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女性如何懷孕?
首先要說明的是,育齡女性無論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還是慢性乙肝患者,甚至代償期肝硬化,均可以正常懷孕。有一些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女性不敢要孩子,怕把病毒傳染給孩子,怕影響孩子發育,其實,在醫生的幫助下,這些風險遠不象想像中的那麼大。
那麼,感染了乙肝病毒育齡女性該做些什麼?
孕前評估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準備懷孕的女性不論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均應該進行乙肝病毒血清學標誌物的篩查,也就是俗稱的乙肝五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一旦表面抗原陽性,就要進一步檢查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肝臟彩超, 確定乙肝是否活動,並對疾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再次強調一下,育齡女性無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是慢性乙肝患者,甚至代償期肝硬化,均可以正常懷孕。
如果是慢乙肝患者,盡量做到計劃懷孕,在懷孕之前把病毒控制好。若是在治療的過程中意外懷孕,則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程度來決定是否終止懷孕。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藥物妊娠期危險性分類,藥物可以分為妊娠A、B、C、D、X五級,A級最安全,X級禁用。目前應用於乙肝的抗病毒藥物中,替諾福韋和替比夫定屬於妊娠B類葯,拉米夫定、恩替卡韋、阿德福韋屬於妊娠C類葯,而聚乙二醇干擾素α有比較明確的致畸作用,用藥期間、用藥後6個月內均應避免懷孕,如意外懷孕建議人工流產。對於有懷孕計劃的育齡女性,吳醫生建議使用替諾福韋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孕中抗病毒治療是其次要做的事情。
對於感染乙肝病毒的孕期女性,要區分孕婦是處於免疫耐受期的攜帶者,還是乙肝活動的患者;攜帶者還要根據病毒載量的高低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對懷孕期間乙肝活動的患者應該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及時的抗病毒治療既可使孕婦肝功能迅速恢復,完成足月懷孕,還可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孕婦,儘管無乙肝活動,如果乙肝病毒DNA>2000000IU/ml,在懷孕24~28周也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目的主要是通過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DNA小於這個數值的,可以不進行抗病毒治療。
產後再評估是繼續要做的事情。
孩子出生後,要進行再次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抗病毒治療。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產後未達到停葯標準者,產後需要繼續抗病毒治療,其監測及療效評價同一般慢乙肝患者。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攜帶者可於產後1~3月停葯,停葯後定期複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如果肝炎活動,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說完了母親的事情,接下來要說說小寶寶的事情。對於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寶寶,在出生12小時內,在大腿前部外側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時在另一側大腿前部外側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內注乙肝疫苗,並在嬰兒1月齡和6月齡時分別注射第2和第3針乙肝疫苗(每次均為10ug)。若第2針乙肝疫苗延遲, 但在3月內, 應儘快接種第2針疫苗,第3針仍在6月齡時注射。如果第2針疫苗超過3個月,應儘快接種第2針疫苗,至少間隔2個月再注射第3針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出生時外周血表面抗原陽性並不能作為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標,只有在7月齡後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嬰幼兒同時伴有HBeAg、抗HBc、乙肝病毒DNA陽性,才能確認感染乙肝病毒。
最後,還要說說母乳餵養的事情。母乳餵養的問題一直是非常有爭議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未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除含有嬰兒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外,還能提高嬰兒的抗病能力。但是乙肝病毒可以分泌到母乳中,有通過母乳餵養傳播的風險。對此,最新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齡女性臨床管理共識》中是這麼說的:
如果母親未服用抗病毒藥物,新生兒接受規範的聯合免疫後,鼓勵母乳餵養。如母乳餵養期間出現乙肝活動,則和一般慢乙肝患者一樣抗病毒治療,同時停止母乳餵養。為預防母嬰傳播而服用抗病毒藥物者,分娩後停葯,停葯後即可母乳餵養。若母親正在服用抗病毒藥物, 暫時不建議母乳餵養。但有研究表明,替諾福韋在乳汁中藥物含量低、毒性有限,可以母乳餵養。
感染乙肝病毒的育齡女性如何懷孕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一些比較專業的處理意見難以在公眾號里進行簡單的闡釋。在臨床工作中,有很多育齡女性對於懷孕的問題非常糾結,尤其是二胎政策調整後,這個問題更為突出。在這裡,吳醫生還是要再次強調:育齡女性無論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還是慢性乙肝患者,甚至代償期肝硬化,均可以正常懷孕。不要讓乙肝病毒打攪了您的媽媽夢。
TAG: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