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潑墨潑彩,中國山水畫的奇葩

潑墨潑彩,中國山水畫的奇葩

最近,萃花在後台收到一個花粉提問,覺得有必要拿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在解答「潑墨省事易上手」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潑墨潑彩。潑彩潑墨成熟於上世紀60年代,正是西方抽象藝術蓬勃發展的時代,恰好,張大千那會兒就住在國外,跟畢加索、趙無極切磋畫藝,熟悉畢加索的知道他畫風是這樣的:

畢加索作品

趙無極的畫風又是這樣的:

趙無極作品《爭榮競秀》

所以切磋的結果就是,張大千的山水畫開始抽象了,不一筆筆細緻勾勒,改用大色塊經營山體結構了。

五代巨然傳統山水VS張大千潑墨山水

張大千選擇用潑墨潑彩替代線條造型,當這樣略帶抽象的畫作見諸於世時,有一類藝術家如張少俠、李小山坐不住了,他們覺得把墨和顏料潑在紙上,「是以西方抽象畫法,結合中國畫工具的特點,作了勉強的湊合。」看來這位粉絲的提問屬於歷史遺留問題,萃花帶著疑問請教了潑彩潑墨畫家瞿塘。

瞿塘,浙江台州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亞洲文化藝術家聯合會會員、浙江美術家會員,曾師從著名山水畫家陸儼少、樓浩之。


沒有基本功,你只會「潑」,出不了「彩」

瞿老師17歲開始臨摹傳統古畫,他反覆強調學好基本功,才是畫好潑墨山水畫的前提。當看得足夠多,建立了自己的「畫庫」,墨潑在紙上,才能自動檢索出構圖。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同樣,乍一看是大色彩交融的潑墨山水,細看會有點景人物、房舍草屋、漁舟等,這些山水畫的陪襯,畫法都來源於傳統,它們點明了主題,寄託了作者的感情。從這個角度來看,潑墨潑彩山水是對傳統繪畫的繼承與發展。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很多人覺得潑墨潑彩省事,不像《千里江山圖》要耗費大半年,但瞿老師強調「潑彩一分鐘,收拾八小時」。潑確實很簡單,但是要潑出層次感很難,混沌朦朧的「虛」與精心描繪的「實」鮮明對比,顏色之間要呼應協調,這些美感需要沉澱,沒有基礎的話,容易學會潑但很難出「彩」。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潑得好不是手巧,只是運氣好?

另一種對潑墨潑彩的誤解在於:潑墨潑彩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運氣好。瞿塘老師對此的解釋是:「潑墨的隨機說到底也是有人的參與,潑墨潑彩山水畫核心是做到心中有丘壑。」比起破墨破色,它更為放逸,「潑」用水量大,墨色變化有傾潑之勢。墨韻色彩的高度張揚,畫面更為朦朧,它的不可控性加強了繪畫的情感宣洩。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顏料、墨滲透、交容的過程是很奇妙的,這是常人理解的隨機成分,正因為它不可控,就會有潑壞掉的情況。我們看不到張大千潑壞掉的作品,但是瞿老師給我展示了他修改過的一幅畫: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是不是絲毫看不出哪裡不對?那麼現在來看一組對比,當你了解大自然,對光影有了理解,就會發現這幅畫里有一塊比較突兀。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看出來。

修改前VS修改後

對的,就是這塊藍色。潑壞的作品上,有的可以進行二次潑墨,在這幅作品上,瞿老師二次創作時用白色蓋住藍色,用自然的雲霧遮住大塊藍天,別有一番韻味。但是如何讓第一次潑墨的顏色,與二次潑墨的自然融合是創作的難度所在。


潑墨的樂趣在於意外?

照前面所說,畫到一半還可以修改,跟傳統繪畫先畫粉稿的行為相悖啊!動筆的時候不是應該早就知道哪一塊要畫什麼用什麼顏色嗎?這是潑墨與傳統繪畫很大的區別之一,在潑之前通常不知道自己具體要表現什麼,根據墨跟色交融的自然效果,開始構圖。瞿老師笑稱這是潑墨的最大的樂趣所在。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所以潑墨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什麼口味,但它一定是巧克力,不可能是蛋糕。這幅畫想要用什麼顏色,畫山水還是花鳥會有預設,但是一旦潑下去就要靈活收拾了。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靈活還表現在創作中的各種嘗試,瞿老師給我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他曾經在作畫時,一時興起將高度白酒加在顏料中,酒精混合顏料滲透的效果非常好,而且聞聞還有酒香味,有時會因此迸發更多的創作靈感。

瞿塘潑墨潑彩作品

類似加白酒這種潑墨潑彩的技巧,並不是所有畫家都會說出來,知道這種「人不知我知」的操作後,我緊張又興奮……(搞得好像我知道了就會畫似的)瞿老師只是笑,末了喝口茶補充道:「張大千即使住在國外那麼多年,還總是一襲長袍,留著美髯長須示人,他清楚自己是中國人,潑墨山水畫也必須符合國畫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技巧那些東西,沒什麼不能說的。」

所以,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小彩蛋

萃花: 畫抽象山水畫這麼久,瞿老師您怎麼看待冷軍的畫?

瞿老師: 冷軍是我尊敬的畫家之一,他的畫面太細緻,連金屬銹斑都一覽無遺。這不單是繪畫技藝的精湛,更是觀察能力的強大。一度非常佩服他。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最貴的十幅國畫,買不起看一眼總行吧!
800年前老祖宗就教會我們,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場旅行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