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略論鈞官窯的工藝創新

略論鈞官窯的工藝創新

文 | 丁建中

鈞台窯即宋鈞官窯,其窯址位於現河南省禹州市城內東北隅,是後世所稱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宋代南北窯場林立、爭奇鬥豔的情況下,鈞台窯能夠獨樹一幟,躋身名窯行列,並最終為宮廷選中,成為官窯燒制御用鈞瓷,是與當時鈞窯工匠富有創新精神,不斷探索、不斷進步分不開的。鈞台窯創造出了彪炳中國陶瓷史冊的「窯變藝術」,為陶瓷美學開闢出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下面試從鈞台官窯瓷器的造型、釉料、施釉、窯爐等工藝方面對其創新成就作一探討。

一、造 型

鈞官窯瓷器的造型借鑒了商周青銅器的一些器型,並根據鈞釉的特點進行了藝術概括和取捨,使造型呈現出古樸端莊、簡練大氣的風貌。如出戟尊仿自青銅器,但去掉了煩瑣的青銅紋飾,只用12個長方形戟條分置於尊的上、中、下三個部位,兩兩對稱,上下呼應,使整個造型顯得莊重、大方。又如鈞官窯獨有的用於宮廷種植奇花異草的各種花盆造型及盆托,計有海棠式、蓮花式、葵花式、渣斗式、仰鍾式、長方形、六方形等,這些花盆曲線優美,楞角分明,最適宜於表現鈞釉的變化,高楞處釉薄色淺,低凹處釉厚色重,產生虛與實的對比、透明與乳濁的對比、色彩的對比等等,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有鼓釘洗造型也是如此。這些器型製作規整、工藝精細,是結合鈞釉特點、適應鈞釉變化而進行的創新之作。

二、釉 料

鈞官窯的釉料組成與其他窯口的釉料有很大的不同,它屬於一種二液分相釉。這種釉由於分相液滴對可見光產生散射而使釉呈現乳光和不透明狀態。經過科學研究,並經實驗證實,釉組成中的SiO2含量比較高,A12O3含量比較低,同時含有一定量的P2O5,這是釉產生二液分相的主要因素。隨著SiO2含量增高或A12O3含量降低,則釉的乳濁度增高,不含銅的鈞釉釉色向青白色發展,但SiO2量過高時釉呈焦灼狀態;SiO2量降低或A12O3量增高,則釉的透明度提高,不含銅的鈞釉釉色向青綠色發展。也就是說釉的乳濁度和呈色取決於釉組成中的SiO2/A12O3之比。

在釉中有意識地引入銅元素,燒製成功奼紫嫣紅的窯變釉,是鈞官窯的一大成就。釉中若無銅元素則釉色只能呈天藍、天青、月白、豆青諸色,引入銅之後,則色調五彩繽紛,窯變萬彩,同一器物上就呈現出複雜多變的色彩,可謂紅中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藍、藍中帶紅,自然絕妙,美不勝收。

鈞釉這種獨特的創造性配製方法是鈞窯工匠長年勞動和不斷總結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可說是前無古人,是對中國陶瓷乃至世界陶瓷的一大貢獻。

三、施 釉

鈞官窯的施釉工藝採用上兩種釉的辦法,使鈞釉的窯變色彩更加豐富,其獨有的蚯蚓走泥紋和兔毫紋也與這種上釉方法密切相關。

紫紅釉上釉一般下層施青藍釉、上層施銅紅釉,燒後釉色呈玫瑰紫或海棠紅。這種施釉工藝,以里藍外紅的花盆為代表。上釉時花盆裡邊先施一種青藍釉,乾燥後花盆外面再上一層銅紅釉,而裡邊不上銅紅釉(裡邊也可再上一層青藍釉,該釉可與第一層釉相同,也可不同),燒成後花盆就呈現里藍外紅的效果。有人認為里藍外紅是窯變的結果,其實不是,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追求。因為花盆種花,裡邊釉色再漂亮好看,裝上土什麼也看不到,還不如清一色既諧調美觀,又簡便實用。

蚯蚓走泥紋的形成也是施兩種釉的結果,施一種釉是形不成這種紋路的,即使同一種釉施兩層也無法形成。這種紋路的上釉方法有二。一是先上底釉,底釉產生裂紋,干後在其上再抹一種鈞釉,這種釉顏色與底釉有差異,燒成後紋路就顯現出來。二是同時施兩種不同顏色的釉,乾燥後釉面產生裂紋,燒後形成蚯蚓走泥紋。這種紋路形成的關鍵,在於施釉後釉面必須出現裂紋,無裂紋的話紋路是絕對燒不出來的。這種紋路如果燒成時溫度過高或氣氛氧化,紋路就會熔化流散消失,代之出現的就是流動感很強的兔毫紋花釉。

只有鈞官窯的這種施兩種(也有的施兩種以上)釉的工藝,才能使鈞釉產生出變幻莫測的「窯變」。宋早期的單色青、白釉,因為只上一種釉,所以窯變不明顯,甚至沒有。元鈞的紫紅斑,是二種釉的結合,但其斑塊是點上去的,不是渾然一體和全身窯變,故而感覺呆板、匠氣,都不如宋鈞官窯的窯變均勻自然。

四、窯 爐

燒制宋官鈞的窯爐,經過科學發掘證實,是一種雙乳狀火膛窯爐,這種爐型獨特少見,為鈞官窯所獨有。其建造特點是採取就地挖築的方法,煙道設於窯後,屬於半倒焰式的窯爐結構。這種窯爐保溫性能好、升溫快、冷卻慢,最有利於鈞釉的二液分相和乳光狀態的形成,故而使鈞釉的色彩也更加豐富。兩個乳狀火膛一正一副,既能保證升溫速度,又能保持足夠的還原氣氛,是燒鈞瓷非常理想的一種窯爐,它充分反映了宋代鈞窯工匠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

五、其他工藝

1、胎質:鈞瓷的胎質一般較為厚重,這是為了適應施厚釉層的需要。胎體太薄則吸水能力不夠,施釉後釉層水分多,干後釉起皮脫落,易造成滾釉、脫釉缺陷。

2、素燒:鈞瓷坯體成形好後,不直接上釉,而是先低溫素燒(950℃左右)一次,而後再上釉釉燒(1280℃左右)。素燒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保證施厚釉的需要,因為燒後胎體的吸水能力增強了。另外素燒後可剔除不合格的素坯,提高釉燒成品率。同時素燒對提高釉面質量和窯變效果也是非常有利的。

3、刻字:鈞官窯的花盆類、出戟尊、鼓釘洗等器物,在其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漢字數碼,這是鈞窯工匠們為了區別器型的大小而創造的一種方法(「一」者器型最大,「十」者最小),同時也有利於皇宮配套使用。

4、芝麻醬底:鈞官窯器物的底部多抹有芝麻醬釉。芝麻醬用釉有兩種,一種是黑葯釉,一種是鈞釉。兩種芝麻醬釉抹的較稀薄,釉層都不厚。抹芝麻醬釉的目的,一是為了施釉操作的方便和燒成質量的保證,因為一般器物底部上釉後積釉太多,燒後釉容易流動過大造成粘底粘足,使器物成為廢品,所以足底不上釉而採取抹一層薄釉的方法。二是有的器物底部要用支釘支燒,若釉層太厚則所留支釘痕太大而影響美觀。如鼓釘洗、葵花式盆托、海棠式盆托等器型的底部就是如此。三是芝麻醬色接近胎體表面顏色,與鈞釉搭配比較和諧美觀,故多抹之。

六、結 語

1、鈞官窯器型的創新保持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風格,有著純粹的民族精神,反映出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是現代鈞瓷造型創新應努力保持的一個方向。

2、鈞官窯的創新,皆是圍繞著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用戶(皇宮、官府)需求而進行的,故而造型美觀、窯變奇妙、製作工藝精湛。

3、具有創新精神很重要,從事現代鈞瓷的製作,特別是鈞瓷釉料的配製方面,必須要有創新的理念,要勇於創新、不斷創新。

綜合以上論述,作為當今鈞窯人,要想把鈞窯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就要樹立創新意識,同時要繼承發揚鈞瓷的優秀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新,這樣才能使鈞瓷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原載《2005中國禹州鈞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編,大象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丁建中

丁建中,藝名鈞丁,男,漢族,1964年3月生,禹州市鈞丁鈞藝工作室主任及藝術總監,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理事、高級工藝美術師、收藏家最喜愛的鈞瓷藝術大師、河南省陶協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首屆「中國鈞瓷」評定委員會專家評審組評委、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鈞瓷網 的精彩文章:

柴燒鈞瓷的恢復有何意義?

TAG:鈞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