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致使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選擇再婚嫁給張汝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致使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選擇再婚嫁給張汝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原標題:致使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選擇再婚嫁給張汝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金石家趙明誠結婚。最初的幾年,小倆口的生活安定優裕, 李清照寫出的都是些帶有小資情調的作品。

但是,好景不長,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只好尋著宋朝廷南逃的路線南渡江寧,行前,肯定會隨身帶走值錢的家產,可是,龐大的家產讓他們犯了難!經過夫婦倆精挑細選,「尚載書十五車」,當然,這些家產無非是些書畫金石。


戰亂年代,這些家產不會讓擁有它的主人衣食無憂,南渡後,詞人的生活陷入困頓狀態,1129年丈夫趙明誠於農歷8月18日卒於建康。



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再次開始逃難。她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

李清照憑一己之力南逃的過程中,其所帶物品連續遭遇三次重大損失!


在杭州期間,寡居的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更令人揪心的是,因為所帶古書畫,她的暫居地經常有盜賊光顧。


這幾次文物字畫的丟失,帶給李清照的刺激非常大。這讓她深深地意識到,在這個混亂的世道里,只要自己還是一個孤寡無依的弱女子,就很難生存。


李清照曾在其弟弟李迒家住過一段時間,但卻不是長久之策,因為按照當時的生活邏輯,大多數遺孀都是在子女而不是兄弟姐妹的照顧下度過晚年歲月。


宋代女子喪夫再嫁也算正常,即無子女照顧,又不能長期住在弟弟家中,李清照意識到想要生存,唯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家庭,有個比較堅實的靠山,才能徹底擺脫這接連不斷的惡夢!


所以,從李清照當時的情感需求與生活狀況來說,的確是需要組建一個家庭。


此時,一位男人走進李清照的生活,這個人就是時任右奉承郎監諸軍審計司的張汝舟,張汝舟所擔任的這個官職主要負責檢查核准軍隊糧草與俸祿,品級並不高,也就七八品。


張汝舟自稱是趙明誠同學,且對李清照百般殷勤,不久倆人結了婚。


張汝舟主動接近李清照,並非出於真心,而是惦記上李清照所擁有的書畫金石。

以李清照的心智,很快識破張汝舟真面目,於是決定與其離婚。


縱觀李清照與張汝舟短暫的婚姻,表面上看,情商極高的李清照顯得過於輕率,但輕率的背後有著太多的無奈與無助。



李清照有一封寫給當朝翰林學士綦崇禮的答謝書信,即《投內翰綦公崇禮書》,在這封答謝書信中,李清照首先自述了她那段時間境遇的悲涼與不幸,以及之所以答應張汝舟求婚的原因: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灰釘已具。嘗葯雖存弱弟,應門惟有老兵。既爾蒼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說,惑茲似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書來輒信;身幾欲死,非玉鏡架亦安知。俛難言,優柔莫決。呻吟未定,強以同歸。

意思是說:我自己重病纏身,病情嚴重到連牛、蟻的叫聲都無法分辨,家人已經開始為我預備後事,準備好了封棺用的鐵釘與石灰。自從趙明誠去世後,照顧我的只有弟弟李迒和照管門戶的老傭人了。就是在這樣悲苦的景況下,我才會如此輕率地相信了張汝舟的如簧之言,被他所說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就因為我已經病得將死,而弟弟又老實可欺,所以匆匆忙忙聽信了媒人的欺詐之語,在急迫之間,再三猶豫之中答應了這門婚事。



由以上內容來看,最初是張汝舟主動接近李清照,而李清照最終之所以選擇再婚答應嫁給張汝舟,歸納起來可能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


一、保護手中文物


經過兩三年顛沛流離生活的折磨,眼看就步入晚年的李清照,在即無子女照顧,又不能長期住在弟弟家中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為了保護自己手中的文物,選擇再嫁,實是出於無奈。


二、感情需要


經歷了數年的逃亡生活,李清照的身體與精神幾近崩潰,獨孤的精神需要安慰,卧病在床需要他人關心照顧,此時李清照最渴望得到的是家庭的溫暖與呵護。而張汝舟的出現似乎能給予這些!


三、張汝舟花言巧語掩蓋下的居心叵測,迷惑了李清照那顆孤獨的心


以趙明誠同學身份出現在李清照面前的張汝舟,雖然官職不高,但他在李清照及其弟弟李迒的面前,不但巧舌如簧、花言巧語,而且對病中的李清照極盡關心,讓這一對單純、老實的姐弟誤以為他是個可以信任之人。而且張汝舟派來的媒人手持求婚的文書,滿口信誓旦旦,使李家姐弟相信他將給予李清照一個穩定而溫暖的家庭。


年老體衰、孤苦無依,無助與無奈的情形下,致使李清照選擇再婚。


並非出於真情而是覬覦李清照金石書畫的張汝舟的出現,讓心未設防的李清照看到希望。


當婚姻摻雜太多功利,當然不會維持長久,而收場的方式便是分手。


之後,李清照與張汝舟經歷了一場離婚大戰,雖說最終成功離婚、雖說最終保住了自己的全部財產,但在此過程中,李清照身心再次受傷。



從李清照個人經歷來看,說其命運多舛,實不為過,但李清照所處的年代,已是國不為國、家不為家,即便退而求其次,結局未必圓滿似乎是其命運的必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從史籍典藏中,了解大宋名相寇準的多面人生
老戰士回憶:活捉戴笠之子戴藏宜經過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