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瘋狂收集個人信息的谷歌,為何不像Facebook那樣讓人毛骨悚然?

瘋狂收集個人信息的谷歌,為何不像Facebook那樣讓人毛骨悚然?

自從Facebook信息泄露醜聞事件發生後,互聯網上的個人隱私及安全成為大眾的「心病」。而大眾最討厭的,是互聯網企業收集自己的信息,因此都在積極討伐這種行為。但他們卻忘了,收集用戶信息是很多互聯網企業的生存之道。如果它們不能收集這些信息,不能將其化為廣告資源,也就不會為大眾提供免費的服務。

因此,互聯網收集用戶信息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做到兩點:一是保證用戶的信息不會被泄露和濫用,二是要讓用戶對自身的信息具有掌控力。或許,這就是為何谷歌同樣也是瘋狂收集個人信息,卻不會像Facebook那樣讓人感覺毛骨悚然吧。

12倍!谷歌收集信息比Facebook更「瘋狂」

首先要明白一點的是,谷歌收集的用戶數據要遠遠多於Facebook。這是因為在Facebook上人們一般以透露生活軌跡、愛好等為主,但通過谷歌卻將自己完全曝光。比如,大眾最常用的就是通過谷歌搜索去查詢各種東西。

此外,電子郵件、日曆、導航、照片上傳、視頻流、手機系統等,都需要用到谷歌的相關服務。這些已經融入到大眾生活中的服務,可比在Facebook上發布的照片、視頻等要普遍得多。

國外媒體人士為了進行對比,就分別下載了谷歌及Facebook上的個人信息副本。在經過詳細的對比後發現,他的數據檔案比Facebook檔案大得多——大約在12倍左右!這意味著,谷歌收集用戶信息比Facebook更「瘋狂」。畢竟從本質上來看,谷歌同樣也是一家以廣告業務為中堅力量的互聯網企業。

可以無憂刪除!谷歌人性化背後是「誠實」

但讓人意外的是,用戶對谷歌這樣收集信息卻並沒有太大「反感」。除了谷歌的「金字招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谷歌高管此前就已經表示,「公司的確正在收集關於你的數據,這是用誠實的方式來看待它。」

除了誠摯的態度外,谷歌還致力於讓大眾更好地管理自身的隱私數據。谷歌發言人Aaron Stein表示,谷歌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為人們開發下載信息的工具。「人們應該很容易理解和控制他們的谷歌數據「他說。為此,「我們鼓勵每個人都使用這些工具,以便用戶能夠選擇適合他們的隱私選項。」

國外媒體人士進行了實驗,當他被谷歌的某些廣告等服務困擾時,他可以下載並刪除相應數據。相較之下,當他下載Facebook上的相關數據後,卻發現很多內容都無法清除。或許,這就是Facebook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下載谷歌數據的工具稱為Takeout,該工具於2008年發布。裡面包含的個人信息非常大,如谷歌地圖中的位置記錄、Gmail中的電子郵件對話,YouTube上的觀看記錄以及上傳到谷歌相冊的照片。

谷歌所做的除了廣告外,就是將這些信息用於被稱為「應用建議」的功能。谷歌會研究人們使用哪些應用程序、打開的頻率和時間,進而在相應時間推薦應用程序。如,如果人們在午餐時間定期打開Instagram,那麼谷歌就會在12:30左右在推薦的應用列表中顯示Instagram應用的快捷方式。這樣一來,人們的生活就會更為便利。當然,如果這樣也覺得侵犯了自己的隱私,也可以刪除相關數據。

讓用戶成為個人信息掌控者!互聯網企業不應「僭越」

從谷歌和Facebook對用戶信息截然不同的做法來看,一家成為受人尊敬的公司,一家卻飽受詬病,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我們可以理解互聯網企業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畢竟它們也要生存,也要盈利。但是如果它們違背了「本分」,試圖完全掌控用戶信息並進行各種有違法律、道德的事情,那就是完全錯誤的。

從某個角度看,用戶其實就是互聯網企業的「衣食父母」。誠然,這些互聯網企業變成巨頭後有了更多底氣,但並不意味著它們就能對用戶信息隨意擺弄。用戶應該成為個人信息的掌控者,互聯網企業不應「僭越」!

只是要做到這一點,就目前來看還是比較難的。很多互聯網企業明知不應該觸犯底線,但卻為了盈利而不顧一切。或許,真應該有強硬的手段來處理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為何這家初創公司發射迷你衛星後,引發大家恐慌
國際空間站上食物保質期是多少?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