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終前問了一個問題,沒人敢回答,百年迷案由此埋下伏筆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王朝皇太子朱標病逝,時年37歲,這個從封吳王世子起,已為儲君近三十年的長子去世,令半生戎馬且見慣生死的朱元璋悲痛欲絕。
忍受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後,朱元璋將對朱標的愛寄予了其子朱允炆,他以絕對的權威向世人宣告了這位不經世事的皇太孫為新的皇位繼承人。此時的明太祖雖然表面上意氣風發,但已然知道自己暮年將至,他只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年,好能有足夠的時間為心愛的長孫掃平通往帝王之路的屏障。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大將軍藍玉,這位洪武時期最軍功卓著的將領,最終成為了朱元璋清掃皇權障礙的祭品。而隨之受牽連的,還有軍中近1.5萬的驍勇戰將。
洪武三十一年,對於即將垂暮的朱元璋來講是特別讓他憂心的一年,因為有一個決斷一直縈繞在他心頭:這幾年他清除了可能會影響皇權的絕大多數人,但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始終存在,這個障礙就是他的第四個兒子——曾經留守京師的燕王朱棣。
朱元璋對朱棣的警惕由來已久,如同朱棣不滿當年的皇位安排一樣,兩人已經在暗中較勁很多年。燕王是眾多子嗣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同樣的心懷雄志且又心狠手辣,也許正因為這一點,才讓朱元璋一直不忍對他下手。
朱元璋是猶豫的,因為他將這份「不忍」最終帶到了自己的遺詔中。「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朱元璋試圖用不讓外地封王回京奔喪,以中和眾皇子與朱允炆皇權產生碰撞的可能。
但是朱元璋自己也清楚,這種方法阻擋得了一時,卻未必阻擋得了一世。於是他後來又下達了一個與遺詔矛盾的命令。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朱元璋垂危之夜,曾經緊急召燕王朱棣進京,不過對於召他前來的目的卻並沒有說明。後人據此推測,或許是明太祖實在放不下心,想趁自己臨終前當面「敲打」燕王一番。
可惜的是,明太祖的這道詔令沒召來燕王,卻把皇太孫朱允炆嚇得不輕。他害怕太祖臨終前更改遺命,另立朱棣為太子,於是夥同他人起草了一道假聖旨,將朱棣半路攔回。以致於不明就裡的太祖在垂死之際還一直在問身邊的眾多大臣:「燕王到京城了嗎?」
「凡三問,無敢對者」。太祖連問了三遍,都沒有一個人敢應他,最終只能遺憾閉眼。
......
數年之後,燕王攻下京師,朱允炆就此下落不明,百年迷案由此誕生。
※日本強佔一島霸道宣示主權,中國立刻甩出一摞證據,日本被強硬打臉
※此人大字不識幾個,靠買官做到封疆大吏,死後卻有萬人送行贊他清廉
TAG:大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