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用戶看不見的環節都用科技來完成」

「在用戶看不見的環節都用科技來完成」

提及順豐快遞的印象,很多人第一感覺可能都是快,且小哥相比同行更為負責。這也是筆者從快遞服務中得來的第一手體驗。如果一定要把順豐快遞和科技划上等號,頂多也就是對順豐快遞小哥收派件時的「巴槍」有點科技含量的認知,再或者就是那件傳說中與耐克合作的快遞小哥專屬戰衣,據說防水防晒加符合人體工學僅此而已。但是筆者跟隨本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採訪團走進順豐控股後,對這家企業有了全新的認識。

走訪順豐,受訪人員言必稱科技,順豐對於擺脫低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標籤的迫切可見一斑。科技含量當然口說無憑,衡量評價一家企業是否有科技含金量,無外乎人、財、物幾個方面在科技領域的投入和產出。

首先是人,或許是為了凸顯其科技成色,連在安排接受本報採訪的高管人選上也頗為用心。最終做客證券時報「高管面對面」欄目,接受證券時報副總編輯高峰的專訪的,為公司高管羅世禮。此君是順豐年薪最高的高管,更重要的身份為首席信息執行官,全面掌管順豐核心武器「天網地網信息網」。其曾是平安IT後援的「大管家」,尤其精於大數據。

除了技術領頭羊是頂尖大拿之外,順豐的技術團隊也不容小覷。據順豐年報披露,目前順豐的科技團隊(含外包)約3700人。這個技術團隊的規模,對比起我們通常對於快遞屬於低端勞動力行業的認識著實是讓人驚訝。

再就是資金,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開足馬力急速技術推進,僅2017年順豐控股科技投入16.04億元,其中研發投入經費11.67億元,較2016年的5.6億元翻了一番。順豐方面透露,科技方面的投入還會繼續加碼。

出色的科技領頭人+龐大的技術科研團隊,輔之以充足的資金彈藥,讓順豐科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支撐著順豐在這個前有「三通一達」的窮追不捨,後有京東、菜鳥虎視眈眈的行業里,牢守第一的寶座。亮眼的業績之外,最直接的佐證莫過於人工成本的明顯下降。2017年順豐完成貨件量30.52億票,同步增長18%,與之同時人工成本佔比收入下降1.75個百分點。簡單的說,就是活幹得更多了,但人並沒有同比增長那麼多,尤其是成本反而下降了。這主要得益於技術促進效能提升。順豐還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智能化系統與技術有效促進營運效能和管理效率提升。如2017年上線微信公眾號,電子運單比例飆升至96%,顯著減少輸單和客服環節成本,僅此一項帶來將近4個億的成本節省。

技術提高能效降低成本是一方面,還有酷炫的一面。在順豐的展廳里,我們還首次見到了順豐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最長的續航公里可達1000公里。與目前市面上消費級無人機不同,順豐無人機是完全自主研發,尤其關鍵的是完全智能的飛控平台,未來通過這個自主研發的飛控平台,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同時遠程操控N台無人機運送貨物,甚至精確到幾分幾秒;還有「會說話的包裹」,順豐通過在中轉後台給每個包裹植入晶元,使得包裹可以根據操作人員的語音指令及時響應,大大提高海量包裹在存庫中的周轉效率。此外,順豐還意圖通過自主研髮針對多種場景和海量物流信息的大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形成區域性的客戶臉譜,分析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喜好,並與商家形成數據對接、交互......

事實上,這只是順豐展示的一部分我們看得見的科技硬實力。圍繞快遞全生命周期投入了大量科技研發,順豐從下單、收派、中轉、運輸環節均取得一定成果,如前面提到的微信下單,為公司帶來明顯的成本節約,同時智能排班和路徑規劃技術,能夠高效分配小哥資源、輔助小哥完成最優路徑規劃,甚至未來覆蓋區域大樓的電梯大小、樓梯寬度都會被採集並運用於服務。在中轉環節除了投入全自動分揀設備外,還會自主研發低成本、高效率的小型分揀機器和設備,滿足不同體量的中轉需求,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最快可以分揀15萬件快遞。

在順豐對於未來科技運營的描繪中,收、轉、派三個環節,除了收件和派件必須用到人,中間的周轉環節,希望儘可能不用到人,也就是所謂的「用戶看不見的地方都用科技來完成」。

正是這些我們普通用戶直接看得見和直接看不見的科技加持,讓順豐品牌在快遞行業成為「快、準時、安全」的代名詞。這些辭彙字面上看似都無奇,背後卻是收、轉、派全流程環環相扣,精細管理加科技推動共同努力下的承諾兌現。基於這份承諾,順豐值得託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主力資金凈流出151億 龍虎榜機構搶籌1股
有種新套路,叫「虛增」虧損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