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國研製130毫米坦克炮初探(上)

德國研製130毫米坦克炮初探(上)

原標題:德國研製130毫米坦克炮初探(上)


2015年5月9日,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舉行了慶祝二戰勝利日70周年的盛大閱兵式。這場閱兵式規模空前,場面和氣勢宏大,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閱兵式的機械方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T-34中型坦克和T-14「艦隊」主戰坦克。T-34坦克是二戰中當之無愧的明星兵器,立下了赫赫戰功。而T-14「艦隊」(阿瑪塔,Armada)主戰坦克,則是首次亮相的新式坦克,更是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T-14「艦隊」坦克的最大亮點是它那遙控無人炮塔和乘員艙的加強隔艙化布置。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遙控無人炮塔式坦克,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毫無疑問,乘員艙的加強型隔艙化布置,使得坦克乘員成為「重點保護對象」,即使坦克主裝甲被擊穿,甚至產生「二次殺傷效應」、坦克內發生火災,坦克乘員在密封的乘員艙的保護下,基本上可以做到安然無恙。


俗話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著即將裝備部隊的俄羅斯主戰坦克防護性的提高,西方國家必然要對此做出回應。而最先做出反應的,便是德國的萊茵金屬公司。兩三個月前,也就是2016年2月14日,萊茵金屬公司召開了季度財務報告會議。會上,介紹了該公司的部分重大新業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項目是,首次宣布該公司「開始研製新型的130毫米坦克炮」。據稱,這主要是針對俄羅斯T-14「艦隊」主戰坦克增強防護力的威脅。會上還披露,新型130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將比現有的「豹」2A6坦克上安裝的L55型120毫米坦克炮發射DM53型穿甲彈的動能提高50%!同時,該公司還宣布:預計2030年服役的新一代主戰坦克的研製計劃,這種新型坦克將是德國和法國合作研製的全新一代坦克(MGCS)。


一個是全新的坦克炮,一個是全新的新一代坦克,在「豹」2主戰坦克問世已經36個春秋、世界各國主戰坦克發展相對遲緩的今天,能同時發布兩條重大消息,無疑在各國軍界引起極大的轟動,不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新一輪的甲-彈爭鬥

有矛必有盾,矛利盾更堅,盾堅矛更利,爭鬥大循環。幾句「打油詩」,道出了「裝甲和彈丸」(簡稱「甲-彈」)這矛盾的雙方互相爭鬥、共同發展的辯證關係。從辯證法的角度看,這不難理解。若是坦克炮無堅不摧、所向披靡,那它就可以橫掃戰場了;反過來,如果坦克裝甲「固若金湯」、根本打不透,那仗也就沒法打了。在一般情況下,甲-彈雙方處於大體上相對平衡的狀態下。一段時間內,火炮和彈丸一方發展得快一點,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過了一段時間,裝甲一方發展得快一點,又領先於彈丸……就這樣爭鬥的雙方你追我趕,促使甲-彈雙方共同向前發展。


就目前的情況看,爭鬥的甲-彈雙方,基本上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發展的水平是:120毫米或125毫米坦克炮對應於厚度在500~600毫米以上的複合裝甲。用一句行話來說,就是穿甲彈的炮口動能在10兆焦左右。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用「炮口動能」來衡量穿甲彈的威力,比起用「在××千米距離上擊穿××毫米厚的鋼裝甲」這樣的表述,要更科學一些。


複合裝甲、反應式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的出現,已經使「裝甲」足夠強大;而遙控武器系統和隔艙化的乘員室布置,又極大地提高了坦克乘員的生存力,甲-彈爭鬥的天平開始向裝甲一方傾斜。這就促使火炮和彈丸一方要進一步提高威力,以趕超裝甲技術的進步。在火炮身管技術和彈丸的火藥技術潛力已經基本挖盡的情況下,增大坦克炮的口徑,便成為坦克工程師們首先想到的一個選項。



如果在火炮和炮彈方面繼續「挖潛」,在保留120毫米口徑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使炮口動能提高到12兆焦,是可以做到的,但這仍然屬於「小打小鬧」式的改進;如果採用130毫米口徑坦克炮,那麼,使炮口動能一下子提高到15兆焦,即一下子提高50%,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這可能就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130毫米坦克炮的初衷。

據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在公報中宣稱,該公司正在為「豹」2坦克實施「主戰坦克技術升級計劃」,內容是「將103輛『豹』2A4坦克換裝120毫米高膛壓坦克炮,並配發新型彈藥」。其實,這裡所說的「高膛壓坦克炮」就是已經裝到「豹」A6/A7坦克上的L55型120毫米滑膛炮。這種火炮發射DM53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比原來的L44型120毫米滑膛炮發射時的炮口動能提高15%。再「挖潛」提高威力,就要配發新研製的DM73尾穩脫穿彈了,使炮口動能提高20%,達到12兆焦。這已經是相當高的水平了。這項計劃將於2017年完成。


有意思的是,從105炮進化到120 炮或125炮,炮口動能提高了50%(從6.5兆焦到10兆焦);而從120炮進化到130炮,炮口動能也是提高了50%,達到15兆焦的極高水平。它促使甲彈爭鬥的雙方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亮劍——四炮爭雄


縱觀一百年的坦克發展史,坦克火炮的口徑越來越大,身管也越來越長。105毫米線膛炮,是20世紀60~70年代西方國家主戰坦克的主流口徑,如今已經「過氣」;120毫米滑膛炮,則是西方國家主戰坦克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主流口徑。而蘇聯/俄羅斯方面的主戰坦克火炮口徑要大5~15毫米(T-62坦克炮為115毫米,T-80坦克炮為125毫米),以求「東方壓倒西方」。其實,早在二三十年前,德國、瑞士和英國等國家都先後研製過140毫米坦克炮,並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這一回,萊茵金屬公司又提出個130毫米坦克炮。120毫米、125毫米、130毫米、140毫米火炮,來了個「四炮爭雄」。到底哪一種火炮會成為未來坦克的主炮呢?這是一個饒有興趣的問題。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已經研究多年的140毫米坦克炮吧!

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些國家的坦克設計師們就已經在計算機旁,在實驗室里,開始了140毫米坦克炮的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瑞士和德國的坦克設計師們走在了前頭。他們甚至製成了140毫米坦克炮的樣炮,裝到「豹」2坦克上進行了射擊試驗,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證實了140炮裝到現役主戰坦克上的可行性。英國的皇家軍械公司諾丁漢廠也製成了140毫米坦克炮的樣炮。只是由於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國際局勢趨於緩和,在沒有大規模地面戰爭的情況下,坦克裝甲車輛的技術發展相對緩慢,一些西方國家才將140毫米坦克炮的資料放到保密櫃里,作為技術儲備,而未能實際裝車使用。至於我國是否研製過140毫米坦克炮,用得上那句「外交辭令」——「你懂的」。


首先,讓我們將140毫米坦克炮和120毫米坦克炮、10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做個對比。這裡給出了一個試驗曲線。它是由大量實際射擊試驗得出來的曲線。儘管專業性較強,但還是能夠看得懂。也就是說,坦克炮的口徑越大,初速越高,它的穿甲深度就越深。從圖中可以看出,140毫米坦克炮的穿甲深度遠遠大於105坦克炮和120毫米坦克炮。14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穿甲厚度達到了900~930毫米均質鋼裝甲(RHA)。和120毫米坦克炮相比,炮口動能提高到15~16兆焦,一下子提高了50%,提高的幅度還是相當大的。



那麼,想讓140毫米坦克炮裝到主戰坦克上,需要解決哪些技術難題呢?

第一,緊湊型炮管技術。從德國裝上140毫米火炮的「豹」2坦克的試驗型樣車來看,全車除了防盾部分因炮管加粗必須修改之外,其餘尺寸無大的變化。因14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膛壓峰值已經提高到8 000巴(約8.0×108帕),比起120炮的6 300巴提高了約20%!要知道,最大膛壓達到6 300個大氣壓,已經很了不起啦!再提高20%實屬不易。為此,必須要有屈服強度更高的炮鋼材料作保證。從瑞典將120炮裝到CV90輕型裝甲戰車上的實例來看,在國際上,緊湊型炮管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第二,減少炮管燒蝕。火炮最大膛壓的提高,必然使火炮身管內壁的燒蝕問題更加嚴重,直接影響到炮管壽命。為此,必須千方百計地減少炮管的燒蝕。如,採用高硬度緻密鍍鉻炮管,可比一般的軟鍍鉻炮管壽命提高1~2倍,務必使140炮的身管壽命不低於500~700發。


第三,低後坐力技術。火炮最大膛壓的提高,勢必使火炮射擊時的後坐力增大。大體上,120炮發射尾穩脫穿彈時的最大後坐力約為40噸力至50噸力,而140炮的最大後坐力可能達到60噸力以上,這使得炮塔座圈和車體承受著極大的應力。為此,應採取平滑後坐力峰值的技術,就像裝120毫米滑膛炮的CV90120輕型坦克上所採取的技術一樣。


第四,進一步提高自動裝彈機的可靠性。裝上140炮之後,採用自動裝彈機,那就是必須的了。而當今各國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的可靠度只有0.95左右,達不到百分之百。140炮的彈藥,儘管也是分裝式彈藥,但發射葯和彈丸的重量都在15千克以上。儘管在自動裝彈機出現故障時也能勉強人工裝彈,但更費勁,只能是不得已情況下採取的應急措施。


第五,炮彈的重新設計和優化。


第六,彈藥基數減少後,必須進一步提高火控系統的命中精度,以彌補彈藥基數減少的不利影響。


總之,增大火炮口徑,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必須全面、統籌考慮才行。


從140毫米坦克炮技術基本成熟到「封存」,已經過去20年的光景。這20多年來,材料技術、優化設計技術等又有了長足的進步,那麼,能不能採用130毫米口徑坦克炮就能達到20年前140毫米坦克炮的技術水平呢?在抗衡裝甲技術進步的今天,這恐怕也是萊茵金屬公司的精英們考慮問題的另一個初衷。儘管目前所得到的130毫米坦克炮的資料極為有限,但還是讓我們對130毫米坦克炮作一點初步的分析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簡說泰國「黑寡婦」【下】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