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革命家到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丨德國各界如何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

從革命家到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丨德國各界如何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

原標題:從革命家到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丨德國各界如何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


2018/5/23


近日,馬克思,一位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風風雨雨中引來了他的200周年誕辰。馬克思的理論失誤是沒有看到資本主義有自我修正能力,而不是一定走到社會奔潰為止。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和法製成為社會溝通與修正的橋樑。

馬克思,一位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風風雨雨中引來了他的200周年誕辰。出乎所有人意料,這次德國政界、新聞界和文化界對馬克思誕辰舉行了幾乎最高規格的紀念活動——德國還沒有第二位歷史人物(如貝多芬、康德、黑格爾、愛因斯坦),享受到這樣的殊榮。



5月5日中國贈送的馬克思立像在馬克思故鄉特里爾揭幕


早在5月5日生日前夕,4月27日,德法共同文化電視台Arte就推出53分鐘的紀錄片《馬克思與他的遺產》(Karl Marx und seine Erben)。同日,德國中央電視台ZDF與文化電視台Arte聯合推出52分鐘的專題片《偶像馬克思》(Fetisch Karl Marx),學者討論馬克思與今日社會的關係。5月2日,德國中央電視台又單獨推出長達88分鐘的大型文獻片《馬克思,德國預言家》(Karl Marx - der deutsche Prophet),稱讚馬克思是「最有影響力的德國思想家——而且直到現在。」而其它德國電台、報刊介紹、討論馬克思的節目不計其數。


《馬克思,德國預言家》劇照,馬克思(Mario Adorf飾)和女兒Eleanor(Sarah Hostettler飾)


冷戰中,東德及整個東歐世界,將馬克思視作聖人,東德甚至將19世紀德國工業起飛時最重要的工商城市之一開姆尼茨(Chemnitz)都改名為「馬克思城」。即使兩德統一後迄今,東德還有550個街道或廣場是以馬克思命名。而西德民眾一直以平常心對待馬克思,將馬克思看作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人。所以,德國社會民主黨一直將馬克思視作該黨的祖師爺,1928年該黨就買下在特里爾、建於1727年的馬克思故居。過後被納粹沒收,1947年該故居對外開放。1968年馬克思誕生150周年時,社民黨將故居擴建成對外開放的博物館,由當時的黨主席、外交部長勃朗特親自前來剪綵。


這次值馬克思誕生200周年,特里爾市投資510萬歐元,舉行600多場紀念活動,包括藝術展和音樂會。馬克思故居、特里爾城市博物館、萊茵州州博物館聯合舉辦有史以來最大的馬克思展《馬克思——生活、著作、時代》,從歐美11個國家的110個博物館租借來400多個展品,包括馬克思在倫敦去世時所坐的沙發等,甚至收集到59種語言的247部《共產黨宣言》。德國郵政局專門發行了馬克思誕生200周年的紀念郵票。


馬克思誕生200周年紀念郵票


馬克思(的大女兒)在法國的兩位後人Frederique和Anne Longuet-Marx也應邀前來。當年在馬克思出生證上簽字的特里爾市長E.Grach的後人、德國電視主持人Günther Jauch也前來朗讀馬克思出生證。



馬克思的後人Anne 和 Frédérique Longuet-Marx


馬克思作為德國歷史上傑出的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能在資本主義剛剛起步的時代,德國甚至還處於封建社會、農耕社會,他就能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全方位地研究這個將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他的許多分析結果、至少分析方法迄今還沒有過時。所以就學者馬克思而言,本來沒有值得爭議之處。引起爭議的是他去世後的世界歷史發展,列寧利用俄國政權的虛弱,以馬克思的名義、即以「革命」或「階級鬥爭」的名義而發動十月政變,殘酷鎮壓異己,建立起史無前例的專制統治,並以武力將這樣的專制強加給東歐各國。何況,通常的專制還只是政治專制,而蘇俄通過所謂馬克思倡導的「全民所有制」,國家壟斷經濟權,建立起政治與經濟的雙重專制。以致人們提到馬克思就談虎變色,將馬克思與那段血腥的暴政歷史、與蘇俄古拉格聯繫在一起。

確實,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中提出過暴力革命,但當時兩人都是涉世未深的30、28歲血性青年。1875年德國兩大工人組織合併時通過了拉薩爾主導的《哥達綱領》,就確立工人不通過暴力革命、而是通過民主選舉來維護自己權利。1878年《芝加哥郵報》記者採訪馬克思時問:「您可能很願意看到完全根除現有的制度?」馬克思猶豫一下後表示:「我們知道,暴力行為是沒有意義的。」恩格斯去世前夕的1895年3月對暴力革命做出了最終否定:「舊式的起義,在1848年前到處都起過決定作用的築壘巷戰,現在大都陳舊了……我們是革命者,顛覆者,但我們採用合法手段,卻比採用不合法手段或變革辦法要獲得多得多的成就。」恩格斯還拿出1000英鎊,資助兩位德國社民黨議員參加德國的議會大選。


5月4日晚上在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康茨旦丁大廳中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1000多位客人前來。歐盟理事會主席容克親臨大會作開幕詞,「馬克思是一位非常有遠見、有特性的哲學家,我們要從那個時代的背景來理解馬克思 ……抵制社會不公正現象,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義務,也是任何崇尚民主的人的義務。至於那些後來者利用馬克思的一些價值觀和語句來作為壓制他人的武器,不能把這些罪惡都寫到馬克思頭上。」「歐盟大廈在搖晃,就因為在社會領域做得不夠,我們必須改變。」



歐盟理事會主席容克親臨紀念大會作開幕詞

這次湊巧的是,這屆特里爾市長、該市所在的萊茵州州長、甚至德國總統都是社會民主黨人,都可稱為馬克思的政治後裔,所以馬克思在這個時候過200歲生日,是撞上了天時地利人和。儘管如此,在紀念大會場外極左黨派的支持聲浪和人權團體的抗議聲浪不斷。州長Malu Dreyer發言中表示:「在20世紀,以馬克思的名義而鎮壓幾百萬無辜者的犯罪行為,不能都寫在馬克思身上!我們要從馬克思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理解馬克思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和他的著作……這次活動搞得左右搖晃,但這也好,人們在這裡享有觀點自由。」


5月3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邀請了500多位客人前來柏林總統府座談馬克思。這位總統1991年在吉森大學完成的所謂「法學博士論文」就是典型的馬克思問題:「國家消除無家可歸者的歷史與前景」。總統作開場引言時,長篇討論馬克思理論對現代社會的意義:馬克思是一位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一位記者和主編;一位政治家、工人領袖和教育家;一位流亡者、政治受迫害者……無論他的理論有多少矛盾,產生了多少後果,有一點是肯定的: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德國思想家。出現馬克思離不開19世紀德國歷史,德國歷史也同樣少不了馬克思。在當時這樣封建專制、全社會走向貧困的時代,他以人文主義激情呼籲新聞自由,呼籲人性的勞工環境,八小時工作制,工人及其子弟的基礎教育,承認婦女的地位價值,直到對環境保護的抗爭……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柏林總統府舉行馬克思討論會


但施泰因邁爾也尖銳地指出,儘管馬克思自己聲稱他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斯大林等專制者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歪曲、利用馬克思的許多觀點,但從社會責任角度來說,從馬克思的語言暴力到後來專制者的行為暴力,並不能說馬克思對這些後果就沒有任何責任。例如馬克思早就分析到資本集中對社會的危害,更反對政府參與經濟運作。但馬克思1881年給俄國Vera Sassulitsch女士的一封信中寫道:「取消共有財產……讓大部分農民轉變成通常的無產者。」就這麼兩行字,過後馬克思自己都廢棄了,所以那封信都沒有放入信封。但這兩行字卻落入列寧、斯大林之手,他們以此為「理論依據」,殘酷剝奪了幾百萬俄國農民的財產,把他們強制移民到其它地區。


所以施泰因邁爾最後認為:「我們身處2018年的德國人,既不要拔高馬克思,也不要把他從我們的歷史中驅除。我們既不用害怕談馬克思,也不用為馬克思塑造一尊金像。就保留馬克思作為一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冷戰時期,東歐世界都號稱堅持馬克思主義,並以此與西方對峙。所以無論東方西方,人們潛意識地排斥馬克思。現在冷戰過去了30年,至少年輕一代已經沒有了這樣心理,馬克思也將逐步回歸到一位哲學家或政治經濟學家、而不是革命家的角色。而且有意思的是,恰恰在新時代,馬克思又有點熱了起來。從來無人問津的倫敦馬克思墓地,現在也收4英鎊門票,墓園地圖上唯一紅色圈上「馬克思」。



馬克思在倫敦Highgate Cemetery的墓地


恩格斯是革命家,而馬克思始終是理論家:他從來沒有去過工廠實習(他與妻子燕妮都不會料理家務),沒有與工人交往,更奢談指導工人運動,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大英圖書館,去世時也只有12位親友為他送葬。但馬克思是一位天才,全才,他能從點滴的經濟信息中看到社會的本質,預期社會的發展。例如:


異化:在大機器生產中,人也蛻化成會說話器。他不知道生產的全過程,甚至不知道他所生產的這個零件派什麼用場。八小時之內我的一切賣給了企業,企業也就把你看作一個生產資料。所以這幾十年來,如何將生產人性化,成為西方工業界的一大主題——到了新世紀,出現了越來越好的智能機器。於是,人倒沒有蛻化成機器,機器卻進化成人。


第四次工業革命:馬克思分析的是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機器替代了人工,導致勞工剩餘,即失業。技術進步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利潤、還是提高人的生活?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前夕,人們又回到馬克思的命題。


貪婪: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以人的貪婪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而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於是,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對勞工的損傷。在經濟全球化中,又加重了地區貧富差異,並導致難民潮等。


制度性危機:通常人分析經濟危機,只是分析現象,而馬克思卻看到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這樣經濟體系的必然結果——如果十個官員中只有一個官員腐敗,這是道德問題;如果有九個腐敗,這就是制度性腐敗。


當然,馬克思的理論失誤是沒有看到資本主義有自我修正能力,而不是一定走到社會奔潰為止。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和法製成為社會溝通與修正的橋樑。儘管如此,馬克思理論還是可以給予人們分析今日世界的一些啟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視角NPF 的精彩文章:

定居於哈爾濱、上海、天津等地的俄僑是如何來到中國的?1917年之後,俄國貴族難民的流亡之路
1917年之後的俄國貴族在華流亡歷程:投靠過哪些軍閥?興辦過哪些工商業?創辦過哪些知名院校?

TAG:新視角NP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