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趙括沒有中計,白起沒能得逞,趙國最終能獲勝嗎
公元前秦國為了奪取通向中原的道路攻打韓國,上黨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重要,被稱為天下之脊,從這裡可以直接攻打趙國的國都邯鄲。為了拿下上黨秦軍佔領了韓國的野王,從而一舉切斷了韓國本土與上黨的聯繫,使其孤立無援。韓國只能將上黨割讓給秦國,但上黨太守馮亭不願淪為秦國的附庸,更是為了聯合趙國共同對付秦國,擅自歸順了趙國。
秦國眼看到嘴的肉飛了,肯定不願善罷甘休,隨即命征伐韓國還沒有撤離的秦軍在左庶長王齕的帶領下,向上黨迅速推進。趙國早有準備,命令老將廉頗在長平一代率軍抵抗。很快兩軍爆發激戰,秦軍在前期以強大兵力連連獲勝。廉頗為了萬全之策堅壁清野、深溝高壘,只守不攻,秦軍在趙軍丹朱嶺上的百里石長城防禦工事下徒勞無功損兵折將。
為了逼迫趙軍出戰,秦國使用了反間計,向邯鄲散布流言,廉頗容易對付,但秦軍害怕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聽信謠言的趙王任命趙括為上將軍,將長平前線的廉頗換下。趙括結果指揮權就命令趙軍全線出擊,但他不知道的是前方秦軍統帥早已換成了戰國第一名將白起。貿然出擊的趙括很快被秦軍包圍,在突圍中趙括戰死,四十萬趙軍全部被坑殺。
趙軍之所以會全軍覆沒都是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如果趙括識破了他的計謀,沒有主動出擊那麼趙軍能打贏長平之戰嗎?我們來假設一下,白起的誘敵之計沒有效果,趙軍依然堅守不出,此時秦軍只能強攻,但趙軍依託太行山脈依靠丹朱嶺上險要地形修建了百里石長城,在雙方兵力相同的情況下,秦軍面對佔盡地利優勢的趙軍強攻只能送死。
因此秦軍只能選擇對峙,雙方都等待對方主動出擊,這麼一來拼的就不是誰更能打而是誰更能耗的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誰的糧食更多誰就能獲勝,誰生產力強誰的糧食就多。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就以獎勵生產開墾田地為首當其衝,已經歷經百年。在秦惠文王時佔領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平原,從此糧食儲備躍居七國之首。而反觀趙國,剛剛經歷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還沒有涉及到經濟改革,即便有如此強大的戰爭機器,也沒有足夠的戰爭燃料糧食來維持運行。在長時間的對峙中四十萬大軍很快就能將全國的糧草儲備一掃而光,到那個時候趙國就是不戰而敗。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發動戰爭卻是要靠後勤補給,兩國交戰不僅是要靠強悍的軍隊和運籌帷幄的指揮官,更是要依靠國家的"總體實力。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趙括如果沒有中計的話,這次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打下去必然對秦國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而其它國家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那時候趙國雖然很可能將上黨割讓給秦國,卻可以將四十萬趙軍保留下來。這四十萬趙軍不但是趙國傾國之兵更是趙國幾乎全部的青壯年男子,保留了巨大人力資源或許趙國的結局就不會是滅亡了。
※長平之戰中,秦軍的圍殲圈為何如此堅固,使40萬趙軍只能棄械投降
※白起打贏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什麼遲遲攻不下邯鄲?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