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道教雲篆——以五方鎮墓真文為例
「雲篆」一詞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南朝陶弘景,其《吳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曰:「雲篆龍章之牒,炳發於林岫。」[1]陶弘景《真誥》卷一又云:
實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無象。……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交,別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也。其後逮二皇之世,演八會之文,為龍鳳之章,拘省雲篆之跡,以為順形梵書,分破二道,壤真從易,配別本支,乃為六十四種之書也,遂播之於三十六天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類,異而用之,音典雖均,蔚跡隔異矣。校而論之,八會之書是書之至真,建文章之祖也,雲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書而始也。今三元八會之書,皇上太極高真清仙之所用也,雲篆明光之章,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2]
從文中可證雲篆是靈篆明光之章,神靈符書之字,絕去人間屍穢俗體的一種道教書法形式,「實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無象」是其一般特徵。
鎮墓文,是東漢中後期出現的隨葬文字材料,它具有鮮明的道教文化烙印。鎮墓真文是鎮墓文的一種,其主要功能是開度亡魂,厭鎮鬼神。所謂「真文」,也即道教之雲篆。
道教雲篆之「五方真文」鎮墓石最早出現於唐代,按照墓主為單位進行統計,迄今已發現的唐代道教五方真文鎮墓石大致出土於20餘座墓葬中,都集中發現於唐代中心地區的陝西和河南兩省。完整者一套五件,分東、南、西、北、中五合,與當時墓誌的形制相當,皆由蓋和底石兩部分組成。唐中宗、睿宗、玄宗時期屬於鎮墓石的早期階段,五方真文鎮墓石的使用者主要是皇帝、皇后、公主、貴戚,還有個別道教上層人物,主要埋葬於墓室之外的墓域內,因而多是單獨發現,尚未出土五方齊備的。唐肅宗以後,目前發現的主要使用者除了公主、縣主,還有道教上層人物,伴隨著唐代墓葬形制的演變和縮小,鎮墓石主要埋葬於墓室之內,因而完整的五方一套己有不少發現。[3]
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五七,《太上洞玄靈寶滅度五煉生屍妙經》、南宋寧全真的《上清靈寶大法》卷十八、《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還有約出於元明時期的《靈寶玉鑒》卷十六等都有相關五方真文雲篆的記載與釋文,現將五方真文雲篆及釋文錄如下,供諸位精賞。
東方真文:
亶婁阿薈,無惒觀音。須莚明首,法覽菩曇。稼那阿弈,忽訶流吟。華都曲麗,鮮苔育臻。答落大梵,散煙慶雲。飛灑玉都,明魔上門。無行上首,迴蹠流玄。阿陁龍羅,四象吁員。
南方真文:
南爓洞浮,玉眸詵詵。梵形落空,九靈推前,澤落菩臺,綠羅大千。眇莽九醜,韶謡緣亶,雲上九都,飛生自騫。那育都馥,摩羅法輪,霐持無鏡,覽資運容。馥朗廓弈,神纓自宮。
中央真文:
黃中總氣,統攝無窮。鎮星吐輝,流鍊神宮。
西方真文:
刀利禪猷,婆泥各通。宛藪滌色,大眇之堂。流羅梵萌,景蔚蕭嵎。易邈無寂,宛首少都。阿濫郁竺,華漢莚由。九開自辯,阿那品首。無量扶蓋,浮羅合神。玉誕長桑,柏空度仙。
北方真文:
玃無自育,九日導乾。坤母東覆,形攝上玄。阤羅育邈,眇氣合雲。飛天大醜,總監上天。沙阤劫量,龍漢瑛鮮。碧落浮黎,空歌保珍。惡弈無品,洞妙自真。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1]《道藏》第23冊第650頁。
[2]《道藏》第20冊第493頁。
[3]張全民:《〈唐故普康公主墓志銘〉與道教五方真文鎮墓石》,《唐史論叢》。
TAG:道教與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