁華喧囂,他放下了資深媒體人的所有榮譽,離開工作近二十年的報社,轉崗到吉林省人大機關工作。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數度風雨,幾經滄桑,他痴心不改,沿著傳統的方向,他在追夢文化的新時代。
大愛無疆,師者匠心
長春市第六中學是王老師從初中到高中學習了六年的母校。
2014年8月,在幾任校長的倡議下,在前後屆同窗好友的支持參與下,王老師和他的助學團隊在母校開設了勵志班。按照自由申報,導師選擇的原則,七名擁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校友,榮幸地成為了勵志班學生的人生導師。這個班的學生不是按成績入選,而是按家庭收入由低到高入圍的。全班沒有一個官二代和富二代,一些孩子的家庭還處於溫飽的邊緣,更多的家庭是扶貧對象。三年間,每周的周末,晚六點到七點,是勵志班獨具特色的國學課。也是王老師和孩子們在課堂上歡聲笑語的周末喜相逢。兩年過去了,按照原典,一句一句地講完了《論語》二十篇492章。高三又應學生的要求,增加了古詩詞鑒賞、文言文閱讀等內容,在家長和學生們的強烈要求下,國學課一直開到了高考前十天。
三年的時間裡,王老師義務講授國學課共計98次200多個學時。家長們不僅看到孩子們閃亮的目光和謙和進取的言行,也看到他們對國學經典日益漸增的興趣。尤為可喜的是,他們語文成績在潛移默化提高。2017年,全班52人參加高考,51人的成績超過普本二批錄取線!20%的學生被中國醫科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燕山大學等211、985高校和國內知名大學錄取。高考語文單科成績,全班30%以上的同學達到了110分水平。
那一夜,他興奮得失眠了。
王老師的國學課有效地配合了教學的主戰場,52名孩子們圓了大學夢,踐行了「勵志改變人生,傳承感動生命」的誓言。勵志班獲得了成功,王老師和他的助學團隊卻拒絕了所有的榮譽和嘉獎。
2018年4月,長春六中全面推廣了2014級勵志班將國學引入教學的成功經驗,成立了長春六中雅和國學院。
文以載道,仁者名歸
王老師認為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增長智慧,還可以養心化性。對成年人而言,可以通過學習國學經典來洗滌內心的污濁,凈化心靈的霧霾,達到身心和諧。
2014年,王老師在長春市圖書館文化大講堂,以「從傳統文化看現代人心態」為主題,深入淺出解讀傳統文化對於調節人的心態,維護人的健康,對於人的幸福人生的重要意義。2015年,楊絳先生辭世是中國的文化事件,吉林省圖書館邀請王老師,在全國率先舉辦了紀念楊絳先生的公益講座。王老師讓聽眾品讀了楊絳先生的百年魅力人生,感悟了楊絳先生的人生智慧,活動得到了國家圖書館好評。王老師國學講座,曾在吉林省圖書館創下了連續三周場場爆滿的紀錄。按媒體報道說,不是座無虛席,而是聽課者人滿為患,連地上和窗台上都是人。圖書館增加了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即便是憑票入場,聽眾熱情依然不減。
面對記者採訪,王老師說出自己的心聲:「不是自己水平高而是傳統文化有魅力,和很多老師相比,自己還是小學生水平,有很多不足之處,真得很感激聽眾的包容。傳統文化如浩瀚的大海,博大精深,自己就是一個在海邊樂此不疲的踏浪者,偶爾拾到幾個貝殼,呼朋引伴,興奮得想和大家分享而已。」
王老師以其深厚的國學底蘊,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吉大哲學系的理論功底,還有跨學科的知識儲備,讓傳統文化、國學知識,從字裡行間跳躍起來。聽眾王小嬌在朋友圈寫道:「王老師孜孜不倦地把國學之益傳播給更多人,在潛移默化中傳達了一種井然有序的高度文化自律,在治學上體現了智慧通達……」
眾望所歸,2015年9月,全國第十七次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濟南召開,王泰筌老師以其對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突出貢獻,榮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的榮譽稱號。此次交流會全國共評出135位國家級優秀社會科學科普專家,吉林省僅有5人獲此殊榮。
實至名歸,王老師先後被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聘為兼職教授,是吉林省委黨校授課教授,北京東方大學、吉林警察學院客座教授,入選吉林省第二批高級專家,被推選為吉林省儒學研究會副會長。他參與編寫《孔子哲學》《簡明中國文學史》等多部高校教材,論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下真功夫》被吉林日報、光明日報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官方網站全文刊發轉載。2016年,他和中央黨校教授合著的30萬字的《大視野,歷史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出版發行,此書是建黨95周年重點推薦圖書,全書詮釋了偉大復興背後的文化價值支撐,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愛國情愫躍然紙上!
很多市民都在吉林省圖書館、長春市圖書館和長春文廟聽過王老師的公益講座,他的粉絲中有八旬老翁也有豆蔻年華的少年,有在讀博士,也有成功的企業家,有大學教授也有機關處以上的幹部,還有一直追隨他學習國學的海歸留學生和來自社區和村鎮的幹部。帶著「為往聖繼絕學」,以文化人的文人特有的書院夢想,王老師倡導「明心見性」「守一弘毅」等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先後在師友學生的幫助下,籌建了明心文化書院和守一書院,得到了吉林省儒學研究會、吉林省心理學會的大力支持,書院以公益活動為追求,倡導用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下時代生活相融合,營造祥和人文環境,引領正確幸福觀,用中國精神去提升現代人的人生境界。
2018年元旦起,他又在守一書院開設了《道德經》公益國學講堂。倡導去行政化、去權威化、去庸俗化,互為師生,促進提高,快樂學習,學以致用的書院學習理念。計劃用三年時間與同道中人同讀共學《道德經》,然後編著一本現代版通俗易懂有新意的《道德經》解讀本。
有初心,有夢想,他在傳承中圓夢,在踐行中提煉升華。
古風懷遠,師者匠心,心在桃花源,仁愛天地間。
TAG:城市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