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青少年也要重視糖尿病的防治

青少年也要重視糖尿病的防治

2017年底,國內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15歲以下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近4倍。

對於糖尿病,大家並不陌生,因為每個家族中都會有一兩個被確診的糖尿病人。但我們平常所說的糖尿病基本都是2型糖尿病,此次研究提及的1型糖尿病,又有什麼特點呢?

青少年也要重視糖尿病的防治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明顯的區別之一是發病人群的差異,這一點從它們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1型糖尿病曾叫青少年發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曾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95%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僅占不到5%。

1型糖尿病的發病高峰期是10~14歲,正好是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這段時間。前些年,1型糖尿病很少見,但20年後的今天發病率已明顯增多了。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是全球1型糖尿病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全年齡段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1.01/10萬人,其中0~14歲兒童發病率為1.93/10萬,15~29歲人群發病率為1.28/10萬,30歲及以上人群發病率為0.69/10萬。過去20年間,1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增加了近4倍。

青少年也要重視糖尿病的防治

1型糖尿病的病因至今沒有定論,它的發生常與某些感染有關或在感染後隨之發生。常見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後,糖尿病發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決定。由於病因不明確,1型糖尿病難以預防。因此,最關鍵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因為1型糖尿病不同於2型,發病後病情進展快,如果沒有及時干預,少則數天多則數月,病人大多會因酮症酸中毒而昏迷,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家長健康素養有提高,所以幾乎都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1型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也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而且比2型糖尿病表現得更明顯。比如一個男孩,正常吃飯,但兩三個星期內瘦了十幾斤,或者孩子近段時間喝水量特別大,這些都是家長能明顯發現的癥狀,所以基本上都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1型糖尿病一旦確診,需要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才能控制血糖水平,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物一般無效。在胰島素製劑沒有面世之前,病人平均生存期只有兩年。如今在規範治療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孩子可以正常上學、生活,並且生長發育也不會受到影響;成人後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結婚生子。如果沒有按照醫囑注射胰島素,病情反覆進展後會慢慢地出現慢性併發症。1型糖尿病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控制不好的患兒,一二十年後慢性併發症會慢慢顯露,甚至出現腎功能不良、失明等,對壽命也會產生很大影響。

青少年也要重視糖尿病的防治

現在各家醫療機構的糖尿病宣教相對還是做得比較好的,1型糖尿病的危害會以恰當的方式反覆向家長和患兒強調,但是因為一些患兒自控能力差、家長監管不力,血糖控制不好的例子並不少見。有個病人14歲時確診,現在已經20歲,期間多次因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療。問及原因,他說有時候忘記打胰島素;有時候在工作場所或和同學朋友聚會,不好意思打胰島素。每次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活蹦亂跳地出院了;但過段時間故態復萌,再次犯病導致住院。這些孩子的家長,他們的感受很痛苦。

除了藥物治療,糖尿病人的病情還離不開「管住嘴、邁開腿」。對於糖尿病人的飲食,可能大家有個誤區,認為要少吃,餓肚子,其實不是的。糖尿病人的食譜其實是比較健康的食譜,正常人也完全可以參照。糖尿病患兒飲食的原則是定時定量,攝入的量是以滿足發育需要為前提,同時不會讓攝入的熱卡超過身體所需要的量。運動也要定時定量,如果有額外運動,要額外提供飲食或減少胰島素劑量,以滿足身體需求。

(文/張洪軍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兒童打鼾危害更大
常吃些燕麥益處多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