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43年英軍情報官員是如何認識德軍的?

1943年英軍情報官員是如何認識德軍的?

寫在前面:

得益於偶然的機會,筆者最近收到了一本1943年英國陸軍部(War Office)下發給前線情報官參考的敵情便攜手冊。這本旨在更新戰時德軍情報的《德軍信息便攜手冊,1943年》是當年9月依據帝國總參謀部總參謀長阿蘭·布魯克(Alan Brooke)的指示準備完成的,用以直接取代《關於德軍情況的新要點:第1冊——裝甲及摩托化師(1942年)》這份內容相似的舊敵情手冊。

英軍總參謀長阿蘭·布魯克

陸軍部官方攝影師,攝於1942年

英國信息部二戰彩色照片系列

在當時的英國情報軍官手中,其實還擁有例如《戰場上的德軍》、《德軍的戰鬥序列》以及《德軍作戰單位的識別指導》等文件參考,幫助他們應對和回答前線指揮官的相應諮詢。但是與此同時,這類文件和其他通過「I」渠道發送的大批情報複本卻給前線情報官帶來了實際上攜帶和查詢麻煩,很多時候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記憶。因此,43年便攜手冊的問世,就存在解決這一問題的考慮,算得上是應時的。

《德軍信息便攜手冊》,1943年

陸軍部,1943年9月

至於上述提到的《關於德軍情況的新要點》(New Notes),它實際上是一個系列,在1943年9月前已經出了第1至第4冊。新便攜手冊的誕生,使得陸軍部明確要求前線部隊放棄使用其中的第1冊。它的第2、3冊兩部分則與信息同樣過時的《有關德軍的信息——1940年戰爭》一起,被從師部以下單位的參考序列中撤出,而僅保留在師部。陸軍部指示,如果出現了信息差異時,師部要以便攜手冊的信息為準。

從便攜手冊頒發的時間來看,英國已然基本度過了戰爭開始時的混亂與絕望。42年結束前,英軍第8集團軍奪回了北非戰場的主動權,把德國北非軍團趕向了突尼西亞。到43年9月,大戰勝利的曙光似乎不再遙不可期。北非戰場的勝利先被盟軍收入囊中,儘管在迪耶普折戟沉沙,終止了提前開闢第二戰場,但英美軍隊還是成功完成了西西里戰役,獲得了通往義大利的跳板。

1943年西西里戰役

皇家空軍官方攝影師,攝於1943年

圖中為英國傘兵在登上滑翔機前整理裝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無論如何,眼前的敵人仍然強大,時刻了解他們依舊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這場戰爭事實上也仍然需要盟軍付出相當巨大的代價才能取勝。而這本手冊如今可以成為我們一窺1943年時,英國是如何總結對手信息的最佳途徑之一。隨後的內容即是筆者對這本便攜手冊中關於「德軍組織的基本原則和戰術」方面的節譯,以饗諸友。為便於呈現,筆者並不全然遵循原有手冊的格式和順序,謹作說明。

德軍組織的基本原則和戰術

一.步兵師

德軍的步兵師,構成了德國陸軍的主體,這些部隊現在仍然主要依靠馬拉牽引的運輸方式。步兵師轄內,唯一做到完全機械化的單位是反坦克營。其餘的單位只是擁有數量極為有限的機械化車輛。人員行軍以及裝備運輸絕大多數都依靠馬拉車輛。德軍師擁有三個步兵團,每個團大致相當於英軍一個旅的規模。每個團內都有一個炮兵連,這體現了德軍分散重武器的組織原則,他們不會將所有火炮集中在師的直接掌握下,而這樣的設置為的是能夠在步兵團指揮官的指揮下實現近距離的火力支持。

行進中的德軍步兵

希臘,1941年

德國聯邦檔案圖片

德軍步兵師的戰術是:

(1)進攻——德軍步兵的進攻戰術與我們(註:英軍)頗為類似。在進攻區域內,戰術基於輕機槍的掩護火力。輕機槍組由3個人構成,其中第3人始終只負責彈藥輸送。師屬的中型機槍只分配在每個營中的第四連,通常由一個排的兵力部署在步槍連中,為步兵進攻提供火力掩護,協助步兵不斷在掩護中躍進。德軍很會使用迫擊炮,他們的這類武器在外觀上與我們所擁有的並無二致,但在過去的戰例中卻能被極富想像力也很有技巧地使用。可以發現,德軍的許多迫擊炮陣地會布置在背坡側,從那裡掩護正面。而這些陣地即使並沒有收到敵方火力的襲擊,德軍也鮮有在射擊幾輪後依然保持在同一個位置的作法。

德軍的戰術訓練比較著重於針對敵方側翼或單獨防衛點之間地區的滲透練習,目的是為了包圍這些防衛點,或將守敵迫走。

步兵火炮有7.5厘米(2.95英寸)與15厘米(5.91英寸)兩種口徑,通常布置在比較前沿的地區,雖然略重型的火炮可能會由團指揮官直接指揮,從而布置在團部所在地區。這些步兵炮也在步兵進攻中加強了火力支援。

德軍步兵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

攝於1942年9月23日

德國聯邦檔案圖片

(2)防禦——德軍防禦作戰有兩條核心原則:

a.依靠逐步增加的火力在敵人抵達前沿戰線(FDL)時便予以摧毀。

b.立即並有準備地實現反擊——德軍反擊是基本不會改變的,這種反擊堅決,會在其兵力許可的範圍內儘可能調用最大的規模。

至少在理論上,德國步兵的防禦依照了一套比我們具體得多的系統。德軍的防禦體系首先由所謂的「前突陣地」構成(在我們軍隊的靜態防禦中卻並沒有對應的概念)。而這樣做的目的出於在前沿戰線前5000-7000碼的地方設置一個遲滯地帶,但它依舊保持在師屬火炮的覆蓋範圍內,迫使敵人不得不在最早的時間內便要完成部署。在此之後,通常在前沿戰線前約2000碼的地方是所謂的「戰鬥前哨」,這可以對應我們自己的前哨戰線,而這個地區處在包括步兵炮和迫擊炮在內所有師屬火炮的射擊範圍。這些前哨據點通常由守衛前沿戰線的士兵構築,用來儘可能久地拖住敵人攻勢,而據點本身可能非常難啃。德軍的主陣地便是所謂的「主戰鬥區」,它是通過強力據點的聯繫所構成的防禦網。德國人稱這些據點之「武裝鳥巢」。只要情況允許,構建據點的方位基於指揮功能,會非常有效地利用地面位置。當一處位於強力據點之間的區域無法被周邊火力覆蓋時,這一區域會用鐵絲網、地雷或反坦克壕,又或者是其中兩樣及兩樣以上的組合。這些障礙是意圖遏制進攻的,可以致使進攻者跑到防禦者使用步兵和反坦克武器而形成的交叉火力之下。總而言之,德軍的重點是有技巧地和大規模地狙擊來敵。

正在挖散兵坑的德軍士兵

俄國北部,攝於1941年10月

德國聯邦檔案圖片

(3)海岸防禦——這種情況下,海岸的邊緣也就成了主戰鬥區的前緣,因而德國人會採用大型海岸炮以及重型炮、野戰炮以及反坦克炮轟擊海岸等的方式,摧毀出現在前沿戰線之前的敵人。用於反擊的機械化預備隊包括裝甲師、機械化師在內,布置在海岸線20-30英里之處。

(4)撤退——這一方面,德軍與我們也很一致。殿後的步兵單位留下阻擊敵人,並可能配備了卡車。德國人會把火力強大的火炮單位,以及反坦克和防空反坦克掩護留到最後,支援後衛部隊。同時,德國工兵會進行大規模且非常徹底的破壞,也會留下大量設置精巧的陷阱。

二.機械化步兵師

德軍的機械化步兵師是與裝甲師協同作戰的,正如其名稱標明的,這些部隊是完全機械化的。與普通步兵師不同,他們擁有一個坦克營。這類師只有兩個步兵團。其中的炮兵團則有兩個野戰炮連,一個中型火炮連和一個防空炮連。機械化步兵師的偵查職責由一個裝甲車班、三個裝甲偵察連(通過裝甲運兵車、「大眾」汽車或摩托車實現載兵)以及一個重火力連構成的裝甲偵察單位承擔。

步兵協同坦克行動

俄國北部,1941年6月

德國聯邦檔案圖片

機械化步兵師的戰術現在與我們綜合師大致相似。以前他們使用常規步兵從裝甲師的裝甲擲彈兵(步兵)手裡接管陣地,並增援後者進行一次計劃攻勢。如今我們估計他們還會保持這個角色,但是加入一個坦克營會使得他們能夠擔負起更為獨立的角色。

三.裝甲師

德國的裝甲師包括一個坦克團,一個裝甲擲彈兵(步兵)旅以及其他直接隸屬師部的支援單位。

在北非的德軍裝甲部隊

攝於1943年

德國聯邦檔案圖片

裝甲師的戰術是:

(1)進攻——德國裝甲師的突破戰術是眾人皆知的。突破敵軍防線並且破壞通訊和後方是他們的終極任務。法國戰役期間,裝甲戰鬥組或多或少沿著道路實現這一使命,而在北非,戰鬥隊形更少受限於道路,德軍戰鬥組在相當緊湊的移動防禦點之間更傾向於以密集隊形運動。現今可能的情況是,基於歐洲的條件,德國坦克還會回到長而狹窄的隊形。然而,他們還是會像以前一樣,當進行有計劃地攻勢時,將施行波次進攻。至於這一方面,德軍最常見的手段是:第一波攻擊直接穿越襲擊敵方炮兵。而第二波進攻則為第一波次提供掩護,並且在裝甲擲彈兵的協同或跟隨下,進攻前方的步兵陣地,這些士兵會在最後時刻躍下搭乘車輛。坦克的主要目標是敵人的反坦克防禦設施和步兵據點,他們會使用高爆彈和機槍射擊,而實際上坦克炮並不像他的主要進攻武器(這個時候是機槍)或其自身的反坦克防護來得重要。接著聯合下一波裝甲擲彈兵,德軍的第三波進攻就會展開。其中,有些裝甲師有非常強大的自行火炮,它們能以戰鬥組形式行進到非常前沿的地方,通常大概是1000碼,甚至還要以下的距離,以開放視野直接面對可能的目標。它們針對反坦克炮也很出色,尤其可以頻繁地自行移動。這些火炮的作用很像驅逐艦之於戰列艦,它們幫助坦克消弭敵方反坦克火炮的威脅。

德軍裝甲部隊在義大利

攝於1943年

德國聯邦檔案圖片

(2)防禦——在防禦中,裝甲師通常被當作反擊預備隊。同時它也很可能被統一配置成戰鬥群,那麼在這種情況中,可能的戰術是步兵在前沿放倒進攻者,而坦克運動到敵人的一側或兩翼,合圍敵人的突出部。

四.山地師

德軍山地師與步兵師在幾個主要方面是不同的:

a.山地師只有兩個步兵團而非三個。

b.相比普通的步兵團,分散重型武器的原則在山地部隊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山地步兵團中並沒有步兵炮連,但是近距離支援武器分配到每個營的第五連中,因此允許一個營可以獨立行動,這也是多山地區作戰頻繁需要的。

c.一般步兵師的炮兵團在山地師中被替換為山地炮兵團,擁有三個7.5厘米(2.95英寸)山炮連和一個重炮連。

德軍第1山地師的士兵在念家信

德軍山地師與裝甲師一樣,都以相同的勇敢精神和突破攻擊所著稱。部隊中包括專業的蒂羅爾和巴伐利亞山地民。在多山地區,山地師分散許多小的獨立戰鬥小組,對敵方陣地進行滲透和削弱。但我們對山地部隊所運用的具體的細節戰術知之甚少。

五.補給體系

德軍最重要的戰爭補給鏈是:

a.處在戰區內的各師單位。

b.在後方聯絡線執行任務的集團軍一級。

c.由軍隊裝備長官與後備軍總指揮官負責組織補給的本土區域。

最初,軍一級在補給鏈中的角色並不顯要,軍級車隊的主要作用是為集團軍與師一級單位間的物資運送給予補助。因為戰爭的緣故,它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德軍現在通常會建立起軍級給養儲備和軍級彈藥儲放處。但是,此前在前線集團軍的給養儲備和主要的軍級儲備之間已建立起了區別。變化似乎很大程度上在於德國用軍一級替代了集團軍前線給養庫藏,而不是在集團軍與師之間建立了新的補給關係。總體而言,德軍的補給系統是靈活和簡便的。責任範圍的認定並不太寬,而且被明確界定。補給部門被鼓勵以同樣的運輸隊直接儘可能遠地往前線輸送補給,而不進行中途再裝載。由於戰爭影響,大量的特種補給單位的出現成為趨勢,但德軍補給的組織方面仍然維持簡單特點,並基於相同的原則。

一名德軍士兵在東線戰場的戰壕間

傳遞配給食物和書信

部隊配給方面,集團軍一級的配給管理者負責有效使用後方聯絡線區域內的資源。他可以向補給基站辦公室提出要求,可能也可以通過集團軍總部提出要求。他建立建立一系列的集團軍配給儲備點(Armee Verpflegungslager),這些點的人手由集團軍配給部門或補給營調發。流動的給養儲備可以安置在火車或集團軍車隊上。軍級的管理員向集團軍要求配給。他可以建立軍配給存放點,這裡的配給為軍內或集團軍車隊使用。師級的管理員負責運用當地資源,當他不能從當地獲取給養時,他可以向軍請求。師級管理員建立師配給存放點,這裡的給養便來自集團軍和軍的庫存。而輸送任務是由集團軍、軍和師三級車隊直接完成的,或者由集團軍、軍管理員建立起配給的再裝載點(Umschlagstelle),再從這裡由師屬車隊取走配給。有的時候,鐵路端也會處在師的駐防地區。至於師屬的具體單位,他們的配給是單位配給運輸車輛從師配給存放點取走的。德軍配給的計算基於每日發放量(Tagessatz)。理論上而言,前沿部隊需要攜帶一天的配給發放量,以及在路上取得第二天的配給。此後八天的配給發放屬於軍一級的職責,需要在軍與師之間向部隊發放。

彈藥方面,德軍的彈藥補給是根據彈藥發放量(Ausstattung)計算的。對每一支部隊,德軍都會制定一個固定的彈藥配發額度,而且,也會進一步確定配發多少批次的彈藥給使用彈藥補給車的前線部隊,又有多少給所屬單位的輕型車隊,多少給師級的補給車隊。補給隊伍一天內要返回所在師,並從師里再回到軍里。因為這種往返,當部隊首次配發的彈藥耗盡時,便可以得到系統化的補充。

汽油方面,德軍是根據消耗油量單位(Verbrauchssatz)來計算的,一個作戰單位或戰鬥集團的耗油量單位是指其車輛行駛100公里或60英里所需要的油量損耗。在戰鬥運輸中,機械化單位包括運油車在師屬油站獲取單位汽油。非機械化車輛需要派遣他們的摩托車輛到師屬油站,進行每輛車單獨地汽油補給。同時,因為是多耗油部隊,機械化單位在通常情況下會被要求攜帶額外的備用汽油。

(節譯自Pocket Book of the German Army 1943, War Office Semptember 1943.)

最後放個彩蛋:筆者製作的樂高場景

「抵達前線的德軍士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芋史台 的精彩文章:

TAG:芋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