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堂堂明朝的狀元,沒能對出一個五十老漢的上聯,是真的很難嗎?

堂堂明朝的狀元,沒能對出一個五十老漢的上聯,是真的很難嗎?

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的轉變讓我們丟失了一些文學上的精髓,古詩、古詞還有那些平平仄仄把中國文字發揮到極致的對聯,這些東西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徹底的消失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吧,雖然這些東西不能帶給我們生活中實質上的獎勵,

但這些文化能完善我們的精神境界,也可以有效的把我們腦海里的畫面用文字具現到一張紙上,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中追求的是有關於自身利益相關的事物,雖然在哪朝哪代都是如此,但往往一個人精神世界的滿足是能帶給現實中工作和生活不一樣的改變,

而且這些文化不單單是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愉悅,對於一個人的修養和氣質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古時來說寫寫詩詞,做一副對聯不僅能娛樂自己還能娛樂他人,不管是在家也好還是出門在外遊山玩水也好,吟詩作對就成了古時文人們之間的一種交流手段。

有一件發生在明朝有關於對子的小故事也是很有趣的,在明朝嘉靖第執政的時期,有一名出生在官宦世家的人,他叫做羅洪先,他的祖輩很多人都入朝為官甚至有治理一方的大員,因為有著前人的恩澤,所以他在讀書學習方面的進步是很快的,當然也有嚴格自律方面的管教。

於是在他22歲的時候考得了舉人的功名,而且三年後也就是在他25歲的時候,在殿試上面一篇技壓群雄的文章和出色的口才讓嘉靖帝定為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狀元稱謂,在當時可謂是風光無兩,前途大好,之後他先是在皇宮內任職了幾年。

因為工作出色能力過人,所以在他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時被皇帝批准了,在他回家的路上要走一段時間的水路,他就找了一艘小船乘坐,這艘小船是一位年過五十的老人家在操持,這位老人是面帶紅光,身上也是穿的整整齊齊的,看上去不像是以運送客人來往於水路生活的人。

上船之後這位老人看到他時一名讀書人就跟他閑聊,在聊了一會天之後,這位老人就說:「這位客官,我這有一副上聯,但一直沒有人能對的出下聯,你有沒有興緻來聽聽?」

這位曾經的狀元也是來了興趣,就讓老人家說了出來,說出來之後他就愣在了當場,這副上聯就是「一輕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帆,下九江,還有十里。」

他是直到死前也沒有對的出來,這位狀元可是被打臉了,有誰是能對的出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古人如廁不用紙,如果你穿越回去,不止是顛覆世界觀那麼簡單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