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秦國並是不最強的國家,而此國家卻可以稱霸一時
我們都知道秦國在公元前221結束了紛亂的戰國時代,統一了中國。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戰國初年秦國並不是最強大的國家,有一個國家國土面積狹小,歷史也最短,但是卻能抗衡秦、齊、楚,稱霸一時,這個國家就是魏國。
魏國是一個後起之秀,在春秋時代並不存在魏這個國家。魏國的崛起源自晉國的覆滅。由於晉國國策錯誤,導致了晉國內部韓、趙、魏三個大夫瓜分了自己的領土。魏國立國之時已經是春秋末期,這時候秦國、齊國、楚國和燕國已經經過了數代人的經營,國力十分強盛。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剛一成立就開始攻擊秦國,同秦國的紛爭還沒完事又聯合齊國攻打楚國。除了沒有接壤的燕國,三個傳統大國齊國、秦國和楚國讓他打了個遍。
魏國的崛起源於魏國國君魏文侯的一次變法改革。魏文侯是魏國第一任國君,他在任上勵精圖治,任用李悝發起改革。李悝先是在魏國結束了井田制,又結束了魏國貴族佔據官位不幹實事的不良狀態,同時他還啟用吳起這個軍事奇才。
通過李悝的一系列改革,魏國的國力變得異常強大。面對國土面積大自己數倍的秦國也一點不打怵。吳起同秦國爭奪西河地區的時候打了大小戰役七十多場,無一敗績。
魏國戰無不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魏國十分重視韓趙魏三國聯盟。這三個國家都是晉國老臣,屬於兄弟國家,同時這三個國家國土面積都不大,雖然魏國國力強盛,但是沒有縱深,單獨抗衡秦、楚、齊三國明顯不可能。韓、趙情況也類似。所以三國合則強,分則弱。
魏國在經過初期的強盛後開始著力發展經濟,把大部分國力放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上。魏國在開鑿鴻溝的時候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軍事力量得不到加強,所以很快從第一梯隊上掉了下來。
魏國從第一梯隊掉下來的時候秦國也發動了改革,這場改革就是商鞅變法。商鞅這個人本是魏國臣子,由於在魏國得不到重用所以投奔秦國。商鞅的很多措施都是源於魏國的李悝變法,他在從魏國離開的時候就帶著一部李悝制定的《法經》。
軍事力量不斷下跌的同時韓趙魏三國同盟也發生了問題,在公元前323年的時候韓、趙、魏、燕、中山五國合縱計劃失敗,直接導致了三國聯盟的覆滅。此時魏國只能同韓國唇齒相依,結果依然不敵秦國,魏國的稱霸過程也就此結束。
本文由講一講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TAG:講一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