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說:如何有重點地鑒別古瓷器?
瓷器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古以來,瓷器就是收藏中的大項,收藏人數眾多。近幾年,隨著收藏市場的繁榮,瓷器造假也愈演愈烈,偽古瓷讓人防不勝防。對於廣大藏友來講,該如何有效地鑒別古瓷器呢?
古瓷鑒定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工夫。鑒定一件古瓷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其次要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對於初學者來說,鑒定古瓷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重點。所謂抓重點就是看胎釉、辨紋飾。
胎質釉色看仔細
鑒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細看胎釉,從胎質、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如果我們發現一件古瓷符合上述特徵,則其基本屬原始青瓷。
明永樂、宣德、清康熙的江西瓷器,胎釉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凈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並且有厚薄不均現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的傾向。這一特徵,是其他瓷器中所沒有的。
明宣德與明永樂時間雖然接近,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樂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時大件瓷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還有鐵鏽斑點。清康熙、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徵。
清康熙瓷器,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瓷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有時還有縮釉現象,且底部有旋紋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細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康熙年間瓷器的最大特點。
紋飾用心去辨析
鑒定古瓷,除了看胎質和釉色外,紋飾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紋飾就像一個人的衣冠,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鑒定時千萬不能忽視。
我國古代瓷器的紋飾繁多,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紋飾本身有其時代性,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例如,明正德年間,道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在社會廣泛興起,因此瓷器上出現了八仙、八寶、真武大帝、書寫迴文、仙人朝聖等圖案。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訓,對「尚武」和「習文」極為重視,於是這個時期的瓷器圖案,在「尚武」方面,有刀馬、人物和清裝射獵圖等出現;在「習文」方面,開始在瓷器上大量書寫詩詞,以文字作為圖案裝飾。
鑒別古瓷器除了要抓住兩重點外,還應結合其他方面綜合考慮,這樣才能得出更為準確的結論。廣大藏友只要潛心鑽研,循序漸進,多看多學,就一定能逐步掌握鑒別古瓷的要領。
※俄駁斥美英法「精準打擊」敘利亞 各方角力背後顯困局
※王力宏《想唱》玩到嗨 全場觀眾齊跳《海草舞》
TAG:多彩貴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