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崩樂壞」的春秋,一碗王八湯引發的血案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大臣為一點小事大打出手的不勝其數,比如,南宮長萬因宋殤公戲說他是俘虜,便把宋殤公殺了。在鄭國的鄭靈公,也是和大夫公子宋因為面子問題被殺。
公子宋,字子公,有一天,子家與子公去見鄭靈公。在路上,子公食指突然抖動,就笑著對旁邊子家說:「我的食指抖動,就一定有美味可以吃!今天不知道又有什麼美味可以品嘗了。」成語「食指大動」就是出自這裡,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也指面對美食準備行動。
進到宮中,在子家半信半疑時,聽見內侍向廚房說:「昨天楚國派人送來一隻大鱉,鄭靈公下令煮來讓文武百官一同品嘗。」子公得意地說「果然」,兩人就大笑起來。
鄭靈公見兩人大笑著進來,便問「兩位愛卿怎麼了」。子家就告訴靈公路上子公食指抖動的事,靈公聽後大笑,又開了個玩笑說:「靈驗不靈驗還得看我讓不讓他吃。」
到了黿羹熬好,鄭靈公召集諸位大臣一起品嘗,鱉羹分配到子公時剛好分完。鄭靈公便大笑說道:「這次你的食指不靈了吧!」子公一陣尷尬,直接走到靈公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湯來嘗一下,並說:「現在不是靈驗了,我不是嘗到美食了嗎?」
眼見子公「染指」對自己蔑視無禮,鄭靈公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無禮的傢伙殺掉。誰知子公卻搶先一步,就找到子家密謀殺死鄭靈公。子家不同意,說,「就連家裡的牲畜養久了,都不忍心殺掉,更或況是一國之君呢」。
於是,子公就四處散播謠言,誣陷子家要謀反,子公就以此威脅「子家懼而從之」。這年夏天,鄭靈公被殺,子公報了未賜黿羹之仇。
在周朝,「鼎」象徵權利,是不容別人染指的,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大小重量,以表問鼎中原之心。這件事後來成為了成語「染指於鼎」,告誡後人不可隨意沾取非分利益。雖舌尖之欲,放縱它,也會釀就殺身之禍!
※春秋三小霸之首,鄭莊公為什麼掘地見母
※宋閔公逞口舌之快被殺,一句玩笑引發動政變
TAG:躁靜有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