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街道柴山後村「天坑」之謎
在平邑縣城沿浚河路一直往西,過衚衕村百米之遙,就來到了平邑街道柴山後村。柴山後村原名叫陳家莊,是一個有山有水,風景秀麗的小村莊,雖然離縣城只有3公里,但是仍然屬於保持比較完整的傳統古村落,草屋石牆,碾子磨坊。在柴山後村東有一座山,據文字記載山的名字叫白馬山,縣城居民稱之為「西山」,此山海拔360米左右,山勢奇特,風景頗佳,在山頂上,可以俯瞰整個平邑縣城,由北到南,一覽無餘。山頂正中,豁然有一個天坑,洞口大小有數百米,直視蒼穹,洞口有奇花異草間雜其中。白馬山在民間稱謂「布鴿洞山」或「鴿子洞山」,官方稱謂「天坑」。因山頂洞壁上棲住著眾多野鴿子而廣為稱謂「布鴿洞山」。山頂端渾然天成的洞口和留存的古老痕迹昭示著這一處天坑的滄桑悠遠。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一處神奇的天坑我曾經多次前來考察。2017初春的時候曾經陪著縣人大主任夏成光同志下去一起察看,討論開發等事宜,也曾經和攝友文友一同登臨。為此也多次和柴山後村幹部陳慶祥、陳現良交談。陸陸續續的了解了很多的天坑的故事。
相傳,這個民間稱謂「布鴿洞山」的天坑原先裡面有一對栩栩如生的「石布鴿」,被一個深諳風水的南方人看了,暗暗稱奇,欲佔為己有,但是,需要爬很高才能夠上去,於是,他便花錢僱傭本地民工打造攀登崖壁的石窩,在一個夜黑人靜的夜晚,他潛入洞內將「石布鴿」挖走,據說,在挖石布鴿的時候,說也奇怪,石布鴿竟然動了幾下。附近的衚衕村村民張現軍告訴說,30年前,他十幾歲的時候十分調皮,曾經舉著用破布做成的火把下洞探險,可以往東走幾十米,在洞內有刻繪著石龍浮雕的石碑等。廣為流傳的是,上個世紀60年代,附近的一個村民帶著乾糧在布鴿洞內裡面走了三天三夜,走到一處豬牛羊等亂叫的時候走不動了,才回來的,當時能夠豬牛羊等牲口亂叫的地方只有板橋路的板橋集市上才有。2009年左右,在現在的金盾花園對過,新327國道路東北有一處採石場,當時打探的時候發現下面是空的,人們傳言是和天坑是相通的,也有說天坑的另外一個出口,在現在的明德花園新一中附近,一時難以考證,姑妄聽之,姑妄寫之,不必較真。「布鴿洞山」的傳說眾多,據傳洞長十餘多里,延伸至平邑縣酒廠後面的集市(平邑縣原集貿市場)。隨著歷史的演變,在文革動亂時期,洞內景觀被「紅衛兵文革派」用手榴彈炸毀,山頂上的「宣德廟」也蕩然無存,只留下底基,碑文也被毀壞成兩段。山上曾經有座廟叫「宣德廟」,始建於明朝。現在所能看到的是殘垣斷壁,洞壁上棲住的野鴿子也不復存在,另尋他處。只留下孤獨的山洞,印證著「布鴿洞山」曾經的歷史。
天坑內到底有一些什麼東西?筆者膽小,一直未敢深入,倒是在平邑縣檢察院工作攝友王友廷下去探險拍攝,他寫道,洞壁上隨處可見的厥類植物倔強的生長著,彰顯著它們生命力的頑強。洞內景觀奇險、峻秀、洞幽、神秘,冬暖夏涼,吸引著閑暇之餘的遊人和探險者們。洞內奇石石壁上是文字還是經文,也有圖案等待破解!
柴山後村「天坑」之謎一時難以探明清楚,希望有識之士前來探險開發,徹底查明是不是有開挖價值,此地應該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往西10公里的白龍泉也有2處溶洞,通過開發,爭取成為平邑縣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柴山後村風景區乃至平邑縣城西部的確是縣城人們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有山有水有寺有廟,靈山聖水,白龍泉山是縣城附近唯一讓你有森林感覺的地方,原始而又古樸。
就說「布鴿洞山」吧,山的北面河流潺潺,宛若一條長長的絲帶飄逸在「布鴿洞山」的山腳下。河水靜靜地流淌,就像閃動著明亮的眼波,凝視著「布鴿洞山」的秀美與之相依相偎。山的附近有賀然莊園垂釣園是你休閑娛樂的好地方,還有多肉植物、新鮮瓜果蔬菜採摘等項目。
舜德勝地,水浥康城,美麗平邑,最美街道歡迎你的到來!神秘秀美的平邑天坑歡迎你的到來!平邑街道西部旅遊區歡迎你的到來!
姜曉彬/文 王友廷/圖片
TAG:臨沂新聞集結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