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跨界?守望?張宏偉的戲曲探索

人物︱跨界?守望?張宏偉的戲曲探索

精忠

血肉

長城長

5月10日晚,盛京大劇院歌劇廳掌聲持久不息,舞台上國旗的紅色背景里,現代評劇《黃顯聲》的演員們謝幕並向觀眾致意。校服條紋褲小觀眾把臉偏向一側:「媽媽,那個最中間穿軍裝的人是英雄!」

中間穿軍裝的是張宏偉飾演的革命英雄黃顯聲。「他是我們東北走出的革命將領,在瀋陽打響了抗日第一槍,是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與江竹筠一樣於建國前夕的重慶壯烈犧牲。」在小說《紅岩》中黃將軍作為小蘿蔔頭的獄中老師出現,如何挖掘英雄的故事並將其傳達感染給觀眾?張宏偉在飾演這樣一位人物的背後做了大量鏡像工作。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接到任務後,研究、感悟、走進、體驗角色是必要工作,更何況這是一位偉大的人物,其實今天我們做的不僅僅是演好本身,肩上是有讓更多人知道了解走進我們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的使命。」張宏偉為了更加深入角色,前往遼寧省圖書館尋找關於黃將軍的史料,一本《血肉長城第一人》被「打撈出海」,黃顯聲將軍的大故事拉開序幕。

張宏偉《黃顯聲》定妝照

民族危難,五四運動高漲,黃顯聲從北京大學文科班投筆從戎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他膽識過人,深受張學良信任,在同親日派的鬥爭中,堅定地站在張學良一邊,「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組建義勇軍,對日抗戰。通過共產黨員劉瀾波與中共北方局聯繫,拒絕蔣介石的高官厚祿。他是東北軍高級將領中最先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並於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精忠血肉長城長,奮起義勇抗東洋。

鯤鵬欲展衝天翼,禁錮牢籠鎖他鄉。

1938年春,黃顯聲被國民黨特務秘密逮捕。他在重慶經常對獄中難友說:「咱們要『虎入籠中威不倒』。」1949年11月27日下午,特務楊進興將其騙至白公館外步雲橋,被特務從背後放四發冷槍殺害。黃顯聲怒視特務們,帶著未竟的事業壯烈犧牲。

七十年荏苒後,2018年3月春寒料峭,張宏偉驅車6小時前往黃顯聲故居,舊院森森,更完整的黃將軍生平和大量圖片資料呈現開來:「黃彤光女士和黃顯聲將軍的故事令人涕零,在愛情保質期略減的今天可奉為圭臬。20餘歲的大學生黃彤光投身革命與黃顯聲墜入愛河。黃將軍犧牲後,彤光拚命找到將軍遺體一路扶館北上,從重慶到北京八寶山,並完成革命遺志將獄中同志們的事迹回憶成書……」張宏偉立面黃顯聲肖像,看到將軍在獄中的日記存照,一幕幕歷史展開眼前。

張宏偉《黃顯聲》定妝照

世界上確有這樣一種交流和溝通,不因相識的時間長短,也不因年齡差距,男女性別的局限,更不因所擁有的財產多少,社會地位的高低,甚至是「死去」和「活著」的制約,有心與心的交流存在,這一種交流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物質條件的限制,成為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黃顯聲傳作者黃麗敏在書中提到的這一段「唯精神」觀點,同樣適用於黃顯聲與張宏偉。「他需要我走進,我需要他引領」。

「劇組第一次見面,我和大家交流黃將軍的故事時,幾次感到嗓子緊,情緒動容地厲害,將軍的壯烈實在是感人至深。」導演要求劇中人物的形象和台詞嚴格按照史料復原,黃將軍向張學良彙報關於「九一八事變」的具體人物、數據的對話「一字不可差」,必須嚴格遵守史實,黃彤光的髮型服飾與形象「按照紀念館中歷史照片復原」。這是執著,更是對歷史的尊重。

繼往開來

戲曲之路

黃顯聲將軍來自東北,評劇也是生於東北的戲曲藝術。用本土文化發揚本土文化。同樣澤蓓在東北這片熱土的戲曲演員張宏偉用自己的體驗去感知角色和使命。作為一名唐派京劇演員,他參與到評劇《黃顯聲》的創排中後進行了創新性實驗:「京劇中的很多元素與評劇本體相得益彰,互相補充。接到任務的最開始,我也很躊躇,但是戲曲藝術需要創新,需要在融合中進步。就像京劇他最開始也是發源於地方戲曲。我不該故步自封,這份追求的靈動性引領著我邁開步子去創作新作品。」

上世紀30年代誕生於瀋陽的唐派京劇藝術具有凝重、渾厚、開闊、大氣的藝術特質。唐派藝術創始人唐韻笙的藝術造詣曾與周信芳、馬連良齊名,史稱「南麟北馬關外唐」。而瀋陽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宏偉作為唐派宗傳,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第四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戲劇戲曲學專業。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遼寧劇協會員、瀋陽劇協常務理事唐韻笙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瀋陽大學客座教授,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瀋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獲瀋陽市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他是遼寧省戲劇玫瑰獎「二度玫」的獲得者,在這之前的十年內無人獲得二度玫獎項,至今此獎也無人可出其右,張宏偉兩次獲得遼寧藝術節金獎,遼瀋地區戲曲電視大獎賽金獎。參與主演的《烏紗記》獲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優秀劇目獎及《將軍道》獲第六屆中國京劇節金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優秀劇目獎和「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張宏偉和師傅童祥苓先生

從藝幾十年,張宏偉先後師從唐韻笙親傳弟子焦麟昆、張海濤、邵繼笙,唐韻笙大公子唐曉笙以及黃雲鵬、楊元泳、李甫春、王鳴仲、錢浩梁、童祥苓等京劇名家。主演劇目有《挑滑車》《廣泰庄》《艷陽樓》《野豬林》《打金磚》《奇冤報》《失空斬》《群借華》《未央宮》《伐東吳》《百涼樓》《走麥城》《鬧朝擊犬》《刀劈三關》《千里走單騎》《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越虎城》等。

說起唐派藝術,張宏偉告訴記者,因為唐韻笙先生留下的藝術資料並不多,在研究生班讀書期間,他為了求得唐派「真經」,多次北上南下也多次邀請老師到瀋陽,他尋找唐韻笙的的大弟子張海濤,虛心求教,找到唐韻笙的大公子唐曉笙和弟子邵繼笙,吸取唐派的藝術營養,讓他受益匪淺。他表示這些求教是他藝術生涯中難得的財富,也讓他能更好地領略唐派藝術的真諦。近年來,張宏偉在《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紅燈記》等一系列紅色經典劇目中擔任主演。尤其是在排《紅燈記》時,浩亮先生專程來到瀋陽為他說戲,並手把手地傳授;排《智取威虎山》時,童祥苓也多次為他傳授技藝,他看了張宏偉的演出後,也讚不絕口。張宏偉說「我身上有使命,這是一條繼往開來的路,還很長。」

《 智 取 威 虎 山 》 劇 照

現代大型評劇《黃顯聲》的創排過程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評劇和京劇是兩個劇種。顯而易見,融合的矛盾是存在的。從傳統到現代評劇基本是「吃飽飯一窩旦」的女主演挑梁,武戲成分幾乎沒有。從音樂層面上來看是探索性的過程也是豐富的過程。唱腔上完全按照評劇的調式來執行,但結合京劇字韻的唱念方法及演唱技巧的韻律,以達到升華評劇唱念的規範性,以程式的間離性與傳神的幻覺感的有機統一為人物塑造的最高美學追求。以文武老生行當來塑造,更能使人物血肉豐滿。而刻畫這樣一位正面英雄人物是需要力道的。張宏偉作為京劇演員在創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一個演員不應只囿於一個圈子。要創作就不該排斥融合,消化進到肚子里。在評劇中面對困難始終是態度尊重,我是評劇小學生。」唐韻生先生曾提出的「拿來我用」的理念保持宗旨,靈活傳承,使用這樣的觀點進行創作和互相豐富的進行工作。

「老演員,新演員。都是從年輕過來的。我們一個宗旨:都是戲曲人,復興國粹這件事兒是大家的責任。百花齊放的文化背景下去繼承和發揚,探索出更長遠,更廣闊的道路。」

行路難,

多歧路,

今安在

談到現代戲麴院團的發展,可謂是既曲折,又遠瞻前光。張宏偉與于魁智等京劇名家曾是同一寢室的同學,上個世紀末跟隨大師巡宗溯源成長起來的一輩,在21世紀的今天正是戲曲屆的主要支撐性演員。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將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投身戲曲藝術,並且在文化時代復興之態的節點上,扛起了戲曲新時代發展的大旗。然而,彷彿若有光的桃花源不知遠近,與張宏偉老師的對話中上升開來以下前景蟲洞。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這條道路無非直面兩個漩渦:老一輩戲曲演員在舞台上的可持續,與地方院團在新文化環境的生存。

張宏偉與同學于魁智合影

直言了當地講,戲曲相比較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更難取悅當代春筍長勢的觀眾源。新一代戲曲演員把外國劇情引入,或將傳統劇目豐盈為燦爛布景、宏大音樂等多元花式的新版型,這一點對於吸引新觀眾的活水和更簡單被戲曲感染起了重大作用,同時,也明顯降低了欣賞准入的門檻。對於老一輩演員而言,看到蓬勃出新的戲曲蔥鬱枝椏受到好評自然欣喜欣慰,但他們也看到主幹樹木的對比危機:自老師傅言傳身教繼承而來,根深幾尺的脈絡淵源,老演員們懷揣老戲正站在這棵樹下皺眉抽煙。

抽煙是能幫助思考解決問題的。戲曲人才培養周期長,成本高。培養一名戲曲人才比培養一位歌手要難得多,一般必須從幾歲就開始學習練功,唱、做、念、打樣樣都得練,沒有十幾年的勤學苦練很難成才。好演員一般要到二十多歲才能嶄露頭角,真正成為藝術家,最起碼也要到三十幾歲。新演員絕不可能失去老樹的源頭就拚命萌發新芽,主幹樹木皺紋深沉不易靠近如何招蜂引蝶?從來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他們比誰都更眷戀一方舞台,自幼成長於此,成名,衰老……只要有力氣,唱到100歲也心甘情願。現實卻如《鎖麟囊》的那樣: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

錢浩梁先生手把手地傳授

再說到另一個地方院團的生存漩渦,上個世紀開枝散葉紅遍南北的戲曲藝術在各省市閃閃發光,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這樣大院團多聚常駐的吸引四方,各地獨具特色的院團也是猶有花枝俏。大些的劇種也好,傳承的小調也罷,從唱響一方滋養文化沃土的大紫或小紅劇班,如今慢慢走到了無地可澆,無肥可施的境地:當年愛聽戲的人老了,追捧的人老了。新的一輩心血傳承,既是沒有毛延壽等人干擾,卻也是無人識得春風面,演給誰看呢?

戲麴院團大多是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改革開放後,原先的政府財政全額撥款改為差額撥款,許多院團經費緊張,難以改善藝術生產和演職人員生活條件,創排新戲更是力不從心。於是,經營差的院團紛紛解散,能維持下去的也是困難重重。曾主持藝術學科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全國劇種劇團現狀調查」的劉文峰說:「在我們的調查中,地市級和縣一級是重點對象。調查的全國200多個劇團,縣級劇團約佔了一半,所有劇團80%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要麼被私人承包,將劇團原有劇種拋棄,進行各種走穴商業演出;要麼因無經費創新,舉步維艱,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張宏偉舞台角色

當然,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無論是張宏偉投身現代評劇《黃顯聲》的創作,還是史依弘的《聖母院》,當代戲曲人從未有過放棄對這門藝術的強大希冀與探索。市場的局面在這裡擺著,我們能看到有限的發展資源,卻也確實存在看不見的發展大油田。是可持續的發展大油田就得有人探,有人挖。更通俗的說,有人吃苦。在這一點上,從小几十年如一日練功的戲曲人是不會怕的。很多經濟方面的人士講:今天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加大對地方戲曲的改革力度,把戲曲作為一項特殊重要的文化產業加以發展。除各地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外,要動員各界力量振興戲曲。面要發動和鼓勵熱愛戲曲的企業和企業家,參與院團的改革,把院團的經營機制搞活。理論成型,實施看人。既然看人,何怕難為?

現在的戲迷、票友、專業從業者規模並不小。以情懷支撐的方式很脆弱,但也是最強大的,從昨天走到今天的道路越走越多,哪怕是行路難,條條路都有人走,哪怕是多歧路,處處窪都有人填,不是說發揮每個人無限的犧牲精神,而是實打實地邁開步子踩下去,踩得對了或踩得錯了均是抬了腿。只要有人走著走著走出了一條大光通途,就是豁然開朗。

輪值|虎豆哥3號-狒狒;主編|悅悅

出品 | 「中華戲曲」

中華戲曲|這裡有戲

咦?這個小心心是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戲曲 的精彩文章:

戲單︱春天裡大江南北都有戲

TAG:中華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