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泥土香,泥巴親!李新國回鄉建藝術館「反哺」鄉親

泥土香,泥巴親!李新國回鄉建藝術館「反哺」鄉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耀成通訊員牛志華文圖

閱讀提示|季節的鮮花會落,心中的真花永恆。從構思到規划到落成,以畫牡丹著稱的汝南籍畫家李新國憑一己之力,用10年時間,在家鄉汝南縣板店鄉板店村建起了一座群眾文化藝術館。老少爺兒們農閑之際走進館裡,觀看美術館內作品,辨認農耕博物館展出的老物件,體味孝道園裡的孝文化,欣賞牡丹園、荷花園裡的花卉,潛移默化中,心靈得到凈化和提升。「這個藝術館,就是為家鄉父老建的,會永遠對鄉親們免費開放。」李新國說。

十年,建成鄉村群眾文化藝術館

16年前,李新國在老家汝南縣板店鄉舉辦首次個人畫展時,就產生了在老家為鄉親們建鄉村藝術館的想法。1999年,李新國開始在板店村實施自己的計劃,歷經十年,他自籌資金,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建成了佔地十多畝的鄉村群眾文化藝術館。不久前開館時,他還舉辦了以「不忘初心,留住鄉愁,感恩鄉親」為主題的個人國畫展,吸引來各界人士和近千名鄉親參加開幕式。

「開館時間不長,來的人不少,各級領導、各界人士都慕名前來參觀。」李新國說,這個鄉村群眾文化館就是為群眾開的,只要熱愛祖國,孝敬父母,不管是誰,什麼時間來,都免費開放。「有的群眾夜晚有閑空過來了,我也照樣開門相迎。」

該藝術館由美術館、農耕博物館、孝道園、牡丹園、荷花園五個部分組成。

美術館門前匾額「泥土香」三個字由李新國恩師張之光題寫,首期展出了61幅李新國的國畫作品,有偉人、有鄉親,有牡丹、有鳥蟲,有長卷、有小品,集中展現了李新國幾十年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藝術風格。

李新國說,美術館展出的不僅是自己的作品,全縣的、全國的,國外的優秀作品都可以來展覽。

農耕博物館,擺放著多年「淘」來的耬、犁、耙、織布機、紡車、煤油燈等傳統老物件。「幾千年來農耕時代的老物件,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和孩子都不認識了,傳承不能斷,歷史不能忘,這就是我建農耕博物館的目的。」李新國說。

穿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石柱和「思源」門,便進入了孝道園。目前,古代二十四孝石雕牆已經完工。這些大孝事迹就像一面鏡子,群眾駐足,觀古照今,反思己過,凈化心靈,從小孝開始,升華到中孝、大孝。下一步,他還將深入調研,從每個省各選出一名孝子,再從河南省每個地市各選出一名孝子,到汝南縣每個鄉鎮各選出一名孝子,進行精心繪畫,創作出現代版的孝子圖,組成古今「百孝圖」,全部放到孝道園裡,用來傳播孝道文化。

牡丹園和荷花園裡,有各種牡丹品種和野生牡丹,有月牙池和觀景台,象徵富貴吉祥、花好月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個園子傳統古樸,既體現出深厚的傳統人文底蘊,又重塑經典的自然生態空間,在給人美和藝術享受的同時,提升情趣,凈化人心。

回歸,農村更需要文藝作品熏陶

「大城市藝術家多的是,缺我一個不少,多我一個不多,但鄉村多我一個,就完全不一樣了!」李新國說,美麗鄉村不能缺少文化,農村更需要文藝作品熏陶。「就像一個美麗的姑娘,一點兒文化都沒有,美就大打折扣了。」

李新國,1952年出生於汝南板店鄉板店村,筆名老三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牡丹芍藥協會特約畫家,擅長國畫。他曾任板店公社文化站站長、汝南縣工人文化宮美工,1986年考入西安美院國畫系,先後師從劉文西、楊之光、李自強、張之光、劉保申等著名畫家。

李新國山水、花鳥、人物、牡丹、小品,樣樣精通。畫作古樸、厚重、豪放,微妙傳神,尤其擅長畫牡丹,畫風遒勁雋麗、文野兼容、樸素脫俗。著名美術史論家湯麟對他作品的評語:「我可以狂言一句,這麼好的牡丹,後無來者我不敢說,但確是前無古人的,近60年所未曾見。」

《放鴨圖》入選中國畫三百家作品展。曾十年創作一幅大型工筆重彩百米長卷《牡丹頌》,被中央電視台、中央教育電視台專題報道。他赴歐洲進行學術交流,相繼在泰國和北京、澳門、廣州、成都、武漢、鄭州等地成功舉辦畫展。他深得當代畫壇名宿大家愛惜。劉文西為他的鄉村藝術館題寫「為人民作畫」相贈。我省著名畫家馬國強向全國畫展大力推介他的藝術成果。他的畫作被多國政要收藏,很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泥土香,泥巴親!」李新國說,藝術深入生活,才有生命力。鄉村振興少了文化藝術怎麼行?「在外地,別人喊我先生,到了駐馬店,人們喊我李新國,回到板店,家鄉父老喊我小名國國。哈哈,一回來,感覺年輕了二十歲。人走千里,還是家鄉親,家鄉人民需要,我就回來了,我的根在這兒呀。」

5月16日,記者走進李新國的鄉村藝術館看到,村裡的孩子在此玩耍,年輕人不時在農耕老物件和二十四孝圖前駐足仔細觀看,鄉親們不時來看看美術作品,進園子轉轉,賞賞荷花,觀觀牡丹。

李新國說,文化藝術需要走進鄉村,農民更需要文化藝術。物質富裕了,精神也要成長和提升。自己能為家鄉服務,為父老鄉親服務。讓高雅的藝術走進民間,讓父老鄉親了解藝術,讓群眾感受藝術的魅力,提升家鄉群眾的文化素養,把美好的東西保存下來、傳承下去,是非常幸福的事兒。

鄉親們對李新國建群眾藝術館,個個伸出大拇指點贊。「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看畫展看牡丹,還能健身,好得很呀!」一位鄉親笑著說。

初衷,為人民作畫融入廣大群眾

記者:你為什麼要從大城市回來建鄉村藝術館?

李新國:一個真正的人民藝術家,是必須走進生活,走進人民大眾,和廣大群眾融為一體的。我認為,人民是藝術的源頭活水,藝術更應該為人民服務。藝術的本質就是人民的藝術。所以,我回來建鄉村藝術館,回報家鄉父老對我的恩情。

記者:文藝創作的方向是什麼,什麼叫真正的深入生活,融入群眾?

李新國: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藝是人民創造的。文藝創造方向的最大問題,是為誰服務的問題。要以人民為中心,就像我的老師劉文西送我的「為人民作畫」的字一樣,不為人民作畫,不反映人民生活,不服務人民,脫離了人民,怎麼能叫人民藝術家。深入生活,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也不是下去一兩天就叫深入生活,要下大功夫,要身入、心入、情入,真心誠意地到生活中來,不是浮躁的,要真正和老百姓交朋友,不是交一天兩天的朋友,是交一輩子的朋友,融入進來,他靈魂深處的東西,就會慢慢有所發掘、有所了解,你寫出來的、畫出來的東西,才有生命力,才能感動人。要深入了解人,深入描寫人,挖掘人的心靈美,把人民善良、樸素、堅強、美好的東西給畫出來。不到生活中去,沒東西畫,深入生活,用身用心用情真正體會到了,就有畫不完的東西,就會創造出各種有血有肉的優秀作品來。

記者:一個藝術家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

李新國:什麼是中國畫,什麼是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在哪裡?我畫牡丹,其實畫的不是牡丹,是一種精、氣、神。每朵牡丹,就像一個人,是母子情,是啼血怒放的頑強拼搏精神,是給人美的正能量的向上精神。藝術家要融入生活、融入時代,服務廣大群眾,創作出生動的、有精氣神的、帶著泥土氣息的文藝作品來。通俗不等於庸俗。文藝作品不能為快樂而快樂,要給人思考,要提高群眾的審美情趣,通過文藝作品,使人深入思考很多問題,凈化大家的心靈。我認為,真正的藝術是屬於人民的。我回歸家鄉建鄉村群眾文化藝術館,不是為了自己,是為鄉親而建,以後要捐獻給國家,永遠服務群眾。

來源:大河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反煙第一人」來開封「搶」煙:堅信天下無煙一定會到來
用藥根據自身病情而定,真的很重要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