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偵探推理文學在路上

中國偵探推理文學在路上

轉載自5月18日《人民公安報·劍蘭周刊》

中國偵探推理文學在路上

中國偵探推理文學創作座談會側記

□本報記者 武 忞

從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到松本清張,再到如今的暢銷書作者東野圭吾,他們創作的偵探推理小說以其險象環生的故事情節、變幻莫測的懸疑氣氛、抽絲剝繭的案件推理吸引了諸多讀者的喜愛,漸漸在文學領域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學樣式。

而在我國,警察一直以來都是偵探推理文學中當之無愧的主角,這也使中國的偵探推理文學在繼承傳統公案小說特點、借鑒西方偵探推理小說模式後,紮根本土,不斷開拓,走出了一條帶有中國特色的創作之路。

當下的中國偵探推理文學現狀如何?面對哪些挑戰?面臨哪些問題?5月11日,由全國公安文聯和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主辦的中國偵探推理文學創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與會者以繁榮偵探推理文學為中心,就推動偵探推理文學創作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研討。針對中國偵探推理文學目前存在的創作瓶頸問題,與會者從偵探人物形象、文學語言特色、故事題材選擇、作家發現培養、作品研討批評、發表園地建設、評選獎勵機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創新性的建設意見。

1

創作現狀:數量多,精品少

「大偵探們不是在犯罪現場,就是在趕往現場的路上。」曾經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偵探推理文學的火熱和受歡迎程度。

從程小青先生的《霍桑探案集》問世的那天起,中國的偵探推理文學就根植於現實生活,通過這一獨特的文學創作形式展示中國社會的林林總總、人性的千姿百態,展現罪與罰、情與理、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而在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中國的偵探推理文學同樣沒有停止書寫當下現實生活、展現真善美的腳步,湧現出了很多新的作品和作者。當下,《贖罪無門》《心理罪》《法醫秦明》等由公安作家創作的作品將宣傳法制、普及科技、弘揚正義融為一體,以設謎、解謎為推動情節發展鎖鑰,以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為特色,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警探林楠」「刑警方木」「法醫秦明」等帶有新時代特色的警察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儘管如今偵探推理文學作品層出不窮,但目前的偵探推理文學還存在數量多、精品少的問題,與時代的要求不相適應,許多作品過於展示離奇巧妙的故事懸念和情節,缺乏質感和深度,形淺神散,人物符號化,見案不見人。」在座談會上,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會長武和平這樣評價中國偵探推理文學的現狀。

與會專家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還缺少能在世界偵探推理文學界叫得響的經典作品,這說明中國偵探推理文學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創作要求:既要滿足推理邏輯,又要感動心靈

一直以來,偵探推理文學被認為是最容易商業化的文學類型,無論是在各地的圖書銷量排行榜還是文學的影視化改編上,偵探推理文學都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也由於商業因素的日益深入,市面上充斥著大量急功近利、用刻板機械的固定技巧和因素創作出的低質量的偵探推理文學作品。著名學者朱光潛在《文學上的低級趣味》一文中早已指出:單靠尋常偵探故事的一點離奇巧妙地穿插絕不能成為文學作品。

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名譽會長蘇叔陽更關注偵探推理文學中人物的創作。「以往的偵探推理文學作品中,大部分注重了懸疑、推理等情節是否引人入勝,但在人物創作上缺少對於英雄個體的展現。在如今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同樣呼喚有個性化的破案英雄。希望我們的偵探推理文學在今後的發展中湧現出一批具有典型人物性格、帶有獨特的作家品味的作品。」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著名評論家包明德則認為,偵探推理文學要成就文學經典,必須強調偵探推理文學的文學性,加強作品的文本要素。「除了通過懸念設置、矛盾衝突,給讀者驚險震撼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外,偵探推理文學還要在創作中呈現真實廣闊的生活背景,清晰的人物關係、人物性格,以及專業的精神,從而表現人物內在的正能量,作品的主題不能放棄追求真善美的本性。」

在與會專家看來,偵探推理文學不僅要在懸念設置、層層推理、邏輯完善上下功夫,保持這種文學模式的文學屬性也非常重要。

如此,一個問題擺在面前,當前我國以人民警察為主角的偵探推理文學與公安題材文學有什麼區別?

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張策在發言中就這一問題做了專門解讀。「公安題材小說,是以公安人員和公安機關的工作生活情感為主題,並由此深入更深更廣的社會層面,其中涉及的案件一般只是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一個背景和舞台,對於案件偵破中的細節,特別是分析推理過程不涉過多的筆墨,作者更不會在其中進行更多更精巧的設計。而偵探推理小說作者注重的則是故事的設計、懸念的組織、神秘氛圍的營造。換句不完全準確的話說,公安題材小說是事件跟著人物走,而偵探推理小說更多的是人物隨著事件的發展而發展。」

說到底,偵探推理文學追求的不僅僅是在抽絲剝繭的分析、推理中獲得「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和「窮究到底,豁然貫通」的快感,還要寫出具體的境界、生動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即不僅要滿足推理邏輯,還要感動心靈。

3

面對挑戰:要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路

傳統的偵探推理文學,要麼講究技巧,注重詭計的設置,一招一式精妙華麗,以解謎為終極目標;要麼把案件放到真實的社會背景中,探究人性和犯罪心理,揭示社會深層次問題。其通過撲朔迷離的布局、充滿疑慮的人物、迷霧重重的假象,以一個令讀者恍然大悟的結局來收尾。而隨著現代刑事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在如今的公安工作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相應的,對於偵探推理文學來說,曾經在刑事科學技術不發達情況下屢屢奏效的障眼法便成了浮雲,同時,隨著科技對於社會生活的深入,犯罪手法和方式也突破了原本的局限,想要構思一個邏輯嚴密、引人入勝的「不可能犯罪」越來越難。這也給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偵探推理文學帶來了新的挑戰。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朝全認為,作為弘揚正義和法制建設的有效引導方式,中國的偵探推理文學要緊密與現實相結合,與今天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相結合。「創作者必須細緻地體驗觀察公安生活,研究積累素材,合理運用藝術技巧創作出切合時代背景的偵探推理文學作品。」

對於這一問題,長期從事偵探推理文學創作的作家李迪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生活中挖掘故事。「要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路,每一個真實的案件都是一次偵破推理的過程,案件雖然有共性,但各自有獨特之處,每一個案件都不可複製,在我們的生活中挖掘故事,破案的過程就是找路的過程。」

另一方面,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便捷,人們的寫作和閱讀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路發表文字的高度自主化、閱讀的碎片化成為當下社會文化形態中的重要現象。如何把握好網路偵探推理文學創作空間,如何在創作中講好中國故事,成為專家們的又一個關注點。專家們認為,對這些新現象不能視而不見,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去適應、去掌握,奪取和佔領文學領域的主動權,傳播正能量。

面對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中國偵探推理文學的創新之路還在艱難探索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偵探推理文學那些吸引讀者的因素從未過時。

如同美國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在《簡單的謀殺藝術》中所說:「那個主人公的領帶可能有些老式了,那個探長老頭兒可能是坐雙輪馬車而不是警笛嘶鳴的流線型汽車來的,但是他到了現場以後,所做的事仍是像過去那樣核對時間,尋找燒焦的紙片,研究是誰踩踏了書房窗戶下長得好好的草莓花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公安報劍蘭副刊 的精彩文章:

有這份熱愛就足夠

TAG:人民公安報劍蘭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