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留下愛的回憶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生命的列車緩緩向前,每個人都早晚要在某一站,孤獨地下車......
在下車之前,跟我們所有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甚至是「仇人」一一告別,做好一切之後,收拾好行李優雅的下車,而不是像鴕鳥一樣躲避,直到最後還顯得匆忙,甚至窘迫、倉促,連人帶行李被踹下車,臨走前留下永遠的遺憾......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讓臨終者在家人愛的擁抱之下寧靜的離開,是一個人的基本人權與理想歸宿......
放下,讓生死兩相安
生死兩相安!讓臨終者能放下一切,走得安寧,同時也給活著的人不留遺憾。作為一個腫瘤科醫生,陳健鵬在送走一位位病人的過程中,更能理解讓病人走得安寧的重要意義。
某周一上午八點交班時,一位肺癌晚期病人突然病情惡化,很快病危,交班的兩位主任和幾位醫生,迅速衝上去對病人實施搶救,但經過半小時的胸外心臟按壓,病人沒能恢復生命跡象,半小時意味著一切已經結束。而就在醫護人員決定放棄的時候,兩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匆匆趕到,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上,抱住醫生的腿,哭求救救他們的爸爸......
「在那種狀態下我們醫務人員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搶救!」陳健鵬感嘆道,一方面年輕人不懂醫學專業知識,不能理解或接受已經死亡的事實;另一方面是孩子受到病人周圍七大姑八大爺親戚們以及孝道文化的影響,也只能做出這樣的「積極」舉動,以免被指責為不孝。
「作為醫者,病人家屬這麼求我們,如果我們不去做,很可能就會引起各種誤解!儘管我們知道沒有意義,甚至明知是過度搶救、是表演給病人家屬看,但我們還是必須將心臟按壓繼續下去!」結果,「咯噔」一聲,意外發生了,陳健鵬清楚是病人的肋骨斷了......
臨終過度搶救,尤其是腫瘤晚期患者,實際上救治意義很小,反而增加了病人很多痛苦!陳健鵬知道,病人當時一定很難受:儘管他的心電圖已經變成一條直線,但是人臨終時候還是有感覺和聽覺的!當時醫護人員的忙碌、家屬的哭鬧,病人都能感知,在他離去時不僅身體還有承受難以名狀的痛苦,在心理上也十分不安寧,走的沒有尊嚴;而對兩個孩子來說,這段回憶可能會成為一輩子的遺憾和痛苦,一是沒來得及向父親作最後的告別,另一方面正是他們堅守的所謂的孝道,又讓父親承受了更多本可避免的痛苦......
一位醫生朋友,面對已成為植物人的父親,身體狀態不好,猶豫是否要拔掉呼吸機,前來諮詢。陳健鵬首先詢問朋友:「你知不知道老人的意願?」,朋友說「老人不願意再受苦!」然後,陳健鵬又問「你有沒有機會告訴老人:看他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選擇?作為孩子又能不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替他做這個決定?」朋友想了想說:「怕自己會後悔!」
陳健鵬勸他:「人總是有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總會有增長同理心的過程。這個時候你不拔呼吸機,實際上更多體現的是作為家屬對病人的不舍;但這種不舍並非建立在病人本人的一種意願之上,反而因為自己的不舍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長了臨終受罪的時長,而這個罪這種臨終的痛苦,我們作為家屬晚期無法感同身受。而以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慢慢有了同理心,共情的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最終我們對這樣放棄臨終「積極/過度」救治的決定,只會越來越能理解和接受,遺憾感也會越來越小;反之,如果你為了一時的不舍,讓老人多難受那麼長時間,以後肯定會後悔......」
最後,因為陳健鵬這句話:「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這位朋友接受了陳健鵬的建議,拔掉呼吸機,讓父親安寧地離開。現在,這位朋友心裡,只有感激,沒有遺憾。同時,還在當地醫院開設了當地第一家安寧療護病房.....
同樣是送別至親,這兩個家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路歷程:前者讓臨終者不安,令生者愧疚,而後者卻達成了臨終者與生者的安寧,實現了「生死兩相安」。
陳健鵬認為,中國人崇尚孝道,總會擔心「子欲養而親不待」,但面對死亡這一臨終課題,或許幫助臨終者能「安然赴死」才是更科學、更深情、更被期待的盡孝。
共情,喚醒大愛
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的理念是海納百川,佛為心,儒為表,最終都是為了愛,為了揚善。據陳健鵬介紹,啟明星大家庭的每一位家人成員,儘管擁有不同背景不同專業不同信仰,但卻都是為著心中共同的愛而來,在這裡,大家共同把大愛之心創造成一種被世人普遍認可的「愛」的文化和氛圍;啟明星就是一個「愛的通道」,我們用不同層次不同文化的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去告訴病引領人們應該怎麼做,激發每一個人變成愛的天使,並能夠讓每個人內心的愛連接起來,小愛匯成大愛,像漣漪一樣把愛傳出去。
陳健鵬作為一個具有悲憫心的醫生,從他娓娓道來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對人性的理解與感悟很深:「死亡,就是水消失在水中。自己只是融於大我的一個小我,每安寧(療護)送走一個病人,都讓我死去了一些,又生出新的部分。經過了他們的我,以及與原先不一樣,而我將攜帶著這個新我繼續前行,努力的過好每一日,如夜空的啟明星,奮力發光,讓沉澱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你,像雲層中隱隱的星群,再閃亮一次,又一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在為眾生在活。」
一位病人,見了陳健鵬就說自己疼得厲害,而等疼痛科大夫來會診,卻又說「疼痛控制很好」,隨後又和陳健鵬道歉說「自己剛剛會診的時候可能是暈了,以為醫生問的是不疼時候的狀態!」.........甚至連護士也不太理解,覺得這個病人可能是「人品有問題,怎麼說話作人里一套、外一套」。
而陳健鵬則認為他心中的「善解人意」的善,不是善於,而是善良。就是要用善良來解讀每個人心中的念頭和想法!大家可能經常口頭掛著這麼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陳健鵬內心卻一直是反過來讀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說:「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甚至在被關懷過程中可能會使用一些手段。」對此,陳健鵬知道,病人其實是在跟醫護人員以一種表演方式在求助,希望借這種方式獲得更多的關懷。之所以前來道歉,是怕誤會她,當醫生用善良來解讀每個病人心中的念頭和想法,一直懷有善意的話,「那麼每個人來找我,包括要來找事的人,或者說沖我發火的人,我都認為這是一種求助,是另一種方式的求助。」
作為醫生,如果能夠讀懂人性,再面對每一個病人,不管他是以什麼生命狀態出現,就都能夠站在他的角度,和他一起去面對疾病、面對痛苦、面對這個世界,才能引導他一起來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讓他真正能夠活出自己。
學會共情,喚醒大愛。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有兩條通路,一個快通路,一個長通路,走快通路的人往往比較情緒化,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用吵(戰)或者躲避(逃)來解決;走長通路的人則發展出了較強的共情能力,在情緒出來之前,他能夠真正的設身處地的站在每個病人或家屬的角度考慮思考問題,避免讓情緒最終綁架了問題。
也正是因為具有這種共情能力,陳健鵬獲得了很多病人完全的信賴,有的病人一見到他就覺得內心很平靜,甚至有一個病人曾經悄悄抱著他對他說:「我信任你勝過我女兒。」在陳健鵬看來,愛的通道是完全暢通的。他對每個病人都像是自己的家人,這種超越了身份認同的大愛,可以超越情緒和隔閡,讓交流將變得暢通無阻,醫患關係自然會更加和諧。
陳健鵬希望能夠在這種狀態下,發展一種智慧的理念,使之能夠深入人心,讀懂人心,感知到每個人的生命狀態,然後和對方一起進入這種生命狀態,跟他/她一起去善意看待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同時以及他/她愛的陪伴。
目前,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正在設計專業性的課程,培訓傾聽者,教會患者家屬和志願者去合理宣洩自己的情緒,用愛傾聽來自他人心靈深處的聲音。有句古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並非不孝,而是癌症家人長年累月的重病之下,家屬身心俱疲,日積月累的產生的情緒無法消解,最終阻塞了愛與孝的通道,讓夫妻離散,不孝不養。而以這種用愛傾聽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得癌症家屬可以苦悶被傾聽,情緒被理解,家屬也可以學會用愛傾聽病人的心聲,這樣一來,用愛傾聽必將驅散情緒垃圾,讓每個家庭從「恐懼」到「安寧」,從「癌」到「愛」。
當臨終者離開的時候,死亡必將帶走了他的一切,唯一留下的是給生者以愛的回憶。陳健鵬說,如果一個人所有的回憶都很美好,遺憾和後悔也就無從談起。走的人因為天堂不再有病痛,解脫了自由了,而關懷活著的仍活著不舍與思念,遺憾與後悔的家屬,關懷活著的人,用愛點亮他們,就成為啟明星更為重要的任務與使命。
人人都是啟明星
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倡導:向死而生!就是用愛,來消融每個臨終者的死亡恐懼,同時用心去啟迪每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既包括臨終者,也包括臨終者的家屬,以及所有助人志願者,使每個人都成為照亮自我和他人的啟明星。
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的服務對象,更多的是家屬。陳健鵬介紹,雖然死亡沒有過來人,但是家屬可以成為過來人,讓作為過來人的家屬去幫助家屬,發揮的影響力會更強大。他們像投擲到湖裡的石頭一樣能泛起漣漪,能夠成為啟明星最忠實的志願者。這些接觸過死亡的家屬,在啟明星的幫助下平靜的接納了死亡,他們比一般人更能夠體會到安寧療護的深意,可以真正成為臨終關懷有力而忠實的傳播者。
啟明星剛剛啟動的「愛之家癌症家屬互助平台」項目,旨在打造一個自主運營的平台,讓患癌家屬過來人可以幫助新患癌的家庭。一方面通過家屬之間的互相幫助,給新的癌症家庭感性的愛的陪伴,讓他們知道這一切都可以走過去;另一方面,由啟明星在醫護、心理、社會方面在外圍給予如防護網或降落傘一般的專業引導和幫助,給新的癌症家庭希望。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陳健鵬呼籲,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而死亡是每個人都終無法迴避的人生大事,但是如何在走向死亡盡頭的時候不留下太多的後悔和遺憾,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從現在就應該好好學習的人生一課。在我們還活的好好的時候,就應該接受生命教育或者死亡教育。喬布斯雖然死於胰腺癌,但他顛覆了世界,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照照鏡子問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應該怎麼過?這樣他就會放下很多相對不重要的事情,然後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從而真正做到了向死而生。
教會人們接納死亡是啟明星每一場活動都在堅持的事情,啟明星希望向全社會傳達一種向死而生的理念,推廣生命教育,通過落地的臨終關懷志願服務,讓人們學會在死亡的邊上回頭看人生,學會接納死亡,開啟死亡之眼,擁有臨終視角重新看待人生,並且好好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陳健鵬希望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成為一個開關,幫助在黑暗中的人們一個接一個覺醒,變成一顆一顆閃亮的啟明星,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為他人指引方向。
TAG:大眾日報大健康 |