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益生產為什麼做不下去

精益生產為什麼做不下去

為什麼精益生產做不好?這個問題歷來都討論的很多。無論大企業還是小工廠,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精益生產,然而大多數的工廠,在精益生產的嘗試中都經歷了很多失敗:錢也花了,人也請了,又是培訓又是宣導,然並卵。。。車間還是那麼亂,效率還是那麼低,完全沒有想像中的收穫。甚至有人懷疑,精益生產就是個偽命題,當年兩台機器起家,現有的生產模式已經幾十年了,也把工廠做這麼大,還需要精益生產幹嘛?今天的話題,就討論下精益生產。

正如我之前解釋的營運的概念,營運就是使原材料增值的過程,營運管理就是使這個增值過程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手段大家耳熟能詳,開源節流。如果開源是營銷團隊的工作重點,那麼節流就是營運的首要任務,而精益生產是節流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所以精益生產是營運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會感覺做不下去呢?

精益生產的常見現象

「口號型」精益。 我經常戲稱為精益上牆,走進一些工廠,車間里貼滿了標語,實現5S,6S又或8S, 6S很多人解釋過是在5S的基礎上增加了安全(Safety),但8S我至今都沒有能夠湊夠數,不知道到底指的是什麼。然而貼再多的標語,現場卻令人失望的很,別說5S,我一直認為最基礎的2個「S」(整理和清掃),能真正做到的都不太多。

「運動型」精益。 這也是很多在轉型過程中,努力尋求突破的企業常用的一種方式。相信改變需要外力,花大價錢,聘請專業的團隊,做整體的流程精益改善,一陣風式的搞運動,大幹快上,剎那間全員都在做報表,改格式,業務都沒人做了。兩個月的改善項目做完,交給管理層的彙報PPT上可謂是效果驚人。然而等專業人士一走,這結果也像是一陣風一樣,剎那間煙消雲散,不留一絲痕迹。

「專業型」精益。這樣的企業就厲害了,至少是不差錢,聘請一個人,甚至成立一個部門,隸屬高層直管,專門負責做精益,目的就是確保精益可以執行下去。然而長此以往,精益部門與業務部門往往互生抱怨, 一個埋怨不懂業務,瞎指揮,典型的秀才誤國;另一個總想著成績是業務部門的,做砸了就拿我背鍋,好處沒有,埋怨一堆,老闆不認可,同事不支持,就是打官司,老闆也一定站在業務部門那邊。

這幾種情況,管理層在重視程度和投入上不斷加強,然後結果無一例外,我們推行的精益生產總是虎頭蛇尾,出師未捷身先死,精益生產還是做不下去。

精益生產的概念

要想真正的把精益生產推行開來,還是要回到本源的三個問題,什麼是精益生產,為什麼要做精益生產,怎麼做精益生產。

如開篇所提及,精益生產是企業營運過程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精益生產的基本方法就是持續改善(CI, Continuous Improvment),消除浪費。浪費的定義也有無數的參考答案了,比較通用的是七大浪費,包括:搬運浪費(Transportation),庫存浪費(Inventory),動作浪費(Motion),等待浪費(Waiting) ,過度加工(Over processing),過量生產(Over production),缺陷(Defeats)。怎樣,很簡單吧?如果對定義有不理解的請自行度娘。

精益為什麼做不下去

理解了精益生產的概念和目標,我們再來分析為什麼我們的精益生產做不下去。

缺乏對精益生產目標的理解。很多工廠做精益生產,會錯誤的設定目標,一種是設定的太高,短期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卻難見成效,故而放棄。很多精益會提出全新工廠模式,自上而下全員參與照著世界級工廠的模式實施,想的是照貓畫虎,結果卻通常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一種是設定太虛,不理解精益的真正內涵,隨便喊口號,沒有可執行的行動方案和衡量進度的指標考核,精益的實施無法按要求施行,結果也是不了了之。簡單如5S的推行,不提5S的真正含義,簡單在車間問問現場的人5S是什麼,估計答不上來的十之八九。所以我一直建議,別提5S,小規模的工廠,做好2S足夠了。一個是整理,各歸其位,每個生產工具都要指定的位置;一個是清掃,目標就是保持乾淨。這樣的精益活動,30分鐘就能做完,但也是一種有效的改善,整理可以提高目視化程度,減少動作浪費和搬運浪費(不用在車間里轉來轉去找東西)等等。 把目標設定對,精益才好真正的開展。

缺乏管理層的參與。最近有個流行詞叫「企業家精神」,需要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問題。然而,許多企業家或者管理層,卻無法站在員工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是忙得顧不上,也許是覺得自己不專業,又或是覺得精益生產就是生產員工的事情,自己不關心,不參與精益生產活動,又怎麼讓員工自己把它做好?

缺乏開展精益生產的動力源。管理層要求精益生產,是因為有成本壓力,有財務目標。但是員工呢?每個人都有惰性思維,更喜歡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這樣效率更高,錯誤更少,可以很舒服的拿工資。然而精益的本質就是改變,改變是很可怕的,不會有很多人自發的去改變。管理層要解決精益生產的動力源,精神鼓勵也好,物質刺激也罷,只有讓全員參與的精益生產,改善活動才能真正的行之有效。

精益生產需要堅持。很多人把精益當成了培訓課程,認為搞一次宣講,講一下方法,做一個樣板就算完成了改善,殊不知這只是精益的開始。有專家說過一個養成一個新的習慣需要九十天,做出任何的改善都無法一蹴而就。尤其是一些改變並不是自發的情況下,長期堅持尤為重要。

精益生產的結果導向。做改善是否成功,需要用最終的收益來判斷,只要能抓住老鼠都是好貓。這裡提醒的結果導向,是告訴大家不要為了精益而精益。做精益沒有套路和教條,更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成果,這是很多運動式的精益失敗的原因。要理解我們要的精益生產,是要改善自己的現狀,即使我們照著豐田的精益模式做改善,也不可能能成為下一個豐田。

了解了精益生產的意義和實施過程中的障礙,希望我們的企業能夠保持持續改善,成為一個高效工廠。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運辦公室 的精彩文章:

TAG:營運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