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湖光山色之間-西湖紀行
(一)
在上海會計學院緊張有序、充實活躍的學習生活之中,校方特意安排有兩天(星期六、星期日)的假期。為此,我們早早就規劃好了目的地,那就是杭州。「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十餘年後當準備再游西湖時,腦海中反覆出現的還是「朝煙、夕嵐」,也就是說西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的記憶:白天最美的是早晨的煙霧,傍晚最美的是山嵐,也即山林中的霧氣。不知道這一次故地重遊,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呢?
星期五晚上,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我和王剛先生、建輝老友、思峰小友坐上了從虹橋到杭州的高鐵,一路向西南方行去。在車上,我就一直在想,西湖景色最美的是春天,現在雖入初夏,也正當其時;最迷人的是月夜,可今天是四月初四,不是月圓之時,只能在晴好的夜晚,看到月亮小小的一部分,形如彎彎的蛾眉,因為初八以後就叫「上弦月」了,所以今夜我一定要去見見這難得一見的蛾眉月,一定要住在西湖邊去一償心愿,並邀請西湖迷人的夜色來見證,那豈不是更值得憧憬和回味。
誰知道天公不作美,到杭州後,一直淅淅瀝瀝,別說月亮了,整個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城市的燈火在夜空中倔強地向著未知的黑暗延伸,小雨點點滴滴,時斷時續,時大時小。但這糟糕的天氣與我們強大的內心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熱情依舊的我們,直接就踏進了煙雨迷漫、夜色斑斕的暮色中。
從風波亭開始,沿著湖濱小道,我們漫步在西湖的夜雨中,間或有絲絲微風輕輕拂過,遠遠望去,保俶塔泛著昏黃的燈光,傲立在沉睡西湖的另一邊,塔的左右,沿著湖濱,有斷橋映雪、白堤橫湖的燈光一路閃爍,像璀璨的項鏈默默鑲嵌在天的那邊,溫暖又遙遠,而我一直想看的「蛾眉月」則吝於相見,早不知躲在哪一抹黑黑的雲層後面了。行走間,我一時竟然無語,不知道該想些什麼,又恍然不知身在何處,這雨還在滴滴答答無休無止地下著,細細密密、斜斜直直,沐浴著清涼的雨絲,夜色中,一切都變得凝重而沉澱,搖曳不定。或許感於我們的執著和熱誠,從湖濱一公園穿出後,雨就漸漸地小了,「西湖天地」岸邊。卵石鋪就的小路上,坑坑窪窪,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積水裡。站在湖邊,我很想看看水裡的倒影,可是這黑沉沉地湖水,靜謐而悠遠,所有的光芒都被吸收消化,沒有倒影,沒有生命,一切都籠罩在黑色里。岸邊伸向水中幾米遠的小徑上,停著一隻孤獨的小鳥,我們剛在議論這是水鳥還是魚鷹時,受到我們滋擾的它,突然振翅,衝進夜空中,我們不由悠然一哂,再向前行。
想起十三年前的春天在南京學習時,來過杭州西湖,說實話,那時的印象確實有點模糊了,只記得與黃先生一起在西湖邊喝茶的情景,一杯淡淡的龍井清茶,一份閑閑的寬鬆心情,湖畔香樟樹邊,路旁奼紫嫣紅,花開花落,花語滿天,可再好的花也擋不住歲月的摧殘,春去冬來,最終只會斑駁脫落,零落成泥,每念及此,則總有「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感覺。前兩天,不知為什麼,王剛先生一說到杭州,我立即響應,是不是有什麼牽掛還在這裡?有什麼東西遺落於此?是想尋找什麼,或是想遺忘什麼?我也不知。如今,我又走在西湖水邊,雨肆林間靜,寒意水上來,只是在這無力的雨夜,沒有月亮,只有伸向遠方無言的路燈高高的懸垂著,蕩漾著,掙扎著,這路燈星星散散,玲玲瓏瓏,其倒影在積水中搖晃,有若夕陽的餘輝,雖美,卻終將被無邊的黑夜漸漸吞沒。「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呵呵,十分貼切地道出了我現在的心情。雨還時斷時續,我淡淡的心緒,也被這雨鐫刻上一抹無言的淚痕,風柔了,雨輕了,心也濕了,涼雨稀聲,冷月難尋,這樣的雨夜西湖,也恰如其分的多了一種詩韻。
正是:七律(仄起首句入韻)
春夜彌寒雨意蹊,
呼朋徑赴上湖西。
半謙暗雨欺千里,
數怠孤鴻難一棲。
悵惘思情隨雨散,
奈何心性向風迷。
欲疑姣月何歸去,
說與嫦娥慰我凄。
蹊:奇怪,可疑。
上湖:西湖別稱。
(二)
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感覺天氣溫潤,似有雨意,於是我們早早來到西湖,順著湖濱,從「西湖天地」一路向南,在集賢亭極目四眺,湖光山色俱奔眼底,遠水近嵐襲上心頭,煙波浩渺無窮盡,塵世紛擾何時了。集賢亭在歷史上頗有名氣,原為西湖十八景之一「亭灣騎射」。古時此處原建有黑亭,經清代浙江總督李衛改建射亭,取名聚賢亭,後傾覆。2002年重建,十年後在一次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中轟然倒塌,翌年春再次重建。站在亭中,我在遙想:古人在這裡真的有那種衣襟帶水、亭灣騎射、飄飄欲仙的感覺嗎?恐怕文墨之客更多是常聚於此,吟詩對酌,談笑風生,怡然自得矣。這種情景而今當不復存在,以我觀之,今人斷無能當場吟詩作詞之才,只能是比背功,看誰能將古詩詞隨口吟誦,倒背如流。
在集賢亭對面就是晚香亭,亭旁有一石碑,上書「晚節留香」,我頓時來了興趣,這四字有何來歷?見亭內有一聯:風月無邊信是湖山著意,園林有幸只緣翰墨多情。據《宋書·良吏傳·陸徽》:「年暨知命,亷尚愈高,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宋·蘇軾《謝翰林學士表》:「敢不激昂晚節,砥礪初心。」 魯迅在《華蓋集·犧牲謨》中也說:「因為一個人最緊要的是『晚節』,一不小心,可就前功盡棄了!」人過中年,把節操看到就很重了,古人講究的是青史留名。在這裡我理解「晚節留香」,這個「留香」應該還有深意,那就是告誡要時刻守住小節,不要小節不守、小德不顧、小廉不行,最終肯定會導致大節不保、身陷囹圄。所以,守住小節才能「留香」啊!
微風撫著垂柳,柳梢輕拍湖水,悠趣而又嫻靜,在這一幅醉人的風景畫里,我等駐足顧盼,又或拍影流連。看柳絮飄曳,任恬韻隨心,綠意直行,念西子之美,美於水、美於靜、美於其不盡之美;祈月明闌珊,讓意趣縱徊,碧浪橫生,遙柳鶯之勝,勝於形、勝於意、勝於吾難敘之心。柳浪聞鶯,臨水眺望,視野開闊,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
此刻忽感倦意,遂相約騎共享單車,沿美院外圍,直奔「雷峰塔」景區。剛欲登塔,驟雨突襲,頓覺眼前亂雲翻飛,我們立馬急入塔內,乘電梯履高望遠,方把懸著的心放下。雷峰塔是西湖南面的制高點,身處其間,心有戚焉,亂雨滴檐,愁緒無憑,煙雨西湖,雲遮霧繞,細風催嵐急,流水引呻長,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碧波蕩漾的端莊西子、秀美俏雅的今蜷還琴、輪廓乍現的三潭印月、綠意蔥籠的湖心三棲,眾多麗景,一覽無餘。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彼此痴守,隔湖切望,西湖山色在其間自得其樂,充滿了和諧與美麗。
雨稍見小,似趨於停,我們又急赴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見湖邊摩肩接踵,細雨魚兒出;看橋上人山人海,微風燕子斜。西湖景緻六弔橋,一株楊柳一株桃,長堤卧波君早醉,短笛唱曉我晚笑。從蘇堤一路前行,眼前閑耆共春去,汪汪一碧難了情,湖面水平如鏡,三面群山環抱,層層樹林蔥鬱,悠悠滿目蒼翠。
過完蘇堤向左,即是岳武穆王墓,這時,雨勢突然轉急,我們直奔廟裡,見廟前一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此聯取自岳飛自書的《滿江紅》。見雨一時難停,我不禁口佔一訣:蘇堤盡頭亂雨滯,岳王廟前祥雲升,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後兩句乃岳飛墓前對聯。佞臣者,有才能的奸臣。秦檜很有才能,我們現在用的宋體,就是由秦檜首書,徽宗詔令天下,公文皆以此體為準,沿用至今已近千年。又聞傳說,中國有三個岳飛墓,一個在杭州,一個在台灣,還有一個在岳飛的老家相州。但這三個墓中,西湖的墓才是真的墓。墓前左右各有兩個跪著的罪人像,秦檜、王氏、万俟咼、張俊。因為暗通金人,陷害忠良,這四個人的跪像,將會世世代代被人唾罵。我還記得有一首詩,記不全了,只記得兩句「人間從此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西湖美景無數,實難一一贅述,乃填詞一首,敘此時心境。
七律(仄起首句入韻)
離浙還家十歲輕,
山光水霽再橫行。
故槐相送躊躇夜,
新歲登臨相思情。
冷雨無聲殘雪泣,
紅猩織舊斷橋聲。
一朝君若悠然去,
自當憂棲日夜驚。
紅猩:猩紅酒。西湖白沙堤,原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晒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橋旁住著—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在門口擺個酒攤,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一天,日落西山,有一個衣衫襤褸的白髮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裡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第二天早晨白髮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裡有酒藥三顆,可幫助你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里,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髮老人,積蓄了一筆錢,準備好好答謝他。歲月流逝,一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髮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麼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了,老人也跌進了湖裡。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髮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髮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了。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便被稱為斷橋。(該故事摘自網路)
TAG:香月樓or信步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