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站在香港街頭,我在想什麼?
太平山頂俯瞰香港 攝影:Teeny
醉朦朧
小心
梅艷芳
00:00/02:29
上周去深圳出差,周末順道去香港玩了兩天。旅行總是能為生活創造新的情節,同時為想法提供養料。當我站在香港街頭,我在想什麼?
居民樓
第一感覺是香港的居民樓都很高。上海的老小區一般樓層在六層左右,畢業以後租過的兩個小區都是如此。而香港則動輒20層以上。我們去探訪的網紅打卡點彩虹邨就有20層。
彩虹邨 攝影:Teeny
彩虹邨在1962-1964年間分期落成,到今天也是五十多年的房子了。
有名的公共屋邨還很多,比如《變形金剛4》的取景地怪獸大廈(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及海景樓共五棟大廈組合而成的形狀為「E」形的建築物)則更加能感受到壓迫感。
攝影:Jonathan Leung
圖片授權基於:CC BY-SA 2.0
怪獸大廈
前期做攻略和後期寫文章有意無意地看了一些和攻略不甚相關的文章,其中關於住房的討論不在少數。住房,永遠是是一個熱點話題啊。
其中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做「香港人是怎麼買得起房子的?」下面這個答案我覺得很有趣:
重構自己對「房子」的認知,仔細想來其實我們都在做這件事。
對於鄉下的親戚來說,「房子」應該是一幢獨棟的小樓,有院子,有天有地,可以種點果樹,種點小菜。在城市裡這樣的房子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奢望的。一個100多平的房子,也許是二三線城市的標配,在上海需要用很多年去償還,而在香港,這是富豪級別的奢侈品。
我們對「房子」和「舒適」的認知確實經歷了重構。以至於我現在其實對自己的標準有點模糊了。
之前閉關的兩個月,我住了兩個月上下床的宿舍。本來內心是有些抗拒的,畢業以後雖然也是租的房子,但是好歹有私人的空間,突然要回到寢室生活,著實有些恐慌。而事實上我很慶幸選擇了宿舍。
我在追求什麼?舒適是什麼?安穩又是什麼?剛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說北上廣安放不了肉身,小城市卻容不下靈魂。北上廣就可以安放靈魂了嗎?好像並沒有。
當我躺在高低床上,整個世界不過剩下面前的小桌板和電腦屏幕的幽光,只專註學習本身,不用考慮工作、房租、未來的時候,好像靈魂和肉體得到了片刻的安放,不過也只是片刻而已。
很難說哪種生活是舒適,哪種是苟且,香港高聳的居民樓,是留在這裡的人選擇的生活方式。
地鐵
香港的地鐵是沒有安檢的。這大概是香港地鐵給我的第一個不同的感覺。
我以前是沒有思考過地鐵安檢的合理性的,但是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很難定論。事實上國外很多國家的地鐵也都是沒有安檢的。那地鐵到底需不需要安檢?
不設,自然是有風險的,比如香港地鐵在去年2月出過縱火事件,就在人流量非常大的沙尖咀地鐵站。如果你搜一下國外的地鐵襲擊事件,也不少,比如去年的9·15倫敦地鐵爆炸事件。
但是安檢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我們的安全卻很難定論。國內大概只有北京的地鐵安檢比較嚴,上海雖然現在比以前嚴一點,但是真想帶點什麼東西進去還是易如反掌。所以安檢確實過濾掉了一部分安全隱患,並且增加犯罪成本,但是並不是萬無一失。
其實需不要安檢,需要何種程度的安檢,需要我們在安全、成本、效率之間找一個平衡。如果向安全傾斜,那麼安檢就應該像機場一樣嚴格,但很明顯,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效率是很重要的。如果完全向成本,效率傾斜,那麼也就意味著要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
總的來說,已經接受了的東西,要想改變都會有很多阻礙因素。上海如果一夜之間取消安檢,那麼會有一批人失業,並且一旦取消後發生安全事故,很難有人願意去承擔這個後果。
而對於香港來說,增加安檢意味著增加了很多運營成本,設備以及人工的成本都會增加,香港地鐵本身就是比較貴的,人們也在安全和成本之間尋找平衡點。
集市
香港作為一個購物天堂,印象中該是海港城,銅鑼灣,中環的各種商場,大牌林立,買買買的人絡繹不絕。
確實是這樣的。
不過在各種高端商場的夾縫間,有很多小商品市場,就是搭起來的棚子,走道狹窄,販賣著各種小商品。這可能是我們印象中的另一種香港,充滿了市井味。
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廟街夜市。廟街是很多港片的取景地,大概就是因為它三教九流,魚龍複雜,除了各種小商品,還有算命,跌打,街頭大排檔。可謂無奇不有。
後來在銅鑼灣,中環都有看到類似的小市場,就在高樓大廈之間的狹窄通道之間。我不知道香港本地人是否會經常在這種集市上購物,還是這只是保留下來的一種形態。就像是兩種大相徑庭又相安無事的生活方式。
嘉咸街 攝影:Teeny
尾聲
身臨其境和道聽途說始終不一樣,之前對香港的零碎印象逐漸立體起來。去之前攻略做得不算充分,回來以後因為要寫文章補充了很多背景知識,發現有些地方沒能探訪略顯遺憾,不過正好留了個理由再去。
那麼香港,下次見啦。
TAG:對抗虛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