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血女真一一滿族新城戲

鐵血女真一一滿族新城戲


《鐵血女真》中國滿族唯一戲曲藝術劇種~滿族新城戲,創作、排演於1991年。該劇濃愈的滿族音樂元素,獨特的民族服飾以及演員的表演風格,在文化部舉辦「天下第一團」稀有劇種展演時,名震齊魯大地。

滿族新城戲,戲劇百花園中的奇葩。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濃民族郁的民族風采,音樂本色的活態保存以及音樂品種演化出來的新特徵,承載了重要的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學術價值。新城戲,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在傳承過程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價值,審美功能等得到社會的公認。赴京演出時,跌宕起伏的劇情,厚重濃郁的民族風情,儒雅合韻的音樂唱腔,演員精彩的表演,贏得現場觀眾的共鳴。觀看演出的滿族同胞熱淚盈眶,向劇組全體演員鞠躬致謝的場面,感人至深,難以忘懷!!!


《鐵血女真》以表現滿族先世女真首領一阿顏阿骨打興兵伐遼,建立大金國的傳奇人生故事劇。這部史詩劇作,即辛亥史以來,首次將滿族先世女真族民族英雄形象,矗立在戲劇舞台,為觀眾了解真實的金中都歷史,以古鑒今,喚醒民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復興民族文化,為全體族胞們,重塑文化自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搶救民族文化功不可沒!

滿族新城戲誕生搖籃一一扶余。吉林省松原地區扶余,曾是清朝新城府治所,流傳此地區久遠的滿族民間說唱曲藝藝術,故定名為滿族新城戲。新城戲,做為一種民族藝術,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紮根於人民生活的土壤,時間上的傳承性,空間上的傳播性,在增強民族團結以及凝聚力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鐵血女真》所展示的民族性、地域性,憂患意識,犧牲精神、生命價值,既是滿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推動傳承滿族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珍貴的當代價值導向功能。

《鐵血女真》以「八角鼓」為母體,融入滿族音樂、舞蹈元素,唱腔、表演藝術,以及舞台美術都充滿了滿族藝術的主要特徵,是滿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滿族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劇中大量的滿族音樂元素,薩滿文化魂寶的應用,以及體現民族精神的舞蹈組合,傳統「八角鼓」等藝術形式,滿族先世歷史人物題材的戲曲故事情節,彰顯民族精神及歷史文化風采。滿族新城戲文化遺產是具有珍貴、重要價值的滿族歷史發展活態化的真實見證。


烏古倫


《鐵血女真》是從金王朝歷史走向現實的滿族藝術形象,將歷史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的創新民族藝術,讓各民族人民更直接的了解滿族的文化藝術發展歷史。《鐵血女真》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從優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提升文化自覺性和自信心,使滿族的藝術文化得到可持續的傳承與發展。

《鐵血女真》古老的民族基因,是重新構建民族身份認同,傳承民族藝術的重要的載體,對於強化民族精神實力,民族觀點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凝聚文化認同,發揮積極的作用。

《鐵血女真》是點燃民族文化新活力的燭光,弘揚滿族藝術文化的里程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語境中,將體現重要的藝術審美價值;在詮釋民族藝術現實的存在感和傳承發展的可行性,獲得民族藝術平等對話的話語權,維繫民族話語空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話語權。滿族新城戲,在中華歷史文化中的重要貢獻,是其它文化形式所不可替代。


滿族戲曲事業的守望者,以樸素的文化自覺,以及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鐵血女真》做為少數民族稀有劇種,已被列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發展史》《中國戲曲曲藝辭典》《中國戲曲年鑒》

*1992年參加文化部全國稀有劇種「天下第一團」(北方片)展演;

*1993年,該劇先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文華大獎」,編劇、導演、作曲、表演演職人員等均榮獲諸多國家級最高藝術獎項,被譽為新時期最好的少數民族戲劇之一;

*入選文化部建國五十年來優秀戲曲名錄。

*目前,入選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地方小戲種,走出扶余、走出吉林,走向全國;

*1995年,赴韓國進行外交文化交流,成為中國戲曲百苑中的一枝奇葩;

*2017年,為讓滿族經典戲曲再現舞台,滿族新城戲保護中心,歷時三個月復排《鐵血女真》參演人員80餘人。

在此,以誠摯的心情,感謝為中國民族戲曲傳承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劇組全體工作者!

作者薩冰娜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毀宋朝累明代,「憤青」是怎樣誤國的?
溥心畬的人品與畫作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