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古代人都是這麼喝茶的……

原來古代人都是這麼喝茶的……

大多數人都喜歡追根溯源,古代人喝茶是怎樣的?每個朝代的茶都是怎樣的?皇帝喝茶多少人伺候?這都是讓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

————

在唐朝,茶大多是蒸青團餅茶,少部分是散茶。而餅茶是用茶的嫩葉,蒸爛搗成泥狀,用器皿壓實成塊,製成餅狀,然後風乾。吃的時候要先將茶塊撬開,碾碎,用篩網篩出小顆粒,在茶器中進行煮泡,而不是直接用沸水泡。

《宮樂圖》以工筆重彩繪寫十二佳麗奏樂飲茶賞曲場面。該畫也表明茶飲在當時已與上流社會日常生活以及高雅藝術緊密結合。

放點調料,連吃帶喝

如果你在唐代,去做客能喝到茶算是很高的待客方式了,因為很費時,沒有小半天你喝不到。而且在煮茶時要加點精鹽、姜、蔥等作料,連吃帶喝。

而加鹽的目的是要去除茶湯中的泡沫以及表面的一層水膜,使茶湯的顏色更亮麗,至於口感方面就不得而知了。

《蕭翼賺蘭亭圖》描繪了客來煮茶的場景,成為現存最早表現唐代煮茶法的繪畫,展示了初唐時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風尚,提供了唐代煮茶法的形象史料。從初唐起,飲茶就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

宋朝是歷史上最為文藝范的朝代,以宋徽宗帶頭飲茶追求風雅。文人們認為文雅的飲法應當是品茶的原味,不再像唐代那樣加各種佐料。

皇帝帶頭喝茶搞文藝

宋徽宗在茶方面的確有話語權,痴迷茶葉的他針對宋朝的茶葉發展情況,還專門寫了一本茶學著作《大觀茶論》,親筆寫就了二十篇文章。

《十八學士圖》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自稱「道君皇帝」,精通茶事。宮中舉行茶宴時,常常親手點茶賞賜群臣。此畫是他對於宋代龍鳳團茶點法和品飲環境的生動寫照,細緻的筆法刻畫出園林里點茶品茗的盛況。

說到宋茶,虔茶就產自古宋虔州,即今江西龍南贛州,自古便有千年貢茗之譽。其地山青水秀出好茶,歷史悠久,名品代出。

虔州所產名茶居北宋十州一府二軍之首,其中綠茶介香被稱為「天下第一香」其湯色清透,栗香濃郁,鮮爽甘甜。頗受眾人喜愛。

茶宴細節圖 宋徽宗作

這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時代,更是一個喝茶探求人生理想的時代。

————

太官湯羊厭肥膩,玉甌初進江南茶

蒙古人的品味跟宋代文人相差甚遠,相比較而言樸實得多。對馬背上的戰鬥民族而言,風雅與否並沒那麼重要,更看重的是茶的味道和作用

茶消食解膩,很適合蒙古人的生活需求,達官貴人們在飽食鮮美肥膩的羊肉後,已習慣飲茶助消化。

元代彩繪壁畫,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沙子山2號墓壁畫,茶道圖。畫面生動地再現了元代的飲茶習俗飲茶場面。

元朝竟有花果茶

宋朝的花果茶在元代接受度很高,並且很快就將其發揚光大。蒙古人喝果子茶,常加的乾果不僅包括核桃和松子之類的乾果,也包括杏和棗之類的水果乾。加入到茶里,不僅好喝還可以連茶葉一起嚼著吃。

————

很多人都知道開國皇帝朱元璋曾是個乞丐,但未必知曉他對茶業發展作出的特殊貢獻。

乞丐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民間訪察民情,看到老百姓在費力地製作進貢皇宮的龍鳳團茶,十分辛苦,有的團茶製作出來後有瑕疵,只能用新的原料重新製作,既費時又浪費了不少好料。

《品茶圖》畫山崖下、清泉邊,蘭花盛開的環境中,一人對風爐扇火煮茶,二人坐於條凳上品茗,方桌上放著青銅器等古玩。

出身貧寒的朱元璋見此狀況,下詔廢團茶,改貢葉茶(散茶)。這一轉變帶來了茶具的大變革,用來泡茶的茶壺開始出現,茶壺的使用彌補了盞茶易涼和落塵的不足,也大大簡化了飲茶的程序,受到世人的極力推崇。

明朝飲茶開始使用泡茶茶具

————

到了清代,像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這些茶類已全部形成,茶葉的內銷及外銷都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四品官員管沏茶

清朝皇帝雖為滿族,但在茶方面甚是痴迷。很多人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愛茶,並且不管當時是哪位皇帝當政,紫禁城裡都少不了喝茶。

清朝宮廷宴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宴席後皇帝一般都會飲茶助消化。

而皇帝喝茶,不可能親力親為。因此,清宮中就有了相關的茶事組織——御茶房,還有清茶房、奶茶房、皇后茶房、皇子茶房及各宮殿的茶房等。

多少人伺候皇帝喝茶

根據相關的數據,清初宮廷伺候皇帝喝茶的人就超過了100名。到了乾隆年間,這個數字超過了120人。另外,還有宦官150餘人。

這樣的班底,放在今天可以開上十幾家茶館了。清朝皇帝單喝茶這一項,就解決了眾多的就業崗位。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滿族貴族們仍離不開他們的奶茶。

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民族,都離不開茶。虔茶介香,千年宋代貢茶,致敬唐宋元明清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妹妹」章澤天三年後再次更新微博首露面女兒,扎著小辮呆萌可愛
茶葉不能亂喝,別傻傻不知道了,快來看看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