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以後日本海軍的戰列艦造艦速度為啥這麼慢?
條約廢止後,英國1936——1941年建造了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5艘,美國1936——1942年建造了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2艘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4艘,日本1936——1941年只建造了大和級2艘。
大和級戰列艦
飛翔的紅燒肉:沒錢沒鋼。
HeavenDevil:經濟危機後最受打擊不是出口原材料為主的日本人嗎?
BIT沙漠之狐:窮光蛋帝國主義了解一下。
tebic1208:日本去點大和級戰列艦的科技樹本來的考慮就是本國工業水平不足因此必須在質量上對「潛在敵國」取得優勢吧?
GTS250A:第一,太窮;第二,窮還去打中國,瞎花錢;第三,窮還瞎花錢,造成原材料流通困難,沒法擴建船廠,生產跟不上。
小鬼頭:打中國不就想找點貼補,結果套牢不停補倉,越補越虧。
Gressxp:就是因為窮才來搶中國嘛~
日本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戰爭受害者 在日本國內一系列矛盾爆發的時候 日本的新聞記者整天堵著政府門看啥時候開戰。侵華戰爭搶錢緩解矛盾就是當時日本全國人的共識 。
在2次世界大戰中 日本是沒有一個無辜者的 全民都是戰犯 2顆原子彈的懲罰實在是太輕了。
二戰結束前夕,泊滿自殺式潛艇的日本本土造船廠
wxz:有錢造船,沒錢造船台。
coldwind:4主力艦的造船工業體制只能達到這個水平了,日本能同時建造的主力艦隻有四個船廠,而建造大和級需要擴建配套的專用船塢船台。
大和級建造所需的船塢船台都比之前要大,各廠擴建相應的設施也需要錢和時間。
其實你加入法意德的造艦數對比會發現大家主力艦建造規模大體是符合華盛頓條約比例的。
大老虎:哪裡符合了……黎塞留和維內托一批都是四艘。
中流砥柱孫傳庭:噗,主教和維托明明是分兩批造的,好唄?36-37年開工,到40年,意呆完工兩艘維托,下水後空出的船台續建羅馬號和帝國號;法雞完工一條半主教,後續的阿爾薩斯級因為戰敗直接廢棄了。
都是4萬噸級的戰列艦,其實跟倭瓜的造艦速度差不太多。
反倒是英國,41年時實際只建成3艘喬五(約克公爵還在海試),安森號和豪號要到42-43年間才建成入役,喬五是3萬噸級,橫向對比下,英國人的戰列艦進度 反而才是華盛頓5國里,最慢的。
coldwind:大和也開工了4艘,黎塞留級到法國投降建成了1.7艘,按正常進度到41年底最多就完成2艘在建1艘。維內托級41年前完成2艘,羅馬完工快43年了,帝國未完工。再考慮單艦噸位差距,與1.75比3差不多了。
金屬框子:所以當時的日本本國群眾每天吃兩個飯糰和蘿蔔乾。
狐狸大仙:還是造船能力不行。
別說戰列艦,珍珠港前幾年連巡洋艦都基本停造了。破爛阿賀野級,居然是日本整個戰爭中的唯一新型巡洋艦。
省下來的造船力基本都分給航母、驅逐艦了,但總共才區區幾艘?說日本不重視航母,真是冤枉了。日本30年代末以後,開工的真正的大型火炮戰艦,其實只有兩艘半大和級而已。
寧靜之聲:戰時完工的巡洋艦還有大淀號,別漏了。
darkking1200:能造大型艦艇的船廠總計:
吳海軍工廠、橫須賀海軍工廠、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川崎造船所,以上四家
橫廠5、6號船渠,吳廠2號船台,三菱長崎第二船渠、川崎神戶空母船台,以上五個是300米以上造船船塢。
然後40年起預計在大分縣大神村設立的O廠有一個300米級船台,43年停工,後來改成了回天訓練基地大神基地。
從35年起基本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就這麼多坑。想多種點蘿蔔就只能想辦法多刨坑了。
大忠似奸馮玉祥:能否在條約時期就設計並且準備部分材料和零配件?畢竟許多材料和零配件同其它艦船是通用的。
darkking1200:鍋爐建造周期基本是定死的,早準備你真不怕他國海軍武官根據鍋爐反推你的造船計劃?
zgtljt:比起所謂的「軍費」、「錢不夠」之類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大型船台太少的問題比較大。
nimocz:按半年期填的,比較隨心,看看就好。總的來說,雖然第二次倫敦條約雖然是張擦屁股的紙,但是還是深刻影響到各國建造規模和艦艇性能。除開義大利搶跑外,基本都是沿著兩次倫敦海軍條約推遲到37年初建造的進度。加上開戰的進度,明確分成了37/39/41三個批次,至少在37/39批也還是基本趨近5:5:3:1.75:1.75的的比例。(日本這邊也不敢明確公然宣布造大和)——截止喬治V全部服役,各國條約後主力艦數量,是5:6:2:1.7(讓巴爾未完全完成,義大利明確搶跑)
不解除條約還好,二戰一打,條約作廢。徹底放出鷹醬這頭氪金怪物……就螳臂當車了……
nettlefish2001:為啥在已經上了依阿華級別的情況下,還要繼續上南達科塔級?裝甲、火力相當,航速碾壓,8條依阿華比4南達科塔+4依阿華更好吧。
gameboy:因為他的圖錯了,依阿華和新澤西都是40年開工。南達科他37年完成設計,38年得到國會撥款,39年動工。依阿華38年完成設計,39年撥款,40年開工,項目整體比南達科它晚一年。
ramiel:南胖和衣阿華不是一個科技路線吧,傳統BB和高速BB的區別,南胖後繼應該是蒙大拿。
貓失前爪:南胖和衣阿華是正統傳承,蒙大拿就裝甲構型來說是北卡後繼,和南達關係不大。
阿拉斯加,北卡,南達,衣阿華
蒙大拿
張二小:國力不濟唄,就是航母又造了多少?戰時才大鳳一艘吧。
gameboy:還有三艘雲龍級。
張二小:那是急造簡化型,正經航母就大鳳。
gameboy:並沒有簡化,直接使用小幅修正的飛龍級設計圖。屬於正規的二等航母。
張二小:還是簡化了,如動力。
coldwind:那是戰時應急了,另外還有三艘雲龍級船體基本完工,其他大型戰艦的改造和維修也要佔用船台的。
darkking1200:雲龍型動力設計直接照套的飛龍,鍋爐和飛龍、鈴谷一樣的蒸汽溫度220℃/壓力22kg/cm2,最大輸出功率15.2萬shp。建造中因為戰時物資緊張,除了飛龍按照原定使用鍋爐外天城、笠置使用了停工的伊吹型的鍋爐(蒸汽溫度200℃/壓力22kg/cm2),葛城、阿蘇挪用了秋月的機關(蒸汽溫度350℃/壓力30kg/cm2)把兩艘秋月型的鍋爐裝一艘航母里,最大輸出功率降低到10.4萬shp。
另外雲龍的尺寸等和飛龍一致,舵的布置方式從飛龍的半平行舵回到蒼龍的平行舵。艦橋造型和飛龍類似,但是換成右舷艦橋。另外減少一層,但是更加大型化和複雜化。飛行甲板尺寸未變,升降機從前中後三個減少到前後兩個,尺寸擴大到14mX14m(前部)、14mX13.6m(後部)(飛龍是16×12m、12×11.5m、10×11.8m),提升速度和載重量都有很大提升。另外設置了彈藥專用升降機,不用和飛龍一樣搶主升降機。
鉛封列車司機:如果把大和換成航母和巡洋艦會不會打贏中途島?
貓失前爪:打不過,中途島日本分兵之後兵力劣勢太大,情報又完全被動。
羊羽:按噸位算,英國5艘標排18萬多,日本2艘12.8萬,的確挺符合5:3。
另外若是按頂樓,英5日2艘是算到1941年,那還得建成、在建一塊算了,這樣算來,4艘大和總噸位要比5艘喬五加前衛還多,英國反而是更慢。
coldwind:信濃和111號艦的完成度在41年太低了,111號艦僅鋪了龍骨到42年停工時僅完成船底建造,完成度還不如克萊蒙梭(主教級3號艦)。111號能算的話獅級前2艘開工的也能算了。事實上41年峻工的只有大和,武藏要到42年中(和武藏增加旗艦設施舾裝期延長有關)。
註:本文部分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布,主編原廓,原著大忠似奸馮玉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科尼斯佩爾?卡里烏斯?誰才是二戰德國真正的坦克王牌?
※有車輪卻沒有方向盤?探秘奇葩的法蘭西AMX10 RCR 輪式坦克殲擊車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