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人為何多高壽?看這些高僧大德是如何做到的

學佛人為何多高壽?看這些高僧大德是如何做到的

導讀

身體的調養,

除了自身的基本調和之外,

一定是基於心靈的康健、

精神的純凈與靈性的提升。

本性法師

信仰何所求,無非是為了:

1、身體的調和。

2、心靈的康健。

3、精神的純凈。

4、靈性的提升。

也就是,為了養心與養生。這些,事關無法迴避的現在與必將面對的終極未來!

在佛教,看問題是綜合著看,立體著看,全面著看!

身、心、精神、靈性,既是單一體,又是統一體。四者之中,互相促進,相互影響。

身體的調和,除了自身的基本調和之外,一定是基於心靈的康健、精神的純凈與靈性的提升。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僧與三位大德的經驗作出的。

福建省有位妙智長老,專修消災延壽藥師佛法門,2003年去世,世壽106歲,數年後開缸,成就肉身舍利。

本人有幸為之安座。他105歲時,還赴六省朝聖。他倡導:

1、三勤:腦勤、手勤、腳勤。

2、三靜:靜心、靜氣、靜行。

3、三淡:看淡權力、看淡金錢、淡忘年齡。

4、三樂:樂於助人、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虛雲大師是近現代最傳奇的僧人,他自撰聯曰: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

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虛雲大師承襲禪門五宗法脈,為中國佛教協會發起人之一,榮任名譽會長,1959年去世,世壽120歲。他倡導:三不足!

其完整的開示如下:

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

不足食,食取止飢,不宜過飽,更不能求美味。

不足衣,衣取禦寒,宜服糞掃衣,更不能貪求美備。

不足睡,睡取調倦,不宜久睡。

蓋久睡長愚痴,多衣增掛慮,過飽不便用功!

本煥長老,2012年去世,世壽106歲!生前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長老強調:「要想身體好,頓頓八分飽」,「粗茶淡飯有益健康,大葷大肉有損壽命」。

別有特色的是長老的規律生活作息。

他說:「我早晨4點18分起床,中午12點休息,午後1點48分起床,晚上9點睡覺,這就是一天的生活,堅持幾十年了。」

趙朴初,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佛學家。2000年離世,享年93歲。

92歲時,趙朴初寫了篇《寬心謠》,曰: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

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

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

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心歡,女也心歡;

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趙朴初還信奉一條:

身體不求無病,無病則驕奢淫逸;

做事不求無難,無難則以為世事易成。

這是蕅益禪師《靈峰宗論》上的觀點。

所以,他曾詩曰:

十年同渡風波惡,夢裡尋甘病得閑。以此描述那十年的困難時期。

前人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與此意暗合。

南懷瑾,2012年去世,享年95歲,中國傳統文化巨匠,禪學大師。

他的養生之道,以他的話說:

1、微薄清淡,少吃多餐。

2、白天正午時要睡,夜晚正子時要睡。

3、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血暢則病消。

4、所謂吃素、吃齋,就是齋心、素心。

5、忘掉身體,忘掉自己,忘掉壽命,忘記時空,越刻意求壽,越把身體搞糟。

梁漱溟,1988年去世,享年95歲,為佛學大師。自言前生是和尚。他的延生秘訣則是:

1、少吃多動。

2、無我為大,有本不窮。

3、情貴淡,氣貴和。

為此,有位何止米撰文,解析僧人高壽十秘,謂之:

1、慈悲為懷——以善立世的人生理念。

2、素食文化——低熱量的清淡飲食。

3、禪茶一味——清火降脂的益壽飲品。

4、農禪並舉――一張一弛的禪院生活。

5、晨鐘暮鼓――有規律的作息制度。

6、六和共住――和諧的生活圈子。

7、深山古寺――優良的居住環境。

8、人天師表――受人尊重的高尚職業。

9、心無掛礙――與世無爭的空靈心性。

10、習書作畫――養神靜氣的業餘愛好。

我想,何文所析,不無道理。

佛教的養生之道,就如佛教的法門,八萬四千也,豈此短文可以敘完。

在此,我要寫的最末一句,便是:

我們應記住——諸佛之中,有尊消災延壽藥師佛。

健康欠佳時,念念吧!健康時,不妨也念念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把你翹起的腿放下!」
所有的寬恕,都來自於自己的成長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