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畸形教育已成常態
無論是親身經歷還是網路新聞,總會有父母專心耍手機而忘記照看孩子的新聞。從最早泳池時母親耍手機導致孩子溺水身亡,到人行道等紅燈母親玩手機,導致兩名男孩在車流中來回追逐嬉鬧。
劉震雲在《手機》中寫到:「手機,原來就是為了方便人的。沒它的時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倒成風箏了。」
以前,孩子是父母的風箏;現在,手機是父母的風箏。父母已經無法注意到孩子的一言一行,而是專註於手機是否震動、誰點了贊、誰評論了。現如今,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手機明顯成了親子關係的敵人。
多少父母專心於手機,忘記了關心孩子。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村莊,我們都能發現一個普遍現象:父母在刷手機方面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遠遠大於教育孩子的時間。
當下班回來,衣服一甩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玩遊戲的時候,孩子又在做什麼呢?
古人云,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而有些家長自己一天渾渾噩噩刷手機、看電視,卻指望孩子出人頭地。自己的生活亂成一團,卻讓孩子發奮圖強,企圖靠孩子的女里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況。
這種教育已經呈畸形狀態,自己被手機孤獨化感情、倒退化思維,把後半生都押寶在孩子身上,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而這些家長最常說的,就是「我生了你」。
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絕對不會一天抱著手機,更不會當著孩子面肆無忌憚的玩手機。孩子們已經漸漸開始不依賴父母了,反而整日與電子產品為伍,這不就是習慣的繼承嗎?
高層次的父母都知道孩子與手機的利弊關係,並且能恰當處理好兩者,能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自己癱瘓一般躺在某個固定的地方,讓孩子成了夫妻間尷尬的存在,像個隱形人一般生活著。
電子產品對孩子也有愚化作用,遠不及書籍帶來的好處,無論是從某手開始,還是從文愛過渡,這些都是毒害孩子的毒瘤。
不要讓孩子靠想像去填補親情的確實,不要讓手機成了孩子,而孩子成了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