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諸神的江湖

諸神的江湖

說明一切的漢字。

還有什麼局面比這更複雜?想著怎麼收場才是最關鍵。

一、

明清以來的小說,論氣勢恢宏、體態磅礴,很少有能和《封神演義》比較的。

《封神演義》一共寫到了365名神仙,這365人都是神界的核心成員,他們組成了中國古代神話的官僚系統構架圖。從佛到道,從魔到妖,基本上我們知道的神話人物都在這裡面出現了。

據說90年版電視劇《封神演義》拍攝時,因為神仙太多,導演組拍到最後都還有神仙沒認全。這麼多神仙登場,怎麼安排先後順序?怎麼排大小座次?這是個首要問題。要保證每一個神仙都服氣,大家都滿意,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們來看《封神演義》是怎麼解決這個軼序關係的。

二、

起先,諸神的江湖有派而無序。

一派是紂王的幫手,一派是西伯的擁護者。

紂王這邊,商紂王個人能力應該是不錯的,至少書里寫的是英勇神武,精力非凡。紂王的幫手,心力才智都非一般人能及。如果不是商紂王因欲生昏招,殷商成為盛世也是極有可能的。

西伯周文王這邊因反抗暴政,順得民心,擁護者更多。闡教弟子姜子牙奉師命出山,指揮反紂鬥爭,得到眾多神仙的幫助。

這是兩個派系之間的爭鬥。

闡教因參透宇宙發展模式,能分析事情的走向,知道輪迴大道,所以喻為正道。

而截教則因一些別的原因,成為紂王的幫手,與闡教勢不兩立。(書中寫的原因是說因為申公豹嫉妒師兄弟姜子牙,才教唆各處的仙真精怪來和姜子牙作對。這一部分是演義的寫法,是作者把矛盾進行了簡單歸因,也可能是作者不想在這個環節上糾纏太多。因為嫉妒一個人而鼓動一場戰爭,這是不符戰爭特性的,這種情節只會在影視作品中出現。而真實的情況是,所有的戰爭皆出於利益的爭奪。)

戰爭發展到這個地步,就會牽扯更多人進來。

闡教發動了道教更多的門派。我們看看都有哪些人。

道教太上老君,這是道教元尊;西方之教准提道人、燃燈老佛,這是佛教元老。還有大大小小各門各派的大迦小神,都加入的戰團。

截教這邊,申公豹幫手也不少,如聞仲、趙公明(就是大家經常拜的那位財神爺)、魔家四將等,都是法力超強之輩。截教布置誅仙和萬仙兩個大陣,其能力強到需要道教的前輩和西方佛祖出面,才能幫助闡教取得勝利。

神仙打架,好不熱鬧。

可是要把事情捋順,得把這些人安排好軼序才行。所以《封神演義》作者建立了一個新的軼序。

三、

《封神演義》中修道最高是仙,而後是神,人再次之。妖魔精怪也可以修,但最高只能到一定程度,很容易有瓶頸。

以姜子牙為代表的闡教,喻為正派,以原始天尊為首。闡教物全是修道人,其道行可斬殺邪魔。

反方截教則以通天教主為主,下屬為妖魔精怪居多。

闡教和截教都是習道之士,他們有共同的教源,都是鴻鈞老祖門下。還有一個太上老君,也是鴻鈞的弟子。除了這三個教派之外,還有「西方之教」和「人教」,代表了佛教和儒家。

說它氣勢磅大不過分吧,你看看,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宗教元老,都出現了,都在一起打架,這陣勢,都不是你的智商能想像的。

打歸打,儘管打得一團糟,但書里尊卑老幼、師長敵友都分得很清楚。這說明作者的軼序感很好,一開始就想得很清楚。

我們分析作者應該是道教中人。因為如果不是道教人士,書裡面是不會有這麼濃厚的道教情懷的。在目前的說法中,以許仲琳、陸西星為作者的說法最多,這兩人可能就是道士。這容易理解,《封神演義》寫成自明代,而明代道教興盛。嘉靖皇帝自己就相信道術,他在位四十五年,就有三十多年在修道,還因修道太甚,殃人眾多,出現了「壬寅宮變」這樣聞所未聞的慘劇。嘉靖年間的道教支派就有三個,江西龍虎山張天師,還有邵元節和陶仲文,這些都是嘉靖十分信任的角色。

只有十分清楚道教的來龍去脈,還洞世間人情世故,作者才能把這麼複雜的一台戲安排得這麼有序,令大家都滿意。

三、

可以這麼多人打架,打起來就有勝負,有死傷,有仇有怨,這些怎麼收場呢?

按這樣事態的發展,往往容易失控的呀。

請再看作者的安排。

從一開始,爭鬥各方既是朋友、又是敵人。戰爭之後,三百六十五個死去的人,人人有份同列仙班,不論敵我,都有神職。這就是封神榜。

看出作者的意思了嗎?就是三教的合作,建立了新秩序:

經過戰爭,人世間經過混亂時代到了周代的安定盛世,周朝分封諸侯,組織封建網路,建立了新秩序;

而在另一空間,姜子牙根據名單,按時間順序分配職務,讓這些神來管理宇宙間的一切;

宇宙秩序被重新安置。

有秩序,是作者的頭一個意圖。在書的開始出現的人物,如鴻蒙、原始、太上等等,都代表著開始的時期;西方之教的諸佛,准提,則有救贖的意義;燃燈就是光明的含義了。這三個階段的變化是劫數,這其實也說明了,從混沌開始,經過鬥爭,有指點,有光明,然後才能進入秩序。

五、

額外再說一句。

中外古今歷史中,能像封神榜里的戰爭這樣收尾的並不多。在美國內戰時發生過一次,那是內戰後,林肯在一次講演中為雙方犧牲的戰士們,同申哀悼。

這樣的故事總是讓人感動。它表明的是氣度。西方作品《神曲》也講了神魔大戰,但戰爭的結尾,失敗的魔方被打入地獄,永遠不得翻身。《封神榜》里這種仁的氣度,也是姜子牙千百年來被大家傳頌的原因之一。關於姜子牙的故事有很多,而沒有哪一個是能和他做這件事情時所體現的力量相比的。

講這一句,也是為了推出我們今天要講的漢字:仁。仁是整部《封神演義》的核心氣質,也是中國古代王權更替的關鍵要素。我們今天說仁心仁德,也是這個意思,它也是人的基本條件。

諸神的江湖

仁(甲骨文

仁字在甲骨文時期就有了,它由人和二組成。

人,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

二在這裡是等同、相等的意思,表示了人人相等、等而視之,視人若已,將心比心,同情包容的含義。這些都是好詞,都是念起來就讓人舒服的詞。

諸神的江湖

仁(楷書)

所以仁字的造字本義就是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視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強勢者對弱勢者的厚道。

理解這個詞了,就能理解為什麼《封神演義》一部這麼嘈嘈雜雜、打來打去、沒什麼文學美感可言的作品,能千百年流傳,被這麼多人喜歡了。

所以開始打來打去不要緊,怎麼收場才是關鍵,《封神演義》用「仁」收豹尾,劇情精彩反轉。

(書法 劉探花)

關注微信公眾號「漢字探花」,了解更多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郵票上的中國古建築
了解Flex 3.0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