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頸椎病就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癥狀和體征的疾病。
如今,因為生活習慣和工作壓力等原因,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可是人們對於頸椎病卻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許多人以為頸椎病就是「頸椎病」,不適感僅局限在頸椎,沒什麼大不了。殊不知,小小的七節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幹,處於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還是腦血管循環的必經之路,在人體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可是因為頸椎的活動多、活動度大,它也是人體事故的多發地帶,一旦發生疾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可能會影響到腦血管和中樞神經,造成各種其他病症。
所以,頸椎病的表現不只是脖子疼,比如肩背部及胸前區疼痛,手臂麻木,噁心嘔吐、肌肉萎縮,運動障礙等。
頸椎病變時,對周圍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等組織刺激或壓迫的不同,癥狀表現也各異。臨床上,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頸型、混合型和其他型。
因為分型較多,許多癥狀也有類似,所以在採取治療措施之前,須得仔細辨認,否則越治越病。
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一般在勞累、輕傷或「落枕」後,頸肩開始疼痛,幾天後疼痛放射到一隻手的2~3個手指,感覺麻、脹。有的患者感覺頭暈、頭痛,白天不能工作,夜間難以入睡,頸部活動受限。患側肢體有沉重感,握力減弱,不能提重物,手臂肌肉出現萎縮。值得注意的是,該類型頸椎病通常只對一側肢體有影響。
如果說上述類型,尚易辨別的話,出現下面這種情況,患者本人就很難想到是頸椎病惹的禍。
脊髓型頸椎病,通常起病緩慢,患者並未覺得頸部有過多不適感,但是下肢發麻、發沉,肌肉發緊,抬步慢,行走困難,甚至步態不穩,雙腳踩棉花感。此後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手無力,不能寫字,甚至不能自己吃飯。該類型以40~60歲的中老年人居多。
另一種類型是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問題: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頭暈而跌倒者;眼脹、乾澀、視物不清等;耳鳴、聽力下降;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心悸、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有時感覺疼痛、麻木。
上述癥狀與頸椎活動有很大關係——頸部勞累,癥狀加重;頸部休息,癥狀減輕。具體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我們在「疲累後的痛楚——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一文中有詳細的說明。
還有一種類型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會因頸部突然旋轉,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耳聾、耳鳴等。下肢會突然無力摔倒,但是意識清醒。偶爾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咽型、食管型頸椎病較為少見,患者主要表現是咽部有異物感,吞咽越來越困難。
如果患者自訴頸部容於疲勞、疼痛,不能長久看書、看電視;有時感覺頭痛,後枕部疼痛,不知把頭放在什麼位置好;早晨起床後,脖子發緊、發僵,活動時發出「咔咔」的響聲;肩膀酸痛、發沉;背部肌肉發緊、發麻。除此之外,身體其他部位沒有不適癥狀。我們應該考慮頸型頸椎病的可能。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在疼痛區域有具體壓痛點,頸椎向前凸的生理曲度可能發生改變,椎體間不穩定或發生輕度骨質增生。在急性期,頸椎各方向活動範圍接近於零度。病情稍嚴重的可出現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頸型頸椎病被看做各型頸椎病的初期,如果此期不予有效防治,很可能引發其他類型頸椎病。
我們對於頸型頸椎病的治療,通常採取手法加運動療法結合的方式。
由頸椎病引發的頸、肩、背疼痛的問題,我們的方法是通過筋膜松解手法,改善筋膜緊張的問題。手法輕柔,在患者無痛的情況下進行,因為疼痛刺激會進一步加重緊張和痙攣癥狀。在處理完軟組織問題之後,我們會採用關節鬆動技術,來解決關節卡壓或關節紊亂等問題。
頸椎病急性發作期不宜增加運動刺激。待癥狀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進行運動療法。首先需要穩定頸椎,頸椎的穩定需要頸部深層肌肉控制,我們會進行收下頜運動,來鍛煉頸部深層肌肉力量。之後才進行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疼痛、僵硬、改善頸椎活動度等。然後嘗試做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循序漸進,慢慢增加角度。頸椎運動可以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放鬆完之後我們還會進行頸部肌肉力量訓練,增強頸部抗疲勞能力。
整個治療均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一次就可以明顯改善疼痛、僵硬癥狀,增加頸椎活動度。後續的綜合治療,我們會針對整個脊柱進行治療,因為頸椎病會發生於姿態異常的情況,我們會處理姿態的問題,達到不再複發的目的!
如果您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
歡迎來電諮詢
或者來店諮詢
蘊雪理療工作室地點:
天津市南開區奕聰花園6號樓901室
您還可以識別下方二維碼
添加我們的微信
您的關注是我們成長的動力
還有就是~
識別下方二維碼
即可進入蘊雪家微店
蘊雪家專註於純植物護膚
給肌膚更好地疼愛
歡迎進店選購哦
※頸椎病太可怕,久坐族如何預防?
※艾葉這樣用,輕鬆逼走頸椎病,用過的都好了,家有頸肩痛的快存!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