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清朝初期三位傑出的歷史代表是現代人的楷模

我國清朝初期三位傑出的歷史代表是現代人的楷模

親愛的喜歡看歷史的朋友們,對清朝的歷史有沒有感興趣的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朝初年的俊傑大家,清朝初年有三個學術地位很高、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他們是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人們常把他們合稱為「清初三先生」。

黃宗羲,浙江餘姚黃竹浦人。他的父親是明朝御史黃尊素。黃尊素是有名的東林黨人之一,因為他挺身而出彈劾禍國殃民的宦官魏忠賢,被魏忠賢陷害,關進了大牢,被活活折磨死去。崇禎初年,黃宗羲到北京城,替父親鳴冤叫屈,積极參加反對閹黨的鬥爭。後來在著名的「南都防亂揭上簽名時,他被推為「天啟被難諸家」之首。

黃宗羲的忠君愛國思想十分強烈。清兵入關後,黃宗羲又不顧安危,毅然投入抗清鬥爭,熊汝霖等人擁戴明朝的宗室魯王作監國,與清政權對抗時,黃宗羲組織了家鄉黃竹浦數百名青年積極響應,被稱為「世忠營」。黃宗羲具有非常鮮明的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這集中反映在他的《明夷待訪錄》一書中。所謂「明夷」是《易經》中的一個卦名,意思是「明入地中」,象徵著太陽落山的黃昏時刻在西方卻光芒猶在,而且第二天太陽還要出來。他用明夷的意思是暗指明朝已滅亡,但典章制度依然留存,也還有復興的可能。

在清初學術發展過程中,同樣是一代風氣的開啟者,如果說黃宗羲傑出之處,集中地表現為新思想的吶喊,那麼,顧炎武的歷史貢獻,則要在於倡導務實學風。顧炎武,江蘇崑山人,學者尊稱他為亭林先生,他參加過東南一帶抗清活動,失敗之後他並沒有隱居,而是遊歷四方,一生身涉萬里,名滿下。因為「行奇博學,負海內重望」,人們稱他為「清代學術的開山祖顧炎武精力過人,自少至老,手不釋卷。他外出遊覽,每到一個地方,用兩匹騾兩匹馬載著書籍。經過邊塞隘之處,他就把戍守的老兵來詢問當地的詳細情況,如果其中有些與他平日所聽到的不一致的地方他就當場翻書,找資料來對照。如果他是在平原或一望無際的寬闊原野上漫遊,他就坐在馬上默默誦讀各種典籍、注釋。他的好學使他打下了的基礎,功底十分紮實。

顧炎武反對空談,提倡經世致用,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做仔細的查,特別注意調查有關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他的主要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在政治上,他與黃宗羲一樣反對君主專制。在術上,他倡導「博學於文」與「行已有恥」的新學風,也就是說做學問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因此,他激烈抨擊了宋明理學的危害。顧炎武的這種學風,為乾嘉學派所繼承,開創了漢學的鼎盛局面。

在「清初三先生」中,學術體系最為博大的要算王夫之。王夫之,學者尊稱他為「船山先生」。清兵入關後,積極從事抗清鬥爭,曾擔任明末桂王政權的行人司行人職位。抗清失敗後,他隱居在湖南衡陽百船山著立說,當時的名聲遠遠沒有顧炎武那麼響亮。

據說,他不分天晴下雨,總是戴著斗笠,穿著木屐,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這是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踏清朝的地!」他所撰的墓志銘中有「抱劉越石之孤忠」、「希張橫渠之正學」兩句話,意思是表明他要像晉朝的劉越石(劉輥)那樣立志恢復明朝的統治,要像張橫渠(張載)那樣實事求是地做學問,這是一個符合實際的自我評價。不過,他雖長期參與反清鬥爭,但不是無前提,無選擇的。康熙年間,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他堅決拒絕參與,他認為吳三桂是個毫無民族氣節的奸賊,不願與吳三桂合作。這是我們這一期分享的歷史名家,如果你還有其他想了解的歷史名人,歡迎評論區留言,我會在下一次分享的時候分享給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泡麵隊長人文說 的精彩文章:

TAG:泡麵隊長人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