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悲劇怎樣凈化心靈呢?

悲劇怎樣凈化心靈呢?

悲劇的作用是引發憐憫與恐懼的心理,然後將我們內心的情感加以凈化,這個凈是乾淨的凈,把內心洗乾淨。悲劇人物,我們對他表示憐憫,為什麼?因為這個人很無辜,居然碰到這樣的事情;同時也覺得恐懼,為什麼?因為我們也是人,同樣的命運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這就是憐憫與恐懼。

比如說你欣賞希臘悲劇,看到《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我們都知道他做了古代所能想像最可怕的事,殺了父親,娶了母親。所有的人在看的時候一定都希望不要發生這種事。俄狄浦斯王其實本身完全不知道命運的安排啊,從這一方面看他是無辜的,但他做的事情確實是天理不容,人情也不容。

所以你看完之後就會覺得什麼?一方面憐憫同情他,好像如果你不同情他,你就有共謀傷害他的嫌疑了;另一方面是恐懼,因為命運的手無所不在,隨時可能伸過來對付你,而你還不知道自己遭遇到什麼事情。

所以你在欣賞悲劇的過程裡面產生憐憫與恐懼的心理,然後讓你的情緒像徹底洗了澡一樣,完全變乾淨了。你和別人有矛盾,鄰居家的門口多放一雙鞋,你都要去吵,誰的垃圾沒有丟,你都要去鬧。看完悲劇你就想到說:「我們都是人,都有一樣的命運,我們何必計較這些小事情呢?」我們與別人長期相處,久而久之就忘記了人與人之間原始的親密關係,而只是在計較一些瑣碎的事情。所以悲劇對於古代希臘人,在心理上有這麼大的作用。

在這裡我們再分析一下,詩、歷史和哲學三者的差異。

先說歷史。歷史是把特殊的事件當作特殊的事件來說明,比如說亞歷山大大帝什麼時候打了仗,打仗勝了還是敗了,歷史就是談這些具體、個別的事件。

那什麼叫做詩?什麼叫藝術呢?藝術所談的比歷史要更為真實。怎麼說?它的對象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內在的本質,它不去強調個別事件的敘述,它強調的是某種類型的表現——有這種性格的人,就可能或必然會說什麼或做什麼事。它不是要記錄已經發生的事,而是要強調類型,讓你看到類型之後,就知道將來發展的趨勢,它的層次顯然比歷史更為抽象。哲學是純粹描寫普遍性、追求共相的一種學問。

在亞里士多德著作裡面提到一個詞,現在還在用,叫做「詩的正義」。什麼叫「詩的正義」呢?詩代表你創作的作品,像戲劇小說都算。你看一本小說,看到最後發現有了結局了,善惡有報應了,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心平氣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學習再認知 的精彩文章:

TAG:天天學習再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