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民政: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理論體系
在我國,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武裝力量,因此在我國的軍事與政治關係研究中,雖然也要研究武裝力量與國家政權、人民政府的關係問題,但由於這種特殊性,與國外特別是與西方國家側重於武裝力量與文官政府關係研究就有根本的區別。此外,軍民關係、官兵關係、軍警關係等,在中國也具有極為突出的社會「政治性」和社會政治意義,因此也應該成為中國軍事政治學研究中極具特色的重要內容。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這是毛澤東同志關於軍事與政治關係論述中的一個重要觀點。習近平主席也指出:「籌劃和指導戰爭,必須深刻認識戰爭的政治屬性,堅持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從政治高度思考戰爭問題。」這進一步闡明了軍事與政治的辯證關係。因此,「武裝力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考察一國的政治應當注視之,不然不能通達」。亨廷頓也在《軍人與國家》中指出:「文武關係(Civil-military relations)是國家安全政策的一個面向。國家安全政策的目標是加強國家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制度的安全。」因此,「發展出一個適當平衡的文武關係模式的國家,在追求安全上享有極大益處,他們增加了正確解答軍事政策運作議題的可能性;未能發展出平衡的文武關係模式的國家,則是浪費了他們的資源,並且冒著難以計算的風險」。
就此而言,要研究中國政治發展之規律,就不能不考察中國武裝力量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體制機制及其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同理,要研究中國軍事發展之路徑,也不能不研究中國政治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體制機制及其與軍事之間的關係。為此,中國政治與中國軍事的關係既是中國政治學要研究的課題,也是中國軍事學要研究的課題,更是中國軍事政治學研究者的學術責任。
中國軍事政治學的研究特色
「中國特色」的「軍事政治學」實際上應該成為中國特色的「軍事學」和中國特色的「政治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
「軍事政治學」,從政治學角度講,就是政治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軍事學角度來講,屬於軍事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如果說軍事政治學是指運用政治學的方法研究軍事政治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那麼,中國軍事政治學就應該是一門探討中國的軍事與政治現象、中國的軍事與政治關係規律的社會科學。它應該以中國特色軍事政治現象為研究對象,以中國特色軍事政治關係為研究核心,以堅持維護和創新發展中國特色軍事政治關係制度(體制機制)為目的(目標)。中國軍事政治學的「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研究對象。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軍事政治學的研究對象是「軍事政治」現象(以下簡稱「軍政現象」),因此,中國軍事政治學的研究對象即「中國軍事政治現象」或曰「中國軍政現象」。
「中國軍政現象」不只是抽象意義的學術化概念,還應是生動形象和具體表現的活動實體。從時間維度上看,中國軍政現象的時間範圍應該包括「古今」中國,但研究應側重「現代」「當代」的中國。當代中國軍政現象研究,應特別要研究台灣地區的軍政現象,否則不僅學術上有遺漏,政治上也要犯錯誤。為此,中國軍事政治學所研究的「中國軍政現象」在一定意義上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如果從主體角度把「軍」理解為「武裝力量」,中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時還包括「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意義上的「軍」與「解放軍」意義上的「軍」顯然有較大差異,儘管有差異,卻不能不把這兩部分意義上的「軍」及其所產生的「軍政現象」,納入「中國軍事政治學」的研究對象中來,進而呈現中國軍事政治學研究對象的完整性。
二是研究內容。恩格斯認為:「每一門科學都是分析某一個別的運動形式或一系列互相關聯和互相轉化的運動形式的。」所以,分析中國軍事與政治的運動形式及其一系列互相關聯和互相轉化的運動形式,也就成為中國軍事政治學的主要任務。
中國軍事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中國軍政關係」,但中國軍政關係及其制度活動不是單一的或單純的,而是「多維」的。在悠久的歷史中,我國經歷過不同的社會制度,因而也就產生過不同社會制度條件下的軍政關係。中國軍事政治學的研究重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軍政關係。雖然不同社會制度條件下的軍政關係在其他國家一般是「歷時性」存在,但在中國,不同社會制度條件下的軍政關係卻是「同時性」存在。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中國民主革命時期,而且存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國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宏觀社會政治背景下,存在兩種不同的軍政體系和制度模式。所以,中國軍事政治學除了研究一種制度體系內部之間的各種具體軍政關係,還必須研究兩種不同制度體系之間的軍政關係的同異及協調問題。
再如,在我國,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武裝力量,因此在我國的軍事與政治關係研究中,雖然也要研究武裝力量與國家政權、人民政府的關係問題,但由於這種特殊性,同國外特別是與西方國家側重於武裝力量與文官政府關係研究就有根本的區別。此外,軍民關係、官兵關係、軍警關係等,在中國也具有極為突出的社會「政治性」和社會政治意義。這些相關內容也應該成為中國軍事政治學研究中極具特色的重要內容。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的軍事政治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中國軍政關係,但在當今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軍政關係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國家軍政關係的影響。對於走在民族復興偉大歷史征程中的我們而言,軍政關係比較研究就顯得十分突出,且必須高度重視。同時,國內軍政關係與他國軍政關係及其子系統的互動關係,也應包括在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的研究內容體系之中。
三是研究概念。列寧曾經在《哲學筆記》中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現象之網。本能的人,即野蠻人,沒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區分開來。自覺的人則區分開來了,範疇是區分過程中的梯級,即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的梯級,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網上紐結。」其實,範疇不僅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上的紐結,也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社會現象之網上的紐結。區分「範疇」的過程,也就是明確「概念」的過程。
軍事政治學無疑擁有一些本學科經常使用的學科概念和範疇。中國軍事政治學研究,也毫不例外地需要吸收、借鑒和採用世界上軍事政治學研究的通用概念,否則無法準確解釋人類共同的軍政現象與軍政實踐,也無法實現與海外的軍事政治學之間的學術交流。此外,還必須更加註重使用一些在中國「政治」「軍事」實踐中產生的,只有中國獨有和只有中國特別重視的概念和範疇,諸如「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軍地關係」「雙擁工作」「軍民共建」「軍民融合」「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軍民團結」「軍民一致」「官兵一致」等。
創建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應具備的條件
隨著中國的政治學和軍事學研究不斷擴展,兩者的外延相互交叉,使得中國軍事政治學學科建設成為可能,並初步具備了發展軍事政治學包括建構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的基本條件。第一,我們有中國特色的悠久的軍政歷史和豐富的軍事政治實踐。第二,我們有古老的東方軍事政治思想智慧傳承,有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軍事政治理論學說指導,有已經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的軍事學和政治學,有包括軍事社會學、軍事法學和軍隊政治工作學等在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社會科學多年的學術積累。第三,我們還有一批軍事政治學學者和相當可觀的研究活動及其成果。同時,各界對軍事政治學研究認可度,參與軍事政治學研究的熱情在不斷提高,人才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總體來說,建構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的學科理論體系,促進學術研究,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研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和方法論;需在借鑒運用國外軍事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時,正確處理好繼承借鑒與發展創新的關係。二要制定可行的研究路徑分步實施。三要選擇緊迫的研究課題重點突破;要選擇兼顧學科發展基礎問題與學術研究前沿問題、重要理論難點問題與重大現實熱點問題。四要設計合理的研究框架,根據學科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現實需要有序展開研究,以發揮研究集體和個人的能動性與創造性,進而構建合理的學術研究總計劃。
隨著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研究內涵的充實與外延的不斷伸展,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研究不僅可以為中國軍事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而且一定能夠為建設中國軍事文明和發展人類軍事文明作出應有的思想理論貢獻。
(本文系軍隊「2110工程」重點學科「軍事政治學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政治學理論體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排版編輯:宗悅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