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生石的動人故事:僧圓澤傳

三生石的動人故事:僧圓澤傳

僧圓澤傳

蘇軾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憕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泝(同溯,逆水而行)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瓮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

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

又歌曰: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己遍,

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後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白話文:

唐朝有個名叫李源的貴族子弟,因為父親在戰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把自己的家財捐獻出來改建成惠林寺,作為佛教道場,並辭官住寺修行。

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是一位道行很高而且精通音樂的大修行人。李源和他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常常促膝談經論道,往往一談就是一整天,幾乎廢寢忘食。

有一天,他們相約同往四川朝拜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禪師有所顧慮,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但李源堅決不同意。圓澤拗不過,只好依了他,喟嘆道:「看來人的定數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他們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岸邊,看到一個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挑水。圓澤看見後,就流著眼淚對李源說:「知道么?我之所以不願走水路,就是因為怕見到她啊!」

李源很驚訝,詢問原因,禪師說:「她姓王,我前生的業力註定要投胎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願繼續輪迴,所以抵抗到如今,她懷孕了三年還沒生育。現在既然碰了頭,那就無可逃避了。勞駕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當嬰兒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望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之夜,你到杭州的天竺寺外,我們再見個面。」

李源聽後,悔恨交加,只好哭著為他洗澡更衣。黃昏時分,圓澤禪師就圓寂了。河邊擔水的那個王氏婦人也隨之產下一個男嬰。

三天以後,李源打聽到王家,去看望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李源便把事實真相告訴了王家,王家便出錢把圓澤禪師埋葬在山下。

親歷無常,目擊輪迴,李源心中大慟,再也沒有心思去遊山玩水了,便失魂落魄地返回惠林寺。圓澤禪師的徒弟告訴李源說,圓澤師父早已預知此事了,所以臨行前就寫好了遺書,對我們交代了後事。李源震驚失色,痛不欲生。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趕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與圓澤禪師的後身約會。剛到寺外,就聽到有歌聲從葛洪川畔傳來: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循聲望去,見遠處的竹林中,一個牧童正在拍著牛角唱歌。李源知道,那牧童正是圓澤禪師的後身,於是他強忍悲痛,含淚高聲問道——

「澤公啊澤公,一別十三秋,您老還好嗎?」

牧童答道:「李公真乃守信義的君子,沒有白交一場。可惜我俗緣未了,不能再和你親近了,徒嘆奈何!嗚呼哀哉,輪迴路險,生死海深,人生苦短,轉眼即是百年。我們只有努力修行,念佛求生凈土,才不會退轉啊!老實念佛,一路珍重,我們後會有期!」

隨即又唱起一首歌: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牧童且歌且行,漸行漸遠,漸漸融入蒼茫山嵐,從此不知去向了。

江河嗚咽,山林驚心,知己難逢,雅士斷腸……

三年後,當朝大臣李德裕聞知此事,認為李源是忠臣之子,又很孝順,遂向朝廷奏章推薦,請授官職。不久,皇帝頒詔,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此時的李源早已看破了世界,覺悟了人生,那肯就範於名韁利鎖。後來他便一直在寺里念佛修行,到八十歲時,報盡往生凈土,大事了畢。

點評:即便證得如圓澤禪師這般預知未來的功夫境界,如果不修習凈土,還是難免再歷輪迴。不過圓澤禪師能夠不昧上一世記憶,已經極難可貴。沒有修行的人,或者修行功夫不到的人,在經歷胎獄和生產兩種折磨後,都會失去前世記憶。而這也就是我們都不記得前世記憶的緣故。不要說前世記憶了,即便十幾年前二十幾前年的記憶都差不多記不清了吧?人生在世恍如鏡花水月——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西湖十六遺迹

三生石」位於杭州西湖的靈隱寺,寺中三生石的傳說,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三生石位於杭州三天竺法鏡寺後之蓮花峰東麓,是清初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中所言「西湖十六遺迹」之一。該石高三丈許,由三塊天然石灰岩組成,石上鐫刻「三生石」三個篆字。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七.忠義下

李憕,太原文水人。父希倩,中宗神龍初,右台監察御史。

憕早聰敏,以明經舉,開元初為咸陽尉。時張說自紫微令、燕國公出為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有洺州劉行善相人,說問:「寮寀後誰貴達?」行乃稱憕及臨河尉鄭岩。說乃以女妻岩,妹婿陰行真女妻於憕。及說為并州長史、天兵軍大使,引憕常在幕下。九年,入為相,憕又為長安尉。屬宇文融為御史,括田戶,奏知名之士崔希逸、咸暠業、宇文順、於孺卿、李宙及憕為判官,攝監察御史,分路檢察,以課並遷監察御史。憕驟歷兵、吏部郎中,給事中。憕有吏干,明於几案,甚有當官之稱。

二十八年,為河南少尹。時蕭炅為尹,依倚權貴,蒞事多不法。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賴。又道士孫甑生以左道求進,托以修功德,往來嵩山,求請無度,憕必挫之。炅及甑生患之,而構於朝廷。天寶初,出為清河太守。十一載,累轉河東太守、本道採訪。謁於行在所,改尚書右丞、京兆尹。十四載,轉光祿卿、東京留守,判尚書省事。

其載十一月,安祿山反於范陽,人心震懼。玄宗遣安西節度封常清兼御史大夫為將,召募於東京以御之。憕與留台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珣,綏輯將士,完繕城郭,遏其侵逼。遷憕禮部尚書,依前留守。自逆徒發范陽,至渡河,令嚴,覘候計絕。及渡河,陷陳留、滎陽二郡,殺張介然、崔無詖,數日間已至都城下。祿山所統,皆蕃漢精兵,訓練已久;常清之眾,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戰。及兵交之後,被鐵騎唐突,飛矢如雨,皆魂懾色沮,望賊奔散。憕謂奕曰:「吾曹荷國重寄,誓無避死,雖力不敵,其若官守何!」奕亦便許願守本司。於是憕居留守宅,奕獨居台中。

及常清西奔,祿山領其眾,椎鼓大呼,以入都城,殺掠數千人,箭及宮闕。然後住居於閑廄中,令擒憕及奕、判官蔣清等三人,害之,以威於眾。祿山傳憕、奕、清三人之首,以徇河北。信宿,至平原,太守顏真卿斬其使,浴其首,殮以木函,祭而瘞之,以聞。玄宗贈憕司徒,仍與一子五品官。奕武部尚書,崔無詖工部尚書,各與一子官。蔣清文部郎中。

憕豐於產業,伊川膏腴,水陸上田,修竹茂樹,自城及闕口,別業相望,與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鄭岩,天寶中仕至絳郡太守,入為少府監,田產亞於憕。

憕有子十餘人,二子為僧,與憕同遇害;二子彭、源,存焉。

源,時年八歲,為賊所俘,轉徙流離,凡七八年。及史朝義走河北,洛陽故吏有義源者,贖之於民家。代宗聞之,授河南府參軍,轉司農寺主簿。以父死禍難,無心祿仕,誓不婚妻,不食酒肉。洛陽之北惠林寺,憕之舊堅墅也,

源乃依寺僧,寓居一室,依僧齋戒,人未嘗見其所習。先穴地為墓,預為終制,時時偃仰於穴中。

長慶三年,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薦之曰:"處士李源,即故禮部尚書、東都留守、贈司徒、忠烈公李憕之少子。天與忠孝,嗣茲貞烈。以父死國難,哀纏終身,自司農寺主簿,絕心祿仕,垂五十年。暨於衰暮,多依惠林佛寺,本憕

之墅也。寺之正殿,即憕之寢室,源過殿必趨,未嘗登踐。隨僧一食,已五十年。其端心執孝,無有不至。抱此貞節,棄於清朝,臣竊為陛下惜之。"

詔曰:

山林以寄其跡,爵祿不入於心,泊然無營,五十餘載。夫褒忠可以勸臣節,旌孝可以激人倫,尚義可以警澆浮,敬老可以厚風俗。舉茲四者,大儆於時。是用擢自衡門,立於文陛,處以諫職,冀聞讜言,仍加印紱,式示光寵。可守左諫議大夫,賜緋魚袋。仍敕河南尹差官就所居敦諭遣發。

穆宗尋令中使齎手詔、緋袍、牙笏、絹二百匹,往洛陽惠林寺宣賜。源受詔,對中使苦陳疾甚年高,不能趨拜,附表謝恩,其官告服色絹,皆辭不受。竟卒於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念生 的精彩文章:

韓愈自找的「冤家」——唐朝名將李愬

TAG:十念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