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陶藝家:寄神宗美 Munemi Yorigami

日本陶藝家:寄神宗美 Munemi Yorigami

2018年5月12日至13日,上虞青迎來日本陶藝大家寄神宗美先生一行二日的到訪參觀,寄神先生是第二位到訪的日本藝術家,並將是第一位入駐創作的日本陶藝家,此次參觀便是確定入駐計劃,他對上虞青的運行機制與設施環境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寄神先生是世界著名陶藝家八木一夫先生的入室弟子,作品亦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在此,我們分享白明教授撰寫介紹寄神先生的文章,本文摘自白明教授著述於1999年的《世界現代陶藝概覽》,近20年光陰過去,文化的交流再次迴響。

解 構 與 重 組

日本陶藝家:寄神宗美

Munemi Yorigami

文|白明

1991年義大利法恩札國際陶藝展中一件題為「90解構與重組」的作品獲得金獎。它的作者就是來自日本的寄神宗美。在現代陶藝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件作品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陶藝展之一的法恩札國際陶藝展中獲得首獎決不是偶然的。正是由於這件作品全新地展現了真正屬於陶藝審美的魅力而獲得各國陶藝家的首肯。

寄神宗美作品

其實,寄神宗美以「解構與重組」這種特殊方式和主題從事陶藝創作早在1985年就開始了,並因在日本國內各陶藝展中屢獲獎項而受到日本陶藝界的廣泛關注。

寄神宗美1944年生於京都府,1967年於京都大學農學部景觀設計學科畢業。大學畢業後轉而學陶,追隨已故日本現代陶藝的旗手、著名陶藝家八木一夫,為其入室弟子。八木老師的才情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他。

白明教授陪同寄神先生到訪

寄神先生到訪

隨著現代藝術形式的不斷更新換代,美術思潮層出不窮。現代陶藝作為現代藝術的一個分支,固有的陶藝形式和造型觀念、造型手法已被打破,使陶藝表現形式和題材更趨於多樣化,陶藝家也由此獲得更寬廣、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寄神宗美的作品不僅讓人們關注其最終完成的形態,而且更讓人關注他的創作過程。

寄神宗美作品

他命名為「解構和重組」的系列作品,故名思義,首先的手段是解構:先將完整的土坯造型在入窯之前進行敲破分解,而坯體破裂的走向和碎片的大小都是不可控制的。最初他曾嘗試將完成的土坯作品按他的設想先行用畫筆分解好,然後再用鋸子或不斷刻劃予以分解。

但無論怎樣小心操作,都始終無法讓破碎的痕迹按照既定的線路龜裂。這是以自身為主體的陶藝家經常犯的毛病,不顧泥土本身的屬性而任意將自我意願強加於泥土之上。但陶藝畢竟不是雕塑,不可任意塑造。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對於泥土的掌握是有限度的,而且過分強調裂位的預先設計,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率直和自然。

寄神先生到訪上虞博物館

因此,他改變方式,通過拍打,或輕摔地面,讓土坯作品受撞擊而自然裂開,使泥土的裂紋呈現出自然應有的面貌。然後將每個泥塊進行編號,便於燒成後的組合。在碎片的色彩處理上,寄神宗美常用黑、橙紅及土坯原有的白色相互搭配,黑色並非黑釉,而是將坯體磨亮後熏燒而成的,猶如黑陶。

橙色部分,是用鹽水及園藝用的蛭石粉未噴洒其上並燒制而成。白色部分則是未經任何色彩處理直接入窯燒成。由於不同的著色是由三種燒成方法燒制,所以製作過程所耗費的時間精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將燒成的碎片重新組合,也是一項繁複的工程。因為不同的燒造過程產生不同的收縮率、窯內不同的放置方向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形,所以在燒造時即要預想組合的效果而調整燒造的位置、方向和溫度,重組時還必須仔細調整定位才不致於作品走形。

寄神先生欣賞藝術家白磊柴燒作品

他使用的粘合材料是樹脂膠,作品的破碎紋路是他的主要造型語言之一。所以他採用石膏填補隙縫,是為了更醒目地體現線的表現力。我不知道寄神宗美是否受到修補古代陶瓷文物的啟發,但他的作品卻讓觀眾聯想起被修復的陶瓷文物。

雖然他的方式和審美是全新的但「修復」的過程和「修復」的痕迹讓人產生一種文化和人性的關懷而平添一份親切感。他的作品充分展現了不同火燒的神奇魅力。

寄神先生參觀上虞青

寄神先生到訪上虞博物館

而這個過程又正好是藝術家不能完全控制和掌握的環節,火的無限創造力和最終對泥土的註解讓陶藝家充滿了希望的期待。正是這種美麗的期待讓寄神宗美慢慢地理解了土與火與人的關係,也更理解了陶藝的特質:

那就是充分展現土的單一性和多重性——泥性的美;充分展示火燒的可變性和神奇性——燒造的美;充分展現人與水、火、土親切相依的互存關係——人性的美。

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寄神宗美的作品名稱「解構和重組」不僅對他的作品是一個概括和寫照,對整個現代藝術狀況也是一個真實的反應和再現。不僅是藝術風格,也包括人的精神。

寄神先生與白明老師及工作人合影

寄神宗美 作品

攝影 編輯 | 王 軍

白明老師在上虞青陶藝中心和外國陶藝家交流

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座落於素有「青瓷之源」美譽的上虞,由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共建,系中國第一個專門服務於中外陶藝家和藝術家自由創作與交流的公益性學術機構,由紹興市上虞區龍盛青瓷文化發展基金提供支持。中國著名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清華美院陶藝系主任白明教授主持中心工作,每年邀請中外知名藝術家入駐研究創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虞青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陶藝家:胡安·安東尼·桑希爾

TAG:上虞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