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重新標定了中國在世界天文學的地位
22載,8000多個日夜,為了追逐夢想,這位從吉林遼源走出的全國時代楷模,這位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心無旁騖,讓中國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令人痛惜的是,他讓中國睜開了「天眼」,而自己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他,就是被世人尊為「中國天眼」之父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南仁東。
在人生最後的22年里,南仁東建成了直徑500米、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他用生命鑄就了世人矚目的「中國天眼」FAST!
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蒼穹。
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夠穿越一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夢想,是從吉林省這片黑土地上起航的……
1945年,南仁東出生在吉林省遼源礦務局一戶普通人家。
鄰居記得,南仁東從小就喜歡到山上看星星,其他孩子也喜歡圍著他,聽他講星星的知識,這些星星的知識都是南仁東每晚在昏暗的路燈下讀書學到的。
……
青年時代的南仁東,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1968年11月,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的南仁東,一路風塵來到通化市無線電廠報到。工作的第二年,通化市無線電廠開始研發攜帶型小型收音機,有繪畫功底的南仁東被選入小型收音機外形設計四人小組。
雖然是剛出校門的學生,但南仁東知識豐富,思維縝密,在反覆測算和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後,在同事共同努力下使模具一次通過注塑測試。
1970年,通化市無線電廠開始研發10千瓦電視發射機,南仁東得到消息後表示要加入其中,由於表現突出,被任命為電視發射機研製小組長。經過半年多的攻堅苦戰,產品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由南仁東主導設計的發射機外形被省工業廳評為第一名。
在廠工作期間,南仁東還帶領這個國企工廠的技術員與吉林大學合作,生產出我國第一代電子計算器。
是時代造就了南仁東精益求精和真誠質樸的品格,而這樣的品格也成就了日後的「中國天眼」。
1994年,南仁東敢為人先,率先提出在中國建設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
然而,選址、論證、立項、建設……哪一步都不易。
為瞭望遠鏡選出一個理想的台址,南仁東走遍了貴州上百個窩凼,亂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裡,不少地方連路都沒有,只能從石頭縫間的灌木叢中,深一腳、淺一腳地挪過去。
時任貴州平塘縣副縣長的王佐培,負責聯絡望遠鏡選址,第一次見到這個「天文學家」,詫異他太能吃苦。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掛在山腰間,要是抓不住石頭和樹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王佐培說:「他的眼睛裡充滿興奮,像發現了新大陸。」
1995年到2006年十多年間,南仁東每天翻山越嶺,走遍了貴州上百個窩凼。終於,南仁東和他的團隊找到了建設FAST的最佳台址——貴州平塘的大窩凼!
2007年7月,FAST作為國家「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正式被批准立項,2011年,項目開工。
然而,工程的艱難程度遠超出想像。
這麼大的望遠鏡建設,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現場施工環境非常複雜,且工程從紙面設計到實際建造和運行,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南仁東通過自己的執著、堅持和勤奮,解決了許許多多具體的技術問題。
從1994年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時間。
這漫長的22年,支撐他的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是他作為一名科學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南仁東視FAST如生命!
22年如一日,南仁東帶領大家在艱苦創新之路上砥礪前行,科技報國,築夢蒼穹,建成了「中國天眼」,創造了一個不可能的「奇蹟」,重新標定了中國在世界天文學的地位。
「中國天眼」實現了完全自主的三大創新:利用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優良台址——貴州天然喀斯特巨型窪地,突破了平地上建設望遠鏡的百米極限;使用了主動變形的反射面,讓不會動的望遠鏡動起來,讓FAST能夠靈活主動地觀察宇宙;自主研製了輕型索拖動的並聯機器人,使接收信號的饋源艙能夠精確對焦,更好地接收宇宙中極其微弱的無線電波信號。
22年來,是他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一個國家的驕傲。
22年後,他建造的「中國天眼」敏銳地捕捉到10餘顆新的脈衝星,實現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零」的突破!
南仁東讓中國睜開了「天眼」,而他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這一生,南仁東不求名,不圖利。
他胸懷祖國,有著一腔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他敢為人先,有著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他淡泊名利,有著忘我奉獻的高尚情操;他精益求精,有著真誠質樸的人格魅力,他把最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
而他留給世人的「天眼」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它將使我國的天文學研究領先世界20年,在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時代,為科技創新強國夢增添了濃墨重彩!
吉網 吉刻APP記者 劉曉宇( 文中照片為資料圖片 )
TAG:閑坐聽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