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熱,價值回歸&未來趨勢
又說熟茶,《普洱》雜誌創刊12年來,對熟茶持續保持關注,以熟茶為主題的「獨家關注」都有好幾期了,比如2008年的《我的熟茶主張》,2013年的《大話熟茶》,以及本期的《熟茶新主張》等。而在日常的月刊中,也會隔三差五地登出有關熟茶的各類文章,從工藝到品鑒,從市場動態到觀念闡述,總離不開熟茶的影子。因為,熟茶是普洱茶家族中重要的成員,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里,熟茶還曾獨享了「普洱茶」的姓氏。在20世紀70~90年代間提到「普洱茶」,一般約定俗成是指代熟茶的。
現代熟茶公認的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但是,在此之前,熟茶的雛形早已出現,無論是在雲南還是在廣東、香港的老茶莊里,對曬青茶的加工,都是利用水分使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與微生物中的酶發生酶促氧化作用,使茶葉發酵,能出「紅湯」。可見,「紅湯」是在傳統的普洱茶品飲中一致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紅湯」的普洱茶才好喝,才適口,才不刺激身體,這是普洱茶傳統銷區:香港、澳門、馬來西亞一帶茶客的基本認知。為達到這一目標,一方面可以通過空氣中的水分進行自然後發酵,但是所需時間較長;另一方面可以人為洒水,實現快速發酵。當普洱茶不值錢,需求又大的時候,後者,也就是人工渥堆發酵熟茶很快被市場接受。
熟茶的誕生就是為了快速達到「紅湯」,以滿足傳統銷區茶客現喝的品飲需求。也許一開始,熟茶只是滿足口感、滋味方面的需求,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當熟茶出口到法國,被法國人甘普爾先生委託權威醫學機構做了臨床試驗,並被證實了熟茶在降血脂、血糖方面功效顯著以後,人們發現熟茶還可以滿足健康方面的需求。當年,埃米爾醫學報告一經公開,雲南熟茶(銷法沱)都賣進了藥店里。
當中國大陸人民還不了解普洱茶的時候,傳統銷區的人們喝的大多是熟茶和陳化到位的陳茶;當普洱茶席捲全國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新制的生茶,這讓很多老茶人不解,甚至試圖勸解。復興後普洱茶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市場逐漸從混沌走向澄明,消費者的認知也逐漸趨於全面而理性了。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核心價值,理解了新制生茶是普洱茶的半成品這一實事背後的意義,於是中期茶、熟茶、柑普茶在普洱茶的消費領域迅速升溫,尤其是熟茶(柑普是熟茶的衍生品)。
熟茶的價值回歸,是消費者認知升級使然,也是市場消費升級使然,更是越來越多茶企業認清了普洱茶市場要想健康發展,每年生產出來的茶葉,必須大部分被消耗掉,少部分用來倉儲陳化,唯有熟茶這一條路能夠實現。「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鄧時海先生這「九字真言」已經被時間證明是正道。於是,茶企開始提升熟茶發酵技術,甚至小範圍進行了一場熟茶的技術革命,選取更優質的原料,優化熟茶的香氣、滋味、口感,做出高品質的熟茶產品,讓消費者擯棄過去對熟茶的不良印象,發現熟茶之美,學會品鑒熟茶,從而令熟茶成為「普洱茶消費3.0時代」的寵兒。
我們相信,眼下的「熟茶熱」不僅是價值的回歸,而且更是普洱茶未來長期的發展趨勢。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