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奸臣被陷害,真的是被逼死的么?還是他自願跟隨父親死去
沙丘政變後秦朝統治整體內部紊亂,為日後的崩潰種下了種子。所以千百年來不少人會想像,如果當時繼位的不是胡亥而是扶蘇,那麼秦朝是否會國祚綿長呢?中國是否會是另外一片景象?
我們就根據為數不多的史料來了解一下扶蘇是個什麼樣的人。
扶蘇的母親的姓氏是鄭,所以其名字取自《詩經·鄭風》中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這首詩是說,山上生長著扶蘇,池塘里盛開著荷花。沒見到子都那樣的美男子,卻偏偏遇見你這少年。
按照《詩經》寫作上比興的手法,清代學者牛運震說這是「以扶蘇興狂且」。所以「扶蘇」這個名字其實蘊含著始皇和鄭妃對孩子的疼愛,長大後的扶蘇於「狡獪」沒什麼關係他素有賢名,為人寬厚。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受方士誹謗盛怒之下「案問諸生··· ···坑之咸陽」的時候,扶蘇犯顏直諫,他說如今天下初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這時候用嚴刑峻法「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大怒的始皇帝根本不聽還遷怒扶蘇,讓他去上郡(今天的陝西地區)做蒙恬兵團的監軍。北方苦寒又直接面對匈奴乍看之下是份苦差事,可若換個監督揣測又能琢磨出另一番滋味。
自從商鞅變法後秦國行軍功爵制,軍事武功成為最為主要的晉陞渠道,歷任國君無不熟稔軍事統御,連在位時間不滿五年的贏盪,都實現了假道伐韓、聯越制楚、平定蜀亂等成就,所以秦朝未來的國君也當深諳戎事。
但滅掉其他國家,統一之後,秦帝國對內已止兵戈,只有「北卻匈奴」、「南取百越」兩項大規模軍事行動。南方多瘴癘有遠離京師,北方匈奴卻已懾服遠遁,又有大將蒙恬坐鎮,所以嬴政讓扶蘇去上郡很難說全然是貶斥,讓他藉機歷練軍務在軍隊樹立威望也許這樣的用以也是有的。
兩年後沙丘政變前後的事情能側面證明上述推論,嬴政駕崩「賜書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這是他欽定扶蘇幾人讓蒙恬接手軍權的直接證據,可惜的是沙丘政變發動偽造賜死的書信由使者帶到上郡,扶蘇接信後大哭準備自殺被蒙恬阻攔。後者勸說,陛下在生前並沒有正式的設立太子,但是卻派我率領30萬國家的精銳大軍在邊疆鎮守,公子你是監軍,這是多麼大的重任,這一句話道破天機。
說明連蒙恬都知道扶蘇這個監軍身負未來重任。蒙恬又道,今天就只有一個小小的使者來傳話,就自殺,就不怕是有人故意耍詐么?他想讓扶蘇給嬴政再回一封信確定嬴政仍有此意那麼屆時再死也不遲。怎奈扶蘇為人仁厚說,父親讓兒子去死,難道兒子還需要再去問么?言畢當場去世。
古代雖然重視孝道但是能做的扶蘇這樣的,雖然很冤枉但是也是大孝之人了。
※解放軍無心插柳的發現,一座千年水墓,為專家解答了一段歷史謎團
TAG:遺失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