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楚天名醫大講堂:慢性胃炎久拖不治也可能成胃癌

楚天名醫大講堂:慢性胃炎久拖不治也可能成胃癌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塗曉晨 劉坤維

【專家名片】

姓名:任宏宇

職務: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擅長:從事消化道疾病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20多年,擅長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精通胃鏡、腸鏡操作進行相關診斷、內鏡下止血、插管、早期腫瘤微創治療。

門診: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一說起胃病,很多人不當一回事。殊不知我國胃病高發,每2個成年人就有一個患慢性胃炎,若不及時有效治療,長久下去可能引發胃出血、胃潰瘍等併發症,甚至進展至胃癌,危及生命。上周三,「楚天名醫大講堂」邀請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教授任宏宇,為廣大市民講解慢性胃炎的防治。

慢性胃炎「發威」後果嚴重

據世衛組織統計,胃病的發病率高達80%,且正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長,其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任宏宇教授表示,我國慢性胃炎患者基數龐大,成人患病率在50%以上,也就是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慢性胃炎。

由於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大多數患者沒有癥狀,或只是出現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不振、餐後飽脹、噁心嘔吐等,長期加班的「上班族」、長期奔波者、飲食無規律、不愛運動、中老年人都是高發人群。

此外,煙酒無度、壓抑煩悶等也會誘發慢性胃炎。任宏宇教授介紹,胃黏膜是保護胃壁安全的天然屏障,如果它不斷受到包括胃酸、幽門螺桿菌、藥物、反流膽汁酸、刺激性食物等「攻擊」,就會受損引發各類胃部疾病。此外,「夜貓子」的胃病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4倍。

「不少人不把胃炎當一回事,以為吃點葯就沒事了,實際放任不管危害很大。」任宏宇教授說,慢性胃炎治療不及時,炎症累及黏膜深處的腺體並引起萎縮,會進展為萎縮性胃炎,此時胃如同「貧血」一樣泛白,甚至變薄、變皺,這也意味著它的自我修復能力不斷下降,嚴重還會發展為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主要「罪魁禍首」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老胃病」總好不了。實際上,我們胃裡「躲著」一種細菌——幽門螺桿菌,即使在腐蝕力強的胃酸環境下,它也能頑強生存。有資料顯示,我國20至40歲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為45.4%至63.6%,70歲以上高達78.9%,甚至兒童也有30%的感染率。

「幽門螺桿菌是引發慢性胃炎主要致病菌之一。」任宏宇教授說,它能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使其遭到反覆侵襲出現慢性炎症。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活檢標本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高達80%-95%。

慢性胃炎如何確診?任宏宇教授表示,只需做胃鏡檢查,必要時進行胃粘膜活檢即可。現在胃鏡檢查只需10分鐘,如果擔心出現咽部不適等癥狀,可以選擇無痛胃鏡。當然,要明確診斷病情,還需要做胃鏡下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儘早發現癌變及其他疾病。

「很多人認為做胃鏡難受,被小醫院忽悠CT可以無痛查胃病。」任宏宇教授說,胃炎本身是胃粘膜病變,胃粘膜僅幾毫米厚,做B超或者CT根本無法看清病變情況。

40歲以上高危人群定期檢查

「查出慢性胃炎,需個體化定製治療方案,別隨意亂用藥。」任宏宇教授說,對有胃黏膜糜爛、反酸、上腹痛的患者來說,應進行抗酸或抑酸治療;伴膽汁反流的患者,可服用有結合膽酸作用的藥物,增強胃黏膜保護屏障。此外,如出現不典型增生、重度腸化生的患者可進行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任宏宇教授建議,在飲食上,要細嚼慢咽,不要暴飲暴食,在外吃飯最好分餐制,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在生活上,不要太勞累,工作壓力不要太大,保持心情愉快。盡量吃易消化食物,不吃油膩、生冷、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血管擴張加重胃炎。同時,保持心情舒暢,每周堅持鍛煉。

「胃鏡作為胃病的檢查手段十分重要。」任宏宇教授表示,40歲以上、尤其是有家族遺傳性胃癌的人,最好定期做胃鏡,以便早發現病變,儘早治療。伴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患者,6個月左右複查一次;中至重度萎縮並伴有腸化生的患者1年左右複查1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 的精彩文章:

胃不舒服、腹痛到底是胃炎?還是胃癌?
胃癌來臨,9種人易中招,快來看看你離胃癌到底有多遠?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