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程形態變革提升育人能力

課程形態變革提升育人能力

課程,是學生素養發展的基礎。促進學生素養發展,中小學應當為孩子們提供什麼樣的課程?深圳作為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試點城市,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突破,走出了一條以課程形態變革促進學生素養發展的新路徑,為發展素質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深圳經驗。

直面中小學課程與素養兩張皮的時代難題

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統一體。課程要促進素養發展,就必須能夠地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四個方面協調發展。如果僅僅作用於學生的某個方面,則課程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素養發展。

為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我國中小學於2000年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八輪課程改革。經過近20年的改革,中小學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技術支持等各個課程要素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可以說,中小學課程內容更豐富了,教學方式更多樣了,課程評價更靈活了,課程技術更先進了。

然而,立足學生素養發展來看,當前中小學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校課程與學生素養兩張皮的局面。一方面,學生學習了很多課程,但並沒有形成相應的素養。比如,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英語,但並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語言素養;學生參加了很多活動,但沒有形成相應的活動能力。當前中小學很多活動很熱鬧,但熱鬧過後,學生什麼也沒有留下。另一方面,學生很多方面的素養發展缺少相應的課程支持。當前學生的學習,仍以聽講課、做練習和記憶知識為主,而能力、情感和價值觀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活動課程和探究課程嚴重不足。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對當前社會現實中進行著的各種職業缺乏基本認知,以致到高中畢業,甚至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深圳市直面中小學課程與素養兩張皮的難題,圍繞新時期立德樹人新要求,適時把中小學課程改革從課程要素層面的改革推進到課程形態變革的新高度,以課程形態變革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突破點,找到了促進學生素養發展的著力點。

構建與學生素養發展相適應的四種課程形態

課程形態指內容性質相近、功能相近的課程的存在形式與樣態,是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等各課程要素的統一體,是構成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構件。深圳立足於學生素養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與學生素養發展相適應的四大課程形態,即學科形態課程、活動形態課程、探究形態課程和職業形態課程。不同形態的課程在促進學生素養發展中相互配合,各有側重。學科形態課程重在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活動形態課程重在發展學生合作能力,探究形態課程重在發展學生創新能力,職業形態課程重在發展學生職業能力。

從課程形態視角看,我們可以看到,當前中小學學科課程分隔嚴重,跨學科融合、與學生生活經驗融合、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明顯不夠。活動形態課程和探究形態課程雖然日益受到重視,但佔比太低,存在不規範、不銜接等問題,其育人功能遠沒有發揮出來。職業形態課程仍處在起步階段。那麼,如何促進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

近年來,深圳聚焦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走出了「系統謀劃、項目引領、試點突破、技術支持」的行動路徑,以課程形態的多樣化、規範化、模塊化發展支持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的道路。

2014年,深圳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提出著力培養學生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審美、國際、信息、生活等8方面的素養,為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構建全新的邏輯起點。

2015年,深圳召開全市課程改革工作會議,出台了《關於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深化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從根本上打破中小學課程形態單一的局面,融合發展學科形態課程,規範發展活動形態課程,加快發展探究形態課程,大力發展職業形態課程。

在學科形態課程方面,深圳大力建設「好課程」,改革教與學方式,規範校本課程開發。大力建設STEAM等跨學科課程,積極探索小學低年段全科教學,深化學科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近年來,深圳立足「兒童立場、生活眼光、故事表達」的課程理念,投入7200萬元,面向中小學和企業遴選和開發981門「好課程」,以全新機制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進歷史、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在開放互動中走向個性化成長。

深圳努力通過創建優秀學生社團,不斷推進「四點半課程」,構建活動形態課程。深圳在全市中小學建設了近300個創客實踐室、600個優秀學生社團,引導學校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引導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中全面發展。

深圳還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以創客教育和中小學生小課題研究為抓手,打造探究形態課程,著力為未來創新時代培養各類創新人才。深圳在國內第一個出台了中小學創客實踐室建設指南、創客課程建設指南、創客教育與課程融合指南、創客導師團隊建設指南等,形成了制度化常態化的創客教育競賽體系。

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深圳開發了從小學到高中的生涯規劃課程。大力推進職業體驗周活動,鼓勵中小學開設財商課程,不斷豐富學生職業體驗,大力提升學生職業認知,著力培養不但能就業更能創業的新一代。

擴大課程選擇權,形成「輕負高質」的新局面

深圳通過課程形態變革,打破了長期以來單一的學科形態課程的局面,學生不但要學習學科課程,更要參加各種活動,開展各種探究,也要深入到各種職業進行體驗。這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的協調發展,激發了學生自主發展的生命活力,從而提升了學校課程育人能力。

在2014年、2016年,深圳市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分別對8萬多名學生、8萬多名家長、2萬多名教師、200多位校長,進行兩次「陽光評價」。結果表明,深圳中小學生學業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抽測的四、八、十三個年級中,語文、數學達標率均超過90%,英語、科學、人文類課程達標率均在85%以上。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通過課程形態變革,深圳引導學校、社區、企業和社會共同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課程資源;優化學校教育生態,引導學校關注學生關鍵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得到提升,其中提升最快的是國際素養、創新素養和學習素養。2016年,中國少年科學院評出10名「十佳小院士」,深圳有3人;評出小院士近300名,深圳有56人。學生有16項小發明獲得國家專利,30多項成果在國際、國家、省市級創新大賽中獲獎。

課程形態變革重構了學生素養發展與課程的關係,擴大了課程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課程,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幸福指數。

深圳推動的課程形態變革,已從深圳走向全國各地。全國很多城市在推進「好課程」建設,也有很多地方借鑒深圳的指南推進創客教育,深圳的中小學生小課題研究、職業體驗周活動,在很多地方獲得推廣。

哲學家依薇曾說,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一個我們要創造的地方。深圳課程形態變革,正在創造著我們的未來,引領我們走向希望的遠方。

(作者系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3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頭條:推動新增學位授予單位高質量發展
堅持評價高等教育的「兩個標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