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作者:張敏,神黃中醫智庫


因為愛看記錄片,所以我對拍紀錄片,敢於投資紀錄片的人一直讓人懷有敬意。紀錄片不怎麼賺錢,在這個商業社會,確實少人問津。曲高和者寡、路險至者稀,紀錄片如此,中醫亦如此。中醫藥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薪火相傳,卻在近現代被西醫「邊緣化」,面臨著不被信任,甚至成為「偽科學」的窘境。

然而,在這種背景下,一部講述中草藥的紀錄片近日卻逆勢走紅。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高達8.5分,不但躋身綜藝大片雲集的周五黃金檔,而且表現強勢,首播收視率達到0.83%,此後連續多期節目收視超過多檔熱門綜藝。有草木,有匠人,有情懷。這就是《本草中國》。

《本草中國》所講述的,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中醫藥文化,更將「生命的奧義」這一主題呈現給觀眾,探討工業文明下,中國人的生存、生活、生息。片中對中醫藥的介紹以及唯美的拍攝方式,更為世人打開了一扇認識中醫藥的窗口。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然而,同是講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探究中醫營養攝生學說為食材創造的新天地,聲稱是「近觀飲食之美,遠眺中華文化的魂魄」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卻在網上招致罵聲一片。要說淘洗歷史,糅合時光,探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天地間升起煙火,用至精至誠的心意烹制食物的背後的深層次思想動機必然涉及中醫原理,這無可厚非。然而,同是涉及中醫藥,為什麼兩者的反響卻涇渭分明、貶褒不一?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中國幾千年的中醫藥歷史,不可謂不輝煌。神農嘗百草,開闢了獨立於西醫之外的中醫科學,流傳千年至今;醫聖張仲景,寫下《傷寒雜病論》,為後世中醫奉為圭臬;藥王孫思邈,完成《千金方》,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治療依據;李時珍費時30年,終於完成《本草綱目》,影響全世界……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在神黃中醫智庫中搜索《本草綱目》的結果↑↑↑

然而這一切在現代科學高速發展,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都有些蒼白。現代中國,中醫支持者和反對者一樣龐大,妙手回春的案例和庸醫誤診的案例不相上下。這為中醫常識的普及製造了極大的障礙。所以,儘管源遠流長,但在公共話題中,中醫卻屬於爭議很大,不便深聊的那類。

有鑒於此,《本草中國》並不從與西醫對立的角度加劇爭端,而是旨在「把中醫從誤區的泥潭裡拽出來,告訴大家中醫藥學本質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回歸中醫藥的本源,不談爭議,也不製造爭議。專心做好片子的水準,提高片子的質量是《本草中國》的成功之處。

《增廣賢文》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最大的失敗就在於向前兩期培養起來的大量美食愛好者講只有少數人認同的中醫藥理論。在中國吃飯永遠都是天大的事兒,惹惱了吃貨可不得了。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看看豆瓣上的評論就知道了,專門為了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打低分以發泄心中的憤恨的人不乏其人。《增廣賢文》中「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的後半句是「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使在中國古代,真正懂中醫的人也是少數,至少沒有吃貨多,對著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網路日益強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現代吃貨大講中醫養生理論,而且是在前兩季培養了大量忠實粉絲的情況下,難道這真的不是——找罵么?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本草中國》的投資人說:「我們投資這部紀錄片,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如果拍完了第一季,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對中醫有興趣的孩子多了一些,就善莫大焉。」斯人斯語,令人動容。都傳承發揚中醫文化,清華畢業的周晉博士和他領導的神黃中醫智庫有著相同的理念和類似的經驗智慧。神黃中醫智庫有不僅博採天下中醫古籍——其中很多是散佚海外的孤本,古今中醫醫案,成為全球最大的中醫藥大數據平台,還可以智慧開方療疾,徹底解決了中醫古籍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和保存的問題。在做精內涵的同時,神黃中醫智庫還專門針對專業中醫醫生和普通患者開發不同的版本,做到了「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神黃中醫智庫古籍分類↑↑↑

有兩種東西是最容不得糊弄的,一是進嘴的食物,二是進肚的藥物。這兩種東西的製作手法,能看出一個人或者一個行當的良心。一味中藥,通常是九熬九曬、七天七夜的沸煮、幾個月的堅守和懸崖絕壁的採摘。如果說還有什麼和食物、藥物一樣重要,那肯定是指導如何製作食物、使用藥物的方法——這就是神黃中醫智庫所做的事。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在本草的世界裡,一個橘子,在工匠的手裡輕輕地劃三刀,手指稍一撥動,一個完整的橘子皮就與橘肉分離了,呈現出完整的花瓣狀;藏紅花要早晨摘下,中午送去烘乾,隔夜價格就會下降;陳皮需要反覆晾曬,晾曬時間越長越好;進山采天麻前,麻農要在山下吼山,這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

印象中高大上的中藥,原來如此接地氣。它們的生長需要辛勤的培育,精準的時節把控,每個步驟都浸染了民間智慧。尤其是製藥過程中時時體現的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本質上與任何一門手藝學問,並無二致。正是秉持著既尊重傳統又接地氣這樣的匠人精神,周晉博士日復一日、精益求精地雕琢著神黃中醫智庫,逐漸將其做成了中醫智能化的領頭羊。

都講中醫藥,為什麼《本草中國》紅了,《舌尖3》卻一片罵聲?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進入後查找智慧自診立即體驗!

中醫智庫智慧開方功能↑↑↑

諸葯所生,皆有境界,時間和環境,俱是能量。餐桌上的蔬菜,藥罐里的草藥,皆是天地饋贈。

莫要因為躁進和工業化讓古老的能量遠離,也莫要排斥現代科學,令現代科學成為中醫藥的敵人,從而讓現代工業文明帶走了這些古老悠久的文化傳統。因為當文化傳統不在的時候,即便我們能從神黃中醫智庫中看到所有的中醫典籍,中醫也將不復存在。而當類似中醫藥的老行當隨著老手藝人的離去消失在我們的車水馬龍里時,提起中國,提起中國人的文化,我們還能想起些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保和丸——人體的清道夫,這些病都可以用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