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腸道里的細菌,有 5 方面的作用,決定了你身體的健康與否
大家好,我是葉梁老師。今天我們說說讓我們腸道健康的異構化乳糖。
上堂課,我們說到,腸道健康是身體健康的根基。那什麼健康是腸道健康的根基呢?
過去,我們把腸道健康就簡單的理解為腸胃的管道功能正常。
比如,胃能不能容下你吃下去的東西,能不能分泌胃酸消化你吃的食物;
腸道能不能消化食物,能不能靠我們身體分泌的消化液把食物分解成我們身體需要的基本營養物質。
澱粉、蔗糖這些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肉、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食物油、脂肪分解為遊離脂肪酸,等等,然後能不能在我們小腸內吸收。
那些剩下的不吸收的東西,能不能順利進入大腸,像垃圾一樣不斷積累,堆積成糞便,我們的結腸能不能把水分吸收的差不多了,最終形成成型的大便,到第二天早上或者體積過大、我們撐不住了,就從肛門拉出去。
我們現在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也是這麼簡單的理解腸道的生理功能,對他們來說,腸道不健康,就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動力不足、腸蠕動差、大便乾結便秘或者水谷不化、拉稀便溏。
治療的方法就是對症治療的西藥,中藥,或者抗菌素。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腸道後發生的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腸道的健康也不是簡單的我們自己腸道管道的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我們過去沒有看到,也沒有注意到的,就是我們腸道中有一公斤的腸道細菌,它們的個體數量比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數量還要多好幾倍。
在抗生素被歌功頌德的時代,細菌被看成壞東西,但今天,我們發現,沒有腸道中這一公斤細菌的作用,我們的腸道不但不健康,我們的身體也不會健康。
也就是說,真正的腸道健康,不單單是胃壁、腸壁、胃粘膜、腸粘膜完整,也不單單是腸道平滑肌蠕動的動力正常,也不單單是消化液分泌正常和腸道細胞吸收營養正常。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我們胃腸道管道中每天生長的一公斤重的細菌,別管是好細菌,我們叫益生菌,還是壞細菌,我們叫有害菌,還有中性菌,我們也叫它們條件致病菌,這些細菌都要有,比例也要正常。
特別是益生菌比例,一定要高。這些腸道菌群正常,才是真正的腸道健康。
為什麼腸道健康,還要帶上腸道的細菌?
第一,我們人類腸道進化了這幾千萬年,特別是最近幾十萬年,我們的食物種類在迅速變化,我們不可能針對各種食物都分泌出相應的消化它們、分解它們的酶,我們只對最重要的食物成分有消化分解作用。
其它大量進入肚子里的東西,還要靠我們腸道中看不到的腸道細菌來幫助我們消化、分解,最後被我們充分吸收和利用。
換句話說,我們很多時候感覺消化不好,問題不單出現在腸道細胞,更多的問題是出在腸道細菌。
第二,我們吃下去的很多東西,如果不經過腸道細菌的轉化,是不可能成為我們身體必需的維生素的,我們需要腸道內的細菌,消化分解食物中的一些東西,把它們轉化成我們身體能吸收利用的維生素,沒有這些腸道細菌,我們就會缺乏一些重要的維生素。
我們大家知道,過去航海的時候,船員就吃肉和主食,沒有蔬菜和水果,結果很多人死於壞血病。直到後來,發現讓船員吃水果和蔬菜,就再也沒有壞血病發生了。
為啥?一個是蔬菜水果提供了大量的維生素C,還有一個是光吃肉和主食,我們腸道的益生菌會不正常,很多和凝血機制有關的維生素,像維生素K,我們腸道細菌就不會合成,沒有了維生素K,我們的凝血機制也會出現問題,一出血,就止不住。
現在發現,腸道細菌可以保證提供我們很多種維生素的需要,這些維生素和更重要的營養物質,是我們身體很多生理機制健康的基本保證。
第三,我們的腸道細胞,是不利用我們食物中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作為能量代謝原料的,因為我們人類進化的幾千萬年中,獲取葡萄糖和脂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些東西要留給大腦細胞、心臟細胞和肌肉細胞用。
腸道細胞包括肝臟的能量來源,都要靠腸道細菌分解我們自己不能分解的食物纖維素、植物細胞壁這些東西,靠細菌把這些大分子聚合物分解為小分子的短鏈脂肪酸。
比如,結腸粘膜細胞70%的能量就來源於結腸內細菌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像乙酸、丁酸、丙酸等等。
如果我們腸道菌群不正常,我們腸道細胞的能量來源就會出問題,腸道細胞的生長和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比如,腸道細胞可以分泌腸促胰素,影響著我們胰島β細胞60-70%的胰島素分泌。
如果腸道菌群不正常,最受影響的就是丁酸鹽的產生,這就會導致腸道細胞分泌腸促胰素的功能受到影響,如果長期腸促胰素分泌不足,我們就會得2型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人都知道,自己從年輕的時候,大便就不好,不是總便秘,大便乾燥,就是大便不成型,腹瀉。
這說明他們的腸道菌群不健康,這樣,腸道細胞分泌腸促胰素的作用就會減弱,影響胰島β細胞的功能,不能保護胰島功能,也會讓胰島β細胞提前凋亡和退化。結果時間一長,慢慢就發展為糖尿病。
現在對2型糖尿病的定義,更多的是說長期腸促胰素不足導致的胰島功能異常。2型糖尿病實際上就是腸道功能不健康導致的糖代謝異常。
第四,不僅僅是我們腸道細胞的能量來源,構成腸道細胞自身結構的很多原料、促進腸道細胞正常生長分化的很多條件、保持腸道粘膜細胞結構完整和細胞間隙緊密性,等等這些和腸道細胞健康最直接的東西,現在發現,都離不開腸道細菌的作用。
比如腸道細胞產生的丁酸鹽,可以很好的保持我們腸道細胞結構的完整性,也可以很好的維持腸道細胞間間隙的緊密性,當丁酸鹽不足的時候,我們會出現「腸漏」現象,很多不應該進入我們體內的蛋白分子就會進入我們體內,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反應。
比如,嬰兒喝牛奶,因為母乳不足,加上我們一般不會很早就給孩子補蔬菜的膳食纖維素,就會影響嬰兒益生菌產生丁酸鹽,很快,我們會發現,孩子喝牛奶後,就出現濕疹。濕疹是什麼?就是特異性皮膚過敏,是腸漏導致的。
還有,很多沒有母乳餵養的孩子,為什麼會容易得1型糖尿病、哮喘還有自閉症等這些怪病,是因為腸道益生菌比例從小就過低,出現嚴重腸漏現象導致的後果。
其實,腸道丁酸鹽不足,不僅僅會影響腸道細胞之間的間隙,還會影響皮膚細胞的間隙,甚至還會影響血腦屏障的間隙大小。所以,嬰兒的皮膚細嫩,這個細,不僅僅是細胞嫩,還有細胞間隙密。
我們看很多年輕人,腸道健康,口氣清香,沒有便秘問題,說明他們腸道中的益生菌比例很高。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皮膚非常好,細膩嬌嫩,吹彈可破,像是飽滿的葡萄皮。
不像我們人老了,腸道益生菌比例不足了,有的人到了60歲,益生菌比例不足1%,你在問他們,不是便秘,就是大便不成形,便溏拉稀,要不然就是大便色黑味臭,他們身上還有明顯的體臭,甚至嚴重的口臭,你再看他們的皮膚,好像都能看到細胞間的裂隙,皮膚上有明顯的裂紋,抹油都沒有用。
第五,我們每天會吃進很多細菌,腸道會不會被從嘴巴吃進來的致病菌感染、導致腸胃炎,這都是需要我們腸道中的細菌說了算。
一般情況下,我們天天都有可能從嘴巴吃進一些致病菌或者病毒,但除非一下子有大量致病菌同時進入我們腸胃,我們很少會得病。
因為對付少數的致病菌,我們腸道內的細菌能很輕鬆的通過物理佔位,分泌酸性和抗菌物質,爭奪食物,群體包圍等很簡單的方法,讓致病菌
第一不能直接和腸道細胞接觸,不能黏附下來,停留在腸道壁上,
第二不能有很好條件和營養進行繁殖分裂,在腸道內增加致病菌的數量,
第三通過大量自身腸道細菌的包裹和包圍的作用,讓這些致病菌只能最終隨著大便拉出去。
我們過去拉肚子,醫生都愛開抗菌素,現在為啥不愛開了,而改成開益生菌了?就是因為腸道疾病和健康的觀念改變了,用抗菌素,不單是殺致病菌,還會傷害我們自己的腸道菌群,會殺死益生菌,會導致更嚴重的腸道菌群紊亂。
如果致病菌根本對抗菌素不敏感,那醫生給你開的葯就是助紂為虐,致病菌沒弄死,保護我們的正常菌群全完了。
很多臨床醫生都知道,如果一個病人用的抗菌素多了,導致了腸道菌群紊亂,會導致一種非常難治甚至致死性的腸道疾病:假膜性腸炎。這種病,如果發展到重症程度,死亡率可高達70%。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給病人腸道輸正常人的大便。
現在,我們很多腸道不健康的疾病,包括肥胖症,便秘症,都在摸索用正常人的大便治療。大便移植,吃正常人大便,用正常人大便提取的細菌做成藥丸,早晚會成為我們現代臨床治療疾病的一部分。
其實,我們現在喝的益生菌、有的人吃的酵素產品,如果你知道後面的科學道理的話,其實就是用腸道中的細菌培養發酵的。這些我們叫益生菌的細菌從什麼地方來的,腸道糞便,只是方法科學了,不直接用糞便發酵。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明日文章)
※腸道健不健康,就看這 5 個方面
※格列汀類藥物能恢復我們的胰島功能,但一定要在這個時間點吃才最有效
TAG:葉梁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