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葛大郢傳奇 | 巢湖西畔問漁船(五)

葛大郢傳奇 | 巢湖西畔問漁船(五)

歲月荏苒,滄海桑田。

羅隱黃鶴一去不復返後,煙雨空濛,轉眼過了200年,到了北宋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時期,巢湖西畔大約已經退湖成灘。圍湖造田這樣的事,民間或已開整了。「荊公好言利」,以王安石的主政風格觀之,圍墾應屬政府鼓勵或默許的範圍。

《宋史·葉衡傳》——合肥瀕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上從之。《宋會要輯稿》記載,時江淮有圩田數百處,其中廬州有圩三十六。推測,時在「紹興和議」後,即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後。

和議達成後,以大散關-淮河為界,宋金對峙形成。戰事稍弭,時局苟安,生產恢復,廬州進入一個相對安定的休養生息時期。《錢塘遺事》載,時廬州、安豐置有榷場,南北邊貿互市開通。

之前,紹興十一年初,宋金「相砍」於環巢湖,史稱「柘皋之戰」。是役中,宋軍劉錡對陣金軍完顏宗弼(兀朮),宋軍表現英勇。

劉錡部屬中有一位裨將葛升,作戰尤為勇猛,「……曳薪壘橋,須臾而成,遂渡河大戰,兀朮敗走。」(《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六·南直八》)。楊沂中等收復廬州後,葛升因功升將軍,事詳《紫蓬山志》《肥西縣誌·人物傳》(1994版)。

葛升,就是今巢湖西畔的葛大郢葛氏之開基始祖,葛氏族譜稱其為「始遷祖」。綜觀史料,可得如下印象:

一、葛升,字統立。古人名、字互訓,取字以表德,這裡的「統立」或系舛誤。葛「因金人南侵,棄文就武,應廬州守將、淮西制置副使劉錡徵召,據守東關。」疑「統立」或系音訛,本為其柘皋之戰時的職務——統領或統制。

二、劉錡首次出任廬州軍政長官是紹興七年。葛應徵入伍,知遇於劉,或早於紹興十一年。

若如此,則葛大郢的歷史還要往前推,可能是「巢湖土著第一家」。即使是紹興年間落籍,也要早於柘皋「峏山楊」。有趣的是,完顏氏在肥東有,岳氏在肥西,皆有後裔,不過都是明初遷來,要晚約200年。

三、《宋史·劉錡傳》載,劉錡「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劉曾有《清溪詩集》,已散佚,然《全宋詩》中錄其詩七首。今安徽阜陽有劉錡小學和劉錡公園,紀念這位歷史人物。葛「精韜略」,棄文就武,為劉所賞識,當也是儒將。

四、紹興年間,廬州大旱,餓殍遍野。葛曾捐餉賑災,又籲請廬州主官發帑銀賑濟合肥、巢縣、廬江三縣災民,活人無數。慈質柔民,頗有惠政。葛逝後,葬於紫蓬山東嶺,遂稱為「將軍嶺」,鄉人私謚曰「顯公」,足見感念。

五、葛升卒年85歲,堪稱年高德劭。有子八人,散居各邑,人丁興旺。譜載,二世有富一公、富二公,分居肥南龍勝岡、永樂港兩處。永樂港一支即今劉河葛大郢,曲尺灣旁今有永樂圩。龍勝岡一支,疑即豐樂河流域的新倉葛大郢,舊有地名「龍崗」。或由於是長房之故,遂建祠於新倉……

合肥葛大店葛氏,貌似是葛升後裔。另,空港示範區(原屬肥西)和肥東龍泉山亦有葛氏,應非同源。其中,前者為高劉四大姓之一,其先明初自句容遷來。(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國家與宋朝同時存在,王族以兩門武功聞名,最後亡於蒙古鐵蹄
宋朝軍隊之做生意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