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軍勢如破竹,曾國藩看到此場景雖然心急如焚,可為何不肯出山

太平軍勢如破竹,曾國藩看到此場景雖然心急如焚,可為何不肯出山

《採訪曾國藩》系列之二十五

1852年11月,丁憂在家的曾國藩心急如焚,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席捲大半個大清王朝。此時的曾國藩雖然很焦急,但也無可奈何。

作為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部侍郎,曾國藩為母守孝在家,雖心懷天下,每天都關注著戰局變化,可英雄無用武之地。

從當時的內外環境來分析,此戰註定太平軍要滅亡。曾國藩清楚地看到,如果大清王朝能整合全部力量,太平軍肯定不是對手。曾國藩知道,作為朝廷重臣,自己早遲要復出,但時機不到,一定不能貿然出山。

01

其實,在曾國藩回家為母親守孝期間,也就是丁憂期間,天下發生了很多大事,最讓滿清王朝頭疼的是太平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洪秀全,居然拉起了一支隊伍,要奪取大清王朝的江山。

此時的大清王朝腐敗無能,軍隊渙散,毫無戰鬥力。為了集中力量消滅太平軍,咸豐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讓地方大員和回到老家的朝廷大員為團練大臣,招募地方武裝對抗太平軍。

曾國藩看到一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大臣都相繼成為團練大臣,雖然心裡也蠢蠢欲動,但做事一向謹慎的他決定先觀察一下。

作為文人,曾國藩對丁憂還是十分在意。

按照大清王朝的明文規定:凡是丁憂在家的大小官員,不準保奏奪情復出。

丁憂是三年,這三年里,無論自己的影響有多大,職位有多高,都會發生很多變化。曾國藩很清楚地知道這一點,自己雖然是五部侍郎,可長時間不在官場上混,早遲會被遺忘。

02

就在曾國藩每天都站立在大清王朝的地圖前,看著太平軍不斷擴大版圖,一步步逼近湖南時,復出的機會終於來了。

一天,湖南巡撫張亮基向曾國藩傳達了咸豐皇帝的諭旨,其大概意思是:讓丁憂在籍的前任侍郎曾國藩,幫助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團練,剿除匪患。

一心想復出的曾國藩婉言謝絕了。他有三個顧慮,一是自己作為天下文人的楷模,如果不能盡職盡責守孝道,必然會授人以柄;二是自己一個文弱書生,從未帶過兵打過仗,如果不能取勝,則自己大半生所取得的成功,都會前功盡棄。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權力的問題。曾國藩丁憂期間,仔細進行了權衡,並多次假設自己是統帥,如何與太平軍作戰進行了模擬演習。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要辦團練成功,則手中必須要有能調動地方一切軍政大權的權力。

因此,面對湖南巡撫張亮基奉咸豐皇帝諭旨的禮貌性邀請,曾國藩果斷地拒絕了。他認為,如果此時出山,必然會和湖南的最高長官張亮基產生很多交集,如果自己手中無權,僅僅一個團練大臣,很難開展工作。

03

但此時的時局發展十分快速,太平軍很快就攻克了武漢,眼看長沙不保,湖南巡撫張亮基十分著急,他認為,此時的湖南境內,除了曾國藩,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太平軍對抗了。

為了能將曾國藩請出來主持團練工作,張亮基特意找了曾國藩的好朋友郭嵩燾去勸說。

郭嵩燾和曾國藩是在嶽麓書院的同學,私交甚好,可他時運不佳,一連參加五次會試才考中進士。在未考中進士時,郭嵩燾一直在給人當幕僚,已經小有名氣了。

郭嵩燾深夜到了曾國藩湘鄉老家,費盡口舌,也沒能說動曾國藩。無奈,郭嵩燾只好求助於曾國藩家人。

後來,在曾國藩的父親勸說下,認為他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不應該被道德所束縛所累。被父親一頓教訓,曾國藩雖然勉強答應,但依舊不肯到長沙去主持團練工作。

危急關頭,張亮基只好上奏朝廷,為曾國藩取得了節制湖南軍政大權的權力後,他才正式開始走馬上任,但他一定要郭嵩燾來主持他的幕府工作。

曾國藩認為,郭嵩燾有幕府工作經驗,而且在湖南有一定影響力,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一定能快速聚集很多能人異士。

就這樣,曾國藩以不動為主動,迅速掌握了地方軍政大權,並得到了一批能人幫助,迅速組建起了湘軍。(未完待續。圖片為配圖,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多邦 的精彩文章:

離當皇帝只有一步之遙,曾國藩為何臨時改變主意?
曾國藩對門徒的首個忠告:遠離牢騷滿腹的人,他們的負能量會傳染

TAG:客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